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一、研究的缘起 1
二、研究综述 3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本文的几个界定及框架结构 6
3.研究的视角与意义 7
第二章 “新音乐”建构中的主客观因素 13
一、从现代主义思潮到“新音乐”体系的建构 13
1.社会环境对“新音乐”建构的影响 15
2.哲学思潮对“新音乐”建构的影响 19
3.艺术思潮对“新音乐”建构的影响 24
二、“新音乐”的基础——传统音乐中的非主流因素 32
1.传统音乐中的非主流因素 32
2.传统音乐中的非主流因素在“新音乐”中的嬗变 39
三、非主流因素向主流因素的转向之动因 44
1.外因——社会文化的影响 44
2.内因——强势群体的出现 45
第三章 “新音乐”若干创新问题局限性的理论探索 52
一、“新音乐”创新观念的构建与缺失 52
1.“不谐和音的解放” 53
2.“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音乐” 58
二、“新音乐”作曲新技法的频繁更替 62
1.作曲新技法频繁更替之局限 63
2.作曲新技法频繁更替之评价 71
三、“新音乐”大多作品弱化民族特性的现象分析 72
1.音乐“民族特性”基本内涵的初步界定 72
2.“新音乐”弱化民族特性的主要表现 73
3.对“新音乐”弱化民族特性的认识 79
四、“新音乐”创新效果与受众审美需求失衡的阐释 87
1.失衡之症结 88
2失衡之原因 96
第四章 “新音乐”大多代表性作品“失度”的问题 102
一、有序有余 无序不足 104
1.构成“有序有余 无序不足”的特征之一:音高序列 104
2.构成“有序有余 无序不足”的特征之二:整体序列 113
二、无序有余 有序不足 123
1.构成“无序有余 有序不足”的特征之一:不确定性 123
2.构成“无序有余 有序不足”的特征之二:偶然性 126
三、刺耳有余 悦耳不足 128
1.构成“刺耳有余 悦耳不足”的特征之一:奇异音响 130
2.构成“刺耳有余 悦耳不足”的特征之二:喧嚣音响 134
四、破碎有余 连贯不足 138
1.构成“破碎有余 连贯不足”的特征之一:频繁跳进 139
2.构成“破碎有余 连贯不足”的特征之二:肢解旋律 142
结语:反思·求索 154
1.告别调性、无调性之后 154
2.个性极端化之后 156
3.音乐创新是否有前提 159
4.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 162
参考文献 168
后记 174
附录: 178
关于西方音乐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178
构筑与求解——关于音乐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188
关于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特色的思考 195
答辩委员会评语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