钟磬律学序 何志浩 1
第一章 从易雅谈钟磬律学 1
第一节 易学原始 1
陆著钟磬律学序 夏焕新 1
第二节 易理与象数 12
第三节 易理和乐之理 16
第四节 律数上的变通意义 18
第五节 易(雅)乐通释假借之理 19
第六节 律数象彖设辞 22
第七节 释卦为音位乐之基础 176
第八节 卦变规律是构律的线索 182
一、旁通原则 205
第九节 易纬乐的三大原则 205
二、错综原则 210
三、时行原则 230
第十节 追溯立本之乐 238
第十一节 卦例唱名三变之例 285
第二章 钟磬律学对曾侯乙编钟「铭文」的综论 381
第一节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之考索 381
第二节 勾股开方,「律寸」所得「律表」的研究 382
第三节 六十四卦律编钟音律之诠释 392
第四节 律吕宫商序列图的简介 399
第五节 古律铭文解析铭律的组合 404
一、验曾侯卦律钟「均」之组合 405
二、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 406
三、曾侯乙钟磬钟铭的律吕序位表 409
四、律高与音位的辨别 411
五、实验的结果 417
六、十二均五音组与均律表等差的意义 418
七、镛钟标音字原设计音高与律序 423
八、旋宫用宫调音阶的特殊处理 428
九、正变各律十二音位体系 443
十、管子律最古的理由 446
十一、变化音名的?(角) 452
十二、固定名标音体系与五行生克 458
十三、中国古代乐律概念与钟律的关系 466
十四、曾侯编钟乙的最新发现 479
十五、曾侯编钟乙钟铭乐学与易乐雅相通的历史价值 483
第三章 律数、音高、字谱的考证 491
第一节 「五度生律法」的价值 491
第二节 正应和与三分生律法的关系 497
第三节 蕤宾与仲角同位,取阴阳合一之法 498
第四节 「钟律」对应「卦律」的乐理根据 501
第五节 隧音、鼓旁音与标音字原设计音高的周期平衡原理 503
第四章 乐律中对於纯律的研究 509
第五章 易数与律数合律 519
第六章 比对古代(汉前)以钟求律 537
第一节 诗乐卦律与钟律 537
第二节 乐有四种「五音调」的律度与钟律的关系 552
第三节 就曾编定卦律六十五钟的序数与配属问题 558
第四节 五度与三度相生,取得「理性化」之理 598
第五节 自「定尺」作为「动尺」应用之理 600
第六节 「和」字的情由 602
第七章 和声主器三十二磬乐 609
第一节 圜丘用五度生律、旋宫起调之法 609
第二节 打击乐使用无定音及定音两类 617
第三节 卦律八音合调旋宫集合数总表,生周期平行四和弦 619
第四节 历代钟与管弦乐制集合对照与比较 619
第八章 钟磬律学与分音合奏 739
第一节 钟磬律的和声对位 739
第二节 周期平行四和弦分音谱乐曲的律法 740
第三节 八音合调律吕配钟磬,歌合管弦之理 745
第四节 节奏与拍节 747
第五节 多声音语「和乐」与钟磬的关系 751
第六节 钟为领式,「八音五合」的技巧 753
第七节 分音合奏考钟律 757
第八节 分音合奏歌乐舞与钟磬律的配合 759
第九节 合音协作,八音合奏的序次 764
第十节 八音合调的作曲原理 768
第十一节 「八音合调」取用「分音合奏」之实际 770
第十二节 钟磬领式和合八音的结论 782
第九章 中国诗歌的声调与唱腔 785
第一节 声调与唱腔的共识 785
第二节 诗歌乐的构成是「词韵」与「唱腔」的结合 787
第三节 声调大小均之分 788
第四节 为什么略用「律吕」重用「工尺」 791
第五节 「以声求诗」寻求「声乐」的吟唱技术 794
第六节 何谓「和乐」与「节奏」 795
第七节 声与乐的分辨 802
第八节 五音声调与唱腔的技巧 812
第九节 「四声谱」与「五音韵」的关系 820
第十节 由「四声五音」谈到「声调」与「唱调」的问题 834
第十一节 对历代诗歌声调的监赏 848
第十二节 本章的结论 857
第十章 南管弦乐的探源与钟磬律关系 859
第一节 古汉乐府南北朝「清商」情感的复现 859
第二节 古调唐宋之遗音 861
第三节 南管乐撩拍的说法 869
第四节 从「工尺谱」分配「律吕」而论「南乐」 870
第五节 五音声数增至「八声」及「九声」为闽粤音所独具 872
第六节 秦楚之声合一,南音易於保持古调的价值 874
第七节 南管弦乐与其他南曲的比较 875
第八节 南管弦乐的特色 877
第九节 南管弦乐的唱腔与谱乐喻「钟律」「变化音」手法 878
第十节 南管弦乐的戏曲意义 881
第十一节 就乐曲编制与演唱,表演戏曲为可能 885
第十二节 南管古乐与古剧的成分 888
第十三节 听陈春娥弹唱 893
第十一章 编磬乐律—曾侯乙墓编磬铭文的和声与钟律的关系 899
参考书目 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