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从《伤痕》到《河殇》: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经历 13
一、《伤痕》:一个低调的开始 16
二、实现自我与振兴中华 22
三、“新九一八”:1985年的情绪与表达 28
四、“蛇口风波”与《第四代人》: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嬗变 36
五、《河殇》的忧患与激进 54
第二章 寻找失去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的新思考 68
一、闻迪:来自美国的另类声音 69
二、“何新旋风” 75
三、《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83
四、重估现代化 87
五、后现代主义的激辩 93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心理变化:调查与个案 105
一、中国青年看世界 106
二、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 117
三、心理分析:情感与理性的疏离 126
四、《中国可以说不》 137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心理变化:论证与分析 151
一、“银河号”事件与“申奥”失败:西方的压力 152
二、“天堂”还是“地狱”:外部世界的全貌展现 157
三、“五八”事件及其影响 165
第五章 国家民族意识的学理化发展 170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文化民族主义讨论 171
二、从民族立场对西方的经验性观察 181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利益认知 191
第六章 毛泽东:人格化民族意识释读 206
一、毛泽东由“热”变“冷” 207
二、“红太阳”再次升起 212
三、“毛泽东热”的缘起与折射 218
第七章 文学流变中的国家民族意识 237
一、审视“伤痕”:反思既往 241
二、“朦胧诗”:怀疑与觉醒 243
三、憧憬现实:期盼新的民族意识 245
四、否定的极致:先锋文学出场 247
五、否定的消解:“新写实”亮相 249
六、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价值表达 251
第八章 互联网上的民族情绪 264
一、互联网异军突起 265
二、青年的思想乐园 272
三、从情绪到意识:与学界互动 280
第九章 国家利益、民族意识与发展战略的理论建构 303
一、对全球化的争论 304
二、当代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价值与意义 327
三、中国国家利益的认知与实现 346
第十章 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86
一、传统方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387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398
三、功用与价值悖反: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矛盾性 412
参考书目 419
后记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