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殷人的图画文字 1
从象形到文字 1
部族标志 2
动物的图像 3
人的图像 4
组合图像 5
原始的象形文字 6
二、与神祗的对话 8
甲骨的出土及其解读 8
龟甲之占 10
求神问卜与回答 12
神与人的关系 14
三、饕餮背后 15
饕餮纹样 15
商周青铜器 16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圆筒印印影 17
金石古文字学 17
殷代的金文 18
周代的金文 20
四、皇帝的文字 23
秦始皇的天下统一 23
文字改革 24
篆书 24
石刻 25
度量衡 27
篆书之后 28
五、政治文字 30
木简的发现 30
木简的现状 32
木简的形式 34
隶书 36
居延笔 37
木简的内容 39
木简的年代 40
木简的出土地点 41
长城的守卫 42
波磔的权威 44
刀笔吏 45
政治文字 46
历史悠久的印章 47
六、印章 47
古玺 48
汉印的形式 48
绶 50
印章的使用方法 51
印章的遗物 52
后代的印章 53
七、绢 55
绢也可用作书写材料 55
写有文字的绢的发现 55
楚帛书 56
楚帛书的专题讨论 58
帛书的展览 59
八、纸的出现 62
伟大的发明 62
楼兰文书 63
木简与纸的接点 65
李柏文书 66
李柏文书的解译 67
李柏文书的用纸 69
敦煌烽燧遗址出土的粟特语文书 70
九、卷子本的尊严 72
从木简到卷子本 72
现存的卷子本 73
卷子本的形式 75
卷子本的尊严 77
楷书 78
从隶书到楷书 79
北鹿南兔之说 81
楷书的极致 82
秘书省 84
十、古文书 86
古文书与古文书学 86
敦煌文书 88
吐鲁番文书 89
唐代的官府文书 91
十一、新的书籍形式 94
折本和贝叶 94
册子本 96
敦煌的“硬笔”书 97
十二、汉字的周围 101
中国的周边 101
突厥文字 101
回纥文字 102
吐蕃文字 103
日本假名 104
契丹文字 105
西夏文字 106
女真文字 107
十三、印刷的出现 108
书籍的革命 108
从印到印刷 108
百万塔陀罗尼 109
东大寺的神符 110
敦煌的印刷品 111
十四、期之永存的石刻 114
石刻 114
碑志上的文章 116
石碑文字 116
拓本 117
石经 118
十五、木版印刷 120
从石经到印刷 120
一切经的印刷 122
宋版 124
明朝体的实现 125
十六、活版印刷 127
毕升的活版法 127
王祯《农书》 129
木活字 131
现存最早的活字本 132
洋式的活版 133
后记 135
译者后记 138
图1 “醜”文铭文(放大图) 139
图2 器物把手内侧的铭文 140
图3 动物图像(拓本) 141
图4 人物图像(拓本) 142
图5 组合图像(拓本) 143
图6 组合图像(拓本) 144
图7 铜器铭文 145
图8 刻有卜辞的兽骨 146
图9 图8的兽骨内侧 147
图10 图8骨片的放大 148
图11 卜旬一例 149
图12 龟甲(上)及其内侧(下) 150
图13 铜器(甗)的饕餮纹样 151
图14 殷式铜器铭文 152
图15 大史友甗铭文 153
图16 医侯鼎铭文 154
图17 伯雍父敦铭文 155
图18 雍父甗铭文 156
图19 散氏盘铭文拓本(部分) 157
图20 琅琊刻石 158
图21 泰山刻石拓本 159
图22 秦权和秦量 160
图23 陶制秦量的残片 161
图24 缀合后的木简(部分) 162
图25 发现木简的额济纳地区的汉代古城 163
图26 藏语木简 164
图27 木简断片 165
图28 木简的编缀 166
图29 典籍,全体(左)和部分(右) 167
图30 诏书和法令 168
图31 居延笔 169
图32 A楼兰出土的木简 170
图32 B楼兰出土的木简 171
图33 士兵的生产记录 172
图34 各种各样的木简 173
图35 署名简和写明收件人姓名的木简 174
图36 习字简 175
图37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画像印印影 176
古代印度的印章 177
图38 古玺 178
图39 汉代官印(扩大)、钮和印面(张掖尉丞) 179
图40 印钮的形状:龟、骆驼、蛇 180
图41 宫印的印面:关内侯印、奋武将军章、雏凤徒丞印(王莽时代印) 181
图42 加盖封印的木简 182
图43 近代官印 183
图44 敦煌发现的《素经》 184
图45 楚帛书(部分) 185
图46 楚帛书的红外线超扩大照相 186
图47 楚帛书放大照相部分图(之一) 187
图48 楚帛书放大照相部分图(之二) 188
图49 斯文赫定收集的楼兰文书 189
图50 李柏文书A(上)和B(下) 190
图51 李柏文书(断片) 191
图52 李柏文书的纸质 192
图53 敦煌发现的粟特文信件之一 193
图54 9世纪的吐蕃文卷子本 194
图55 敦煌发现的4世纪写本 195
图56 令狐崇哲的写经 196
图57 令狐崇哲写经放大图 197
图58 东阳王元太荣捐赠的写经 198
图59 南朝天监五年(506)的写经 199
图60 隋代皇后的愿经 200
图61 写于唐宫廷的《法华经》 201
图62 敦煌文书(1) 202
图63 敦煌文书(2) 203
图64 吐鲁番文书残片(1) 204
图65 吐鲁番文书残片(2) 205
图66 吐鲁番的公文书残片 206
图67 楮纸的透光放大图 207
图68 贝叶形折本 208
图69 贝叶形汉文写本 209
图70 册子本、米兰出土的苇笔 210
图71 图62、63文书的放大图 211
图72 图解《观音经》册子 212
图73 “硬笔”写经的放大图 213
图74 突厥文阙特勤碑拓本 214
图75 上:突厥碑文残片拓本;下:突厥文册子 215
图76 回纥文书断片,写本(上)和版本(下) 216
图77 早期吐蕃文写本 217
图78 契丹文石刻(部分) 218
图79 西夏文佛典(版本断片) 219
图80 《华夷译语》 220
图81 《百万塔陀罗尼》卷首3通 221
图82 印沙佛 222
图83 《佛名经》(摹本) 223
图84 阿弥陀佛的护符 224
图85 乾符四年(877)年历(部分) 225
图86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册子折本,卷首(上)和卷尾(下) 226
图87 韩仁碑拓本 227
图88 汉代的石碑 228
图89 北魏碑刻拓本 229
图90 墓志铭拓本 230
图91 汉熹平石经残片 231
图92 魏三体石经残片拓本 232
图93 北宋蜀版大藏经(《佛本行集经》卷首) 233
图94 福州开元寺版大藏经之一卷 234
图95 南宋版一例 235
图96 元版一例 236
图97 早期的明朝体的版本 237
图98 活字盒 238
图99 组版场景 239
图100 三云仙啸刻《文馆词林》版本 240
图101 西夏文《华严经》木活字版表面 241
图102 西夏文《华严经》木活字版内面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