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百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2932623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技术”:本书内容包括耕地资源、草地资源、用材林与木本粮油林资源、淡水渔业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在内的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的系列评估研究。

一 综合篇 1

第一章 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综论 1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研究方法概述 1

第二节 农业资源与生产能力现状概述 9

第三节 未来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评估 24

第四节 未来草地资源生产能力评估 27

第五节 未来木本粮油林资源生产能力评估 29

第六节 未来淡水渔业资源生产能力预测分析 29

第七节 未来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预测 31

第八节 农业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 32

第九节 提高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36

附录:中国农业生态区划方案 50

二、专论篇 57

第二章 未来土地资源态势分析 57

第一节 耕地资源现状分析 57

第二节 建国以来耕地变化分析 61

第三节 未来耕地变化态势分析 63

第三章 耕地生产力趋势与波动性分析 93

第一节 近期耕地生产力的时空演变 93

第二节 耕地生产力波动性的分析 104

第三节 耕地生产力与化肥施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关系 111

第四章 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影响评价 119

第一节 土壤侵蚀现状 119

第二节 坡耕地数量和分布 124

第三节 坡耕地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126

第四节 坡耕地侵蚀防治对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 130

第五章 气候资源及其对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影响评价 134

第一节 我国气候资源特点和分布 134

第二节 我国水热生长期分布 136

第三节 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 137

第四节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水分状况评价 137

第五节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 138

附表5-1~5-8 141

第六章 水资源远景供求预测 163

第一节 水利建设概况 163

第二节 远景用水量预测 165

第三节 远景可供水量分析 169

第四节 农业远景用水投资估算 175

第五节 农业远景用水分区 177

第七章 粮食作物品种性状分析与预测 186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86

第二节 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及其遗传育种进展状况 186

第三节 主要粮食作物的农艺、生理性状预测 193

第八章 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分析和未来预测 207

第一节 中国食物供需和农业生产投入的回顾 207

第二节 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潜力分析 210

第三节 实现粮食生产能力的投入预测 213

第九章 草地资源生产能力与载畜量预测分析 215

第一节 中国草地资源概况 215

第二节 草地资源生产潜力与载畜量预测 223

第三节 未来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途径 225

第四节 中国草地资源退化现状及未来50年草地生态建设预测 227

第五节 未来5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预测结果分析 234

第十章 木本粮油林资源及其生产能力研究 236

第一节 木本粮油林资源的现状(数量、质量)分析 236

第二节 木本粮油林资源生产能力预测与分析 239

第十一章 内陆淡水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潜力分析 242

第一节 内陆淡水渔业资源及生产现状 242

第二节 内陆淡水渔业资源开发潜力 248

第三节 淡水渔业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 251

第十二章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生产能力预测 254

第一节 海洋渔业资源状况 254

第二节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及分析 257

第三节 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268

第四节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预测 273

第五节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实现预期生产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276

三 区域篇 281

第十三章 东北农业生态区 281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281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283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285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292

第十四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区 295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295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297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299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306

第十五章 长江中下游农业生态区 309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309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10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13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319

第十六章 江南农业生态区 321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321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22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24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330

第十七章 华南农业生态区 333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333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34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36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342

第十八章 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生态区 344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及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44

第二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46

第十九章 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区 354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及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54

第二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56

第三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362

第二十章 四川盆地农业生态区 365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及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65

第二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66

第二十一章 云贵高原农业生态区 373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及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73

第二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75

第二十二章 横断山农业生态区 382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382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83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85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391

第二十三章 西北农业生态区 393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393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395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398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404

第二十四章 青藏高原农业生态区 406

第一节 农业资源状况分析 406

第二节 耕地资源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408

第三节 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预测和人口承载力分析 410

第四节 实现耕地资源综合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措施 415

参考文献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