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清代中叶以来中国国力的变化&戴 逸 1
“振兴中华”口号的由来&李文海 5
清朝的任官回避制度&郭松义 9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宋元强 15
清朝严厉打击科场舞弊案例&李国荣 21
清代严禁太监干政&唐益年 27
清代的秋审制度&李 岚 33
“御门听政”——康熙朝中枢决策“朝会”&王思治 38
“康乾盛世”的闪光点&李国荣 44
清末制定的中国第一部版权法&闵 杰 49
清代漕运&江太新 54
清代的“黄宗羲定律”效应&郭松义 60
清代盐业经济中的垄断问题&张小也 66
康熙发现和推广的御稻种&闻性真 72
直隶巡抚李光地治理永定河&王思治 77
晚清时期兴修铁路的纷争&唐益年 83
晚清商标法的颁布及其夭折&崔志海 88
晚清“昭信股票”的发行及其影响&朱 英 93
清末一场由股票投机引发的金融大恐慌&闵 杰 99
清代的“农转非”&郭松义 104
清代农业防灾抗灾的措施&郭松义 109
清代灾情与救灾&江太新 115
“重农桑以足衣食”——康雍乾三朝重视农业、关心民生琐谈&左步青 121
太平天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姜 涛 126
清末“丁戊奇荒”——一场夺去千万人生命的大旱灾&李 岚 132
清末彩票的创始&闵 杰 137
清末彩票的泛滥&闵 杰 142
儒学书籍的编纂与清初文治&史革新 147
《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黄爱平 153
《四库全书》的历史变迁&黄爱平 159
晚清“书厄”与江浙三阁&史革新 164
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史革新 170
晚清仁人志士的忧患意识&冯天瑜 175
清代饮茶、品茗趣闻&林永匡 179
清代的书院教育&李 帆 185
清朝对皇子的教育&刘小萌 191
废科举对乡村教育的影响&李世愉 197
清末美国退款兴学真相&崔志海 203
有清一代边疆政策的当代启示&马大正 208
苗普生 清代中国有五个称为新疆的地方&马大正 214
福康安风雪援西藏&戴 逸 219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王思治 223
六世班禅朝觐乾隆皇帝&李建宏 228
土尔扈特蒙古万里回归的启示&马大正 233
穆克登查边与中朝图们江边界问题&陈 慧 238
左宗棠与“新疆危机”&杨东梁 244
中俄《尼布楚条约》&薛衔天 249
大西北的阴霾——沙俄入侵我国西北与大片领土的丧失&薛衔天 255
双头鹰东击——中俄《瑷珲条约》&薛衔天 260
从“夷务”到“洋务”&虞和平 265
晚清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蒲安臣使团&王晓秋 271
几乎被历史遗忘的海外游历使(1887—1889)&王晓秋 277
清末五大臣出洋&王晓秋 282
《辛丑条约》谈判李鸿章迁延北上原因浅议&史革新 287
李自成对清战略防御失误的思考&王冬青 292
以战逼降——施琅统一台湾的决策&陈在正 298
清代八旗兵衰败原因探析&李尚英 304
关于宣统年间清军水师对西沙群岛的巡视&李国强 310
努尔哈赤对汉文化的吸收&史革新 316
努尔哈赤与明朝的人参商战&闻性真 322
顺治帝论为官四戒&李文海 327
清太宗喜欢读史&李治亭 332
从洪承畴说明清之际的“贰臣”&李尚英 338
康熙帝八拒尊号&李文海 343
康熙重视督抚的选任&王思治 348
康熙帝读书&李治亭 354
康熙与清初历法之争&闻性真 358
康熙皇帝与西洋科学&刘 潞 363
雍正告诫百官:“做实在好官”&李国荣 368
清代廉吏于成龙&王俊义 373
浅议清初廉吏汤斌&史革新 378
清代御史钱沣&冯佐哲 384
徐继畬和《瀛环志略》&潘振平 390
黄遵宪及其著作《日本国志》&王晓秋 396
“状元资本家”张謇的商海生涯&朱英 401
后记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