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 福建省 晋江市志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42606980
  • 页数:93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卷一 建置 1

第一节 隶属 2

第一章 沿革 2

第二节 境域析变 4

第一节 清代以前区划 7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1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17

第一节 县城——青阳镇 24

第三章 县城、乡镇 24

第二节 乡镇、农场 25

附:部分今古地名对照表 35

第一节 地层、岩石 40

第一章 地质 40

卷二 自然环境 40

第二节 地质构造 42

第四节 矿产资源 46

第三节 地质发展 46

第一节 地貌发育 49

第二章 地貌 49

第三节 陆地地貌 50

第二节 地貌特征 50

第四节 海岸地貌 55

第二节 气候要素 57

第一节 气候特征 57

第三章 气候 57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66

第一节 溪河特征 68

第四章 水文 68

第二节 主要河流 69

第三节 湖泊 71

第四节 地下水 72

第一节 土壤类型 74

第五章 土壤 74

第五节 水资源状况 74

第一节 植被特征 77

第六章 植被 77

第二节 土壤分布 77

第三节 植被类型 78

第二节 植物群落分布 78

第七章 动物 79

第二节 水生动物 80

第一节 陆栖动物 80

第一节 旱灾 81

第八章 自然灾异 81

第二节 洪涝 83

第三节 风灾 85

第四节 其他灾害 87

第一节 源流 93

第一章 人口演变 93

卷三 人口 93

第二节 人口变动 96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02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0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6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07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08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 109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11

第一节 婚姻 112

第三章 婚姻与家庭 112

第一节 户口编查 114

第四章 人口调查 114

第二节 家庭 114

第三节 人口普查 115

第二节 户口调查 115

第一节 宣传贯彻 118

第五章 人口控制 118

第二节 技术措施 119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 120

附:1988年姓氏分布表 121

第一节 耕地 145

第一章 农业生产力 145

卷四 农业 145

第三节 肥料 148

第二节 劳力 148

第四节 农机具 150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52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 15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52

第四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153

第三节 互助组 153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54

第五节 人民公社 154

第一节 水稻 156

第三章 农作物种植 156

第二节 甘薯 157

第三节 大小麦 158

第五节 甘蔗 160

第四节 花生 160

第六节 水果 161

第七节 茶叶 164

第八节 药材 165

第九节 蔬菜 166

第十节 棉花、龙舌兰、油莎豆 167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68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68

第二节 种子选育与推广 169

第三节 栽培、施肥技术 176

第四节 病虫害及其防治 177

第一节 饲养品种 182

第五章 禽畜饲养业 182

第二节 饲养量 184

第四节 饲料开发利用 186

第三节 饲养技术 186

第五节 饲养专业化 187

第六节 疫病与防治 188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89

第六章 农业区划与机构 189

第二节 农业机构 191

第二节 防护林区 197

第一节 经济林区 197

卷五 林业 197

第一章 林区分布 197

第四节 防风林区 198

第三节 薪炭林区 198

第二节 阔叶林 201

第一节 针叶林 201

第二章 林木种类 201

第三节 混交林 202

第三章 营林生产 203

第四节 竹林 203

第二节 育苗 204

第一节 采种 204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05

第四节 育林 208

第二节 防治病虫害 212

第一节 防火 212

第四章 林木保护 212

第五章 林业体制 214

第一节 国营林 215

第三节 个体林 216

第二节 集体林 2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7

第六章 林业管理 217

第二节 林政管理 218

第三节 资金管理 221

第一章 水利工程 227

卷六 水利 227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28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39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41

第四节 海堤、围垦工程 250

第五节 饮水工程 253

2.1988年重点水利工程统计表 254

1.1949—1988年水利工程情况总表 254

附 254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56

第二节 综合治理 256

第二章 水土保持 256

第三章 管理与经营 257

第二节 灌溉管理 258

第一节 工程管理 258

第三节 综合经营 260

第一章 水产资源 264

卷七 水产 264

第一节 海资源 265

第一节 水产养殖 266

第二章 水产生产 266

第二节 淡水资源 266

第二节 海洋捕捞 270

第一节 渔业工具 276

第三章 渔业机具与设施 276

第二节 生产设施 280

第一节 保鲜 282

第四章 保鲜、加工与运输 282

第二节 加工 285

第一节 机构 288

第五章 水产品购销 288

第三节 运输 288

第二节 购销 289

第三节 渔需物资供应 291

第一节 体制 294

第六章 渔业体制与管理 294

第二节 管理 295

附:几起渔业海难简况 299

第一节 企业体制 303

第一章 企业体制与布局 303

卷八 乡镇企业 303

第二节 企业分布 309

第一节 采掘工业 310

第二章 工业企业 310

第二节 建材工业 311

第三节 化学工业 313

第四节 皮革工业 314

第五节 塑料工业 315

第六节 缝纫工业 316

第七节 纺织工业 318

第九节 五金工业 319

第八节 机械工业 319

第十节 电子工业 320

第十一节 食品工业 321

第十二节 造纸工业 323

第十四节 工艺美术工业 324

第十三节 印刷工业 324

第十五节 家具制造工业 325

第十六节 其他工业 326

第一节 农业企业 327

第三章 其他企业 327

第二节 交通运输企业 329

第三节 建筑企业 330

第四节 商业、服务企业 333

第二节 科技管理 33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6

第四章 企业管理 336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38

第五节 经营管理 341

第四节 安全生产管理 341

第一节 粉末冶金业 346

第一章 工业门类 346

卷九 工业 346

第二节 海盐业 347

第三节 食品制造业 348

第四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54

第五节 纺织、缝纫和皮革工业 355

第六节 竹木加工业 359

第七节 印刷和纸制品业 360

第八节 工艺品制造业 361

第九节 化学工业和塑料制品业 362

第十节 陶瓷和建筑材料制造业 364

第十一节 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业 367

第十二节 其他工业 369

第一节 传统产品 377

第二章 工业产品 377

第二节 主要产品 379

第三节 名优产品 381

第一节 机构 382

第三章 工业管理 382

第二节 管理 383

附:盐政 385

第一节 古道 389

第一章 陆路 389

卷十 交通 389

第二节 公路 392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 400

第二章 陆运 400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 403

第三节 运输企业 407

第一节 港口 411

第三章 水路 411

第四节 搬运装卸 411

第二节 内河 413

第一节 国外航运 414

第四章 水运 414

第二节 国内航运 415

第一节 机场 420

第五章 空运 420

第一节 行政管理 421

第六章 管理 421

第二节 民航运输 421

第二节 路政管理 424

第三节 交通监理 426

第四节 水上交通管理 429

第一节 邮驿 437

第一章 机构 437

卷十一 邮电 437

第二节 民信局、侨批局 438

第三节 邮政局 439

第五节 邮电局 440

第四节 电信局 440

第一节 业务 441

第二章 邮政 441

第二节 邮路 446

附:集邮 449

第三节 设备 449

第一节 电话 450

第三章 电信 450

第二节 电报 455

第一节 行政管理 457

第四章 管理 457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61

第二节 动植物油 465

第一节 薪炭、稿秆 465

卷十二 能源 465

第一章 传统能源 465

第一节 煤炭 466

第二章 煤炭、石油 466

第二节 石油 467

第一节 建设 468

第三章 电力 468

第二节 设施 472

第三节 管理 476

第一节 沼气 481

第四章 再生能源 481

第二节 风力 482

第三节 光能 48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86

卷十三 城乡建设 486

第二节 公共建筑 487

第一节 街道建设 487

第四节 公共设施 490

第三节 住房建设 490

第一节 行政镇驻地建设 492

第二章 乡镇建设 492

第二节 行政乡驻地建设 498

第三节 行政村驻地建设 50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502

第三章 建筑业 502

第二节 施工设备 505

第三节 建筑设计 506

第二节 规划管理 5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7

第四章 建设管理 507

第三节 用地审批 509

第四节 房产管理 510

第五节 建筑市场管理 515

第六节 建筑工程管理 516

第一节 机构 519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19

第二节 环境污染源 520

第三节 综合治理 52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25

第一章 所有制 525

卷十四 商业 525

第二节 集体商业 52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530

第一节 集市贸易 532

第二章 商业网点 532

第四节 联营商业 532

第二节 批发零售网点 534

第一节 生活资料购销 535

第三章 商品购销 535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547

第三节 特需供应 551

第一节 饮食业 555

第四章 饮食服务 555

第二节 服务业 55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558

第五章 经营管理 558

第二节 价格管理 55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560

第五节 机构 563

第四节 仓储管理 56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67

第一章 机构与体制 567

卷十五 供销合作社 567

第二节 体制演变 570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571

第二章 供销业务 571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578

第三节 军需供应 579

第五节 收购 580

第四节 饮食服务 580

第一节 生产扶持 583

第三章 扶持多种经营 583

第二节 产品开发 584

第一节 民主管理 586

第四章 管理 586

第二节 计划管理 587

第三节 储运管理 589

第四节 财务管理 591

第一节 贸易港口 597

第一章 对外贸易 597

卷十六 对外经济贸易 597

第二节 贸易发展 599

第四节 贸易商品 602

第三节 贸易国家和地区 602

第二节 技术、设备引进 609

第一节 劳务合作 609

第二章 经济协作 609

第三节 来料加工装配 610

第四节 利用外资 612

第一节 仓储 613

第三章 外贸商品基地与生产 613

第二节 创汇农业基地 614

第三节 外贸商品生产 615

第一节 机构 620

第四章 机构与管理体制 620

第二节 管理体制 622

第一节 自由贸易 627

第一章 集市贸易与议价购销 627

卷十七 粮油 627

第二节 议价购销 628

第三节 粮行 629

第二节 统购 630

第一节 征收 630

第二章 粮食征购 630

第四节 奖售与超购加价 633

第三节 合同定购 633

第一节 支前与常年军供 634

第三章 粮食统销 634

第二节 市镇供应 635

第三节 农村统销 636

第四节 华侨供应 638

第一节 花生统购 639

第四章 油脂油料购销 639

第二节 油脂销售 640

第一节 仓库 641

第五章 粮油贮存与调运 641

第三节 外调和出口 641

第二节 贮存保管 643

第三节 调运 645

第一节 机构 646

第六章 管理 646

第二节 财务管理 647

第三节 计划管理 648

第四节 价格管理 649

第五节 证票管理 652

第一节 市场设施 657

第一章 市场管理 657

卷十八 工商行政、物价与计量管理 657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658

第三节 查处非法经营 661

第一节 企业登记 662

第二章 工商企业管理 662

第二节 企业监督 666

第一节 个体工商业户登记 668

第三章 个体工商业户管理 668

第三节 外资企业管理 668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户监督 669

第一节 合同管理 671

第四章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671

第二节 商标管理 672

第一节 查处投机倒把 674

第五章 经济违法查处 674

第三节 广告管理 674

第二节 查处走私贩私 67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77

第六章 物价管理 677

第二节 物价变动与比价 679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 688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689

第七章 计量管理 689

第二节 度量衡制造销售管理 691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 692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693

第八章 机构 693

第二节 物价管理机构 694

第三节 计量管理机构 695

第一章 财政体制 699

卷十九 财税 699

第二节 预算内收入 700

第一节 财政分配 700

第二章 财政收入 700

第四节 上级补助收入 702

第三节 预算外收入 702

第一节 预算内支出 703

第三章 财政支出 703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 704

第三节 上解支出 705

第一节 财务管理 706

第四章 财政监理 706

第二节 审计监督 707

第五章 税收税制 708

第一节 农业税 710

第二节 盐税 712

第三节 流转税 714

第四节 收益税 719

第五节 财产税 722

第六节 行为税 723

第七节 涉外税收 727

附:杂捐杂税 730

第八节 专项基金 730

第一节 征收管理 731

第六章 税务管理 731

第二节 稽查管理 733

第三节 计会管理 734

第一节 旧借贷信用机构 739

第一章 金融机构 739

卷二十 金融 739

第二节 民国时期银行 74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 745

第四节 其他金融机构 747

第一节 货币种类 750

第二章 货币 750

第二节 货币流通 753

第三节 现金管理 755

第一节 存款 756

第三章 金融业务 756

第二节 贷款 759

第三节 结算 764

第四节 拨款监督 765

第五节 代理业务 766

第六节 外汇业务与管理 767

第七节 信用合作业务 771

第八节 保险业务 772

第一节 解放前党组织 778

第一章 组织状况 778

卷二十一 中国共产党晋江县地方组织 778

第二节 解放后党组织 781

第一节 代表大会 784

第二章 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784

第二节 代表会议 786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787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787

第三章 党组织重大活动 78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788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790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 793

第六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795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797

第八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798

第一节 组织工作 800

第四章 党的建设 800

第二节 思想教育 803

第三节 党校工作 804

第四节 党史工作 805

第二节 对外宣传 806

第一节 中心工作宣传 806

第五章 宣传工作 806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807

第一节 党纪教育 808

第六章 纪检工作 808

第二节 违纪案件查处 809

第七章 统一战线工作 810

第四节 自身建设 810

第三节 甄别与纠正冤假错案 810

第一节 民主党派工作 811

第三节 民族工商业者工作 812

第二节 落实侨务政策 812

第四节 宗教工作 813

第一节 沿海工作 814

第八章 对台工作 814

第五节 民族工作 814

第六节 起义、投诚人员工作 814

第二节 发展两岸关系 815

第三节 兴办实事 817

第二节 深入基层 817

第九章 群众工作 817

第一节 群团工作 817

第四节 信访工作 818

第一节 中国同盟会时期 820

第一章 国民党晋江县地方组织 820

卷二十二 国民党、民主党派晋江县地方组织 820

第二节 中华革命党时期 823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时期 825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晋江县地方组织 830

第二节 民主同盟会晋江支部 832

第一节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晋江支部 832

第二章 民主党派晋江县地方组织 832

第三节 农工民主党晋江县委员会 833

第四节 民主建国会晋江县委员会 834

第五节 致公党晋江县委员会 836

第六节 台湾民主同盟晋江小组 837

第一节 行业工会 840

第一章 工人团体 840

卷二十三 社会团体 840

第二节 总工会 841

第一节 农会 843

第二章 农民团体 843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844

第二节 农民协会 844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845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 845

第二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848

第一节 妇女解放协会 850

第四章 妇女团体 850

第二节 妇女会 851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852

第三节 妇救会 852

第二节 华侨联合会 854

第一节 华侨公会 854

第五章 归侨团体 854

第一节 工商联合会 857

第六章 工商团体 857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85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860

第七章 文化团体 860

第二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864

第一节 县衙 868

第一章 民国及其以前政权 868

卷二十四 政权、政协 868

第三节 基层政权 869

第二节 县公署、县政府 869

第四节 政务纪要 870

附:民国参议会 87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873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873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876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 876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881

第六节 县人大常委会主要活动 882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882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886

第三章 人民政府 886

第二节 基层政权 888

第三节 政务纪要 890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896

第四章 人民政协 896

第三节 参政议政主要活动 899

第二节 工作机构 899

第一节 机构 906

第一章 公安 906

卷二十五 司法 906

第二节 剿匪、打击反革命罪犯 907

第三节 治安管理 908

第四节 重大治安活动 910

第五节 案件侦查 912

第六节 边境管理 913

第八节 城乡消防 915

第七节 预审看守 915

第一节 机构 917

第二章 检察 91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918

第三节 经济检察 919

第四节 法纪检察 92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922

第一节 机构 923

第三章 审判 92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92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92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92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928

第一节 机构 92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929

第五节 行政审判 929

第六节 执行 929

第二节 法制宣传 930

第三节 公证工作 932

第四节 律师事务 933

第五节 基层调解工作 935

第一节 拥军优属 941

第一章 优抚 941

卷二十六 民政 941

第二节 抚恤 943

第三节 烈士褒扬 944

第一节 安置复、退军人 945

第二章 安置 945

第二节 移民安置 947

第三节 收容遣送 948

第一节 灾害救济 949

第三章 救济 94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951

第一节 福利机构 955

第四章 社会福利 955

第二节 福利企业 957

第一节 婚姻登记 961

第五章 社会服务 961

第二节 少数民族工作 962

第四节 地名工作 963

第三节 社团登记 963

第五节 殡葬管理 964

第一节 劳动就业 966

第一章 就业录用 966

卷二十七 劳动人事 966

第二节 安置知识青年 969

第三节 干部录用 970

第一节 职工计划指标管理 974

第二章 劳动人事管理 974

第二节 调配管理 975

第三节 培训考核 976

第四节 退(离)休工作 979

第一节 工资制度 982

第三章 工资福利 982

第二节 工资调整 983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987

第四节 劳动保护 988

第五节 生活福利 992

第一节 驻军 994

第一章 驻军与防御设施 994

卷二十八 军事 994

第二节 防御设施 99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998

第一节 清及其以前的地方武装 998

第二章 地方武装 998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武装 999

第一节 募兵制与征兵制 1001

第三章 兵役制度 1001

第三节 预备役制度 1002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与义务兵役制 100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003

第四章 民兵 1003

第二节 军事训练 1004

第四节 重要活动 1007

第三节 武器装备 1007

第一节 清及清之前主要战事 1009

第五章 主要战事纪要 1009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主要战事 1010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战事 1011

第一节 旧学 1017

第一章 旧学与科举 1017

卷二十九 教育 1017

第二节 科举 1019

第一节 幼儿教育 1020

第二章 普通教育 1020

第二节 初等教育 1022

第三节 中等教育 1026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1031

第三章 专业教育 1031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1033

第一节 农民教育 1035

第四章 成人教育 1035

第二节 职工教育 1036

第三节 干部教育 1037

第一节 队伍 1038

第五章 教师 1038

第二节 待遇 1040

第三节 教研培训 1041

第一节 政府拨款 1042

第六章 经费 1042

第三节 群众集资 1044

第二节 华侨捐资 1044

第五节 学杂费 1045

第四节 勤工俭学 1045

第一节 机构 1046

第七章 管理 1046

第六节 教育基金 1046

第二节 体制 104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1052

第一章 机构 1052

卷三十 科技 1052

第二节 科研机构 1053

第三节 科技团体 1054

第二节 人员构成 1055

第一节 发展状况 1055

第二章 科技队伍 1055

第一节 农业 1056

第三章 科研活动与成果 1056

第三节 水产 1060

第二节 林业 1060

第五节 气象 1062

第四节 水利 1062

第六节 工业 1063

第七节 医学 1064

第八节 资源普查 1065

第二节 技术推广 1071

第一节 科学知识普及 1071

第四章 科技普及与交流服务 1071

第四节 技术培训 1072

第三节 技术交流 1072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073

第五章 科技管理 1073

第五节 情报服务 1073

第二节 经费管理 1075

第三节 成果管理 1076

第一节 机构 1081

第一章 群众文化 1081

卷三十一 文化 1081

第二节 团体 1082

第三节 文艺创作 1084

第四节 文化活动 1087

第一节 掌中木偶戏 1093

第二章 戏曲 1093

第二节 提线木偶戏 1096

第三节 高甲戏 1098

第四节 梨园戏 1101

第五节 杂技 1105

第一节 电影 1106

第三章 电影、电视、音像 1106

第一节 图书发行 1110

第四章 图书档案 1110

第二节 电视、音像 1110

第二节 图书馆 1111

第三节 档案 1112

第一节 报刊 1114

第五章 新闻 1114

第二节 广播 1117

第三节 通讯报道 111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124

第一章 机构 1124

卷三十二 医药卫生 1124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 1125

第三节 医疗机构 1126

第五节 医教科研机构 1132

第四节 医药企业 1132

第一节 公共卫生 1133

第二章 卫生防疫 1133

第二节 疫病防治 1136

第一节 医疗队伍 1140

第三章 医疗 1140

第二节 医疗技术 1142

第一节 新法接生 1145

第四章 妇幼保健 1145

第二节 妇女保健 1147

第三节 儿童保健 1148

第四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149

第一节 药材 1150

第五章 药材、药物 1150

第二节 西药 1152

第一节 医政管理 1153

第六章 管理 1153

第二节 药政管理 1155

第三节 医疗制度 1156

第一节 传统体育 1160

第一章 社会体育 1160

卷三十三 体育 1160

第二节 农民体育 1162

第三节 职工体育 1163

第四节 老年人、伤残人体育 1164

第一节 教学 1165

第二章 学校体育 1165

第二节 成绩 1166

第一节 运动会 1167

第三章 体育竞赛 1167

第二节 创新纪录 1169

第一节 裁判员 1172

第四章 体育人才 1172

第二节 教练员 1173

第三节 优秀运动员 1174

附录: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1178

第一节 机构 1179

第五章 体育管理 1179

第二节 设施 1180

第三节 经费 1181

第一节 出国 1185

第一章 出国与分布 1185

卷三十四 华侨 1185

第二节 分布 1190

第一节 从事经济建设 1191

第二章 华侨与侨居地 1191

第二节 从事文化教育 1197

第三节 共御外侮 1200

第四节 社团组织 1201

第五节 境遇 1205

第一节 支援革命 1206

第三章 华侨与家乡 1206

第二节 建设家乡 1209

第一节 侨乡分布 1215

第四章 侨乡 1215

第二节 侨乡的形成与发展 1217

附:港澳同胞 1220

第一节 地理关系 1224

第一章 地缘 1224

卷三十五 晋台关系 1224

第二节 政区辖属 1225

第三节 地名关系 1226

第一节 晋民迁台 1227

第二章 血缘 1227

第二节 两岸移民分布 1229

第三节 定居开发 1232

第四节 宗亲社团 1233

第一节 航线与海港 1236

第三章 经济联系 1236

第二节 两岸贸易 1237

第三节 投资协作 1240

第一节 文化教育 1241

第四章 文化交融 1241

第二节 名胜古迹 1243

第一节 风俗习惯 1244

第五章 晋台同俗 1244

第二节 民间信仰 1246

第一节 共御外侮 1247

第六章 共御与隔离 1247

第二节 两岸隔离 1248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1254

第一章 古遗址 1254

卷三十六 文物 1254

第二节 古窑址 1256

第三节 古军事遗址 1258

第一节 一般墓葬 1259

第二章 古墓葬 1259

第二节 名人墓葬 1260

第一节 寺庙宫观 1263

第三章 著名建筑 1263

第三节 祠堂名宅 1267

第二节 文祠书院 1267

第四节 古塔经幢 1270

第五节 古桥梁 1274

第七节 古水利设施 1276

第六节 古牌坊 1276

第一节 摩崖石刻 1277

第四章 石刻石雕 1277

第二节 历代碑刻 1279

第三节 摩崖造像 1280

第一节 革命遗址 1282

第五章 革命文物 1282

第三节 革命遗物 1283

第二节 陵园、纪念碑 1283

第一节 石器 1285

第六章 馆藏文物 1285

第二节 陶瓷器 1286

第三节 其他 12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290

第七章 文物考古事业 1290

第三节 陈列展览 1291

第二节 考古发掘 1291

附:晋江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92

第四节 保护管理 1293

第一节 传播 1297

第一章 道教 1297

卷三十七 宗教 1297

第二节 教徒 1300

第三节 宫观 1302

第四节 宗教活动 1305

第一节 传播 1307

第二章 佛教 1307

第二节 教徒 1312

第三节 寺院 1318

第四节 宗教活动 1320

第一节 传播 1322

第三章 基督教 1322

第二节 派别、组织与堂会 1323

第三节 教务活动 1326

第一节 传播 1327

第四章 天主教 1327

第二节 教徒与教仪 1328

第二节 衰而复振 1329

第一节 传播 1329

第五章 伊斯兰教 1329

第二节 印度教 1330

第一节 摩尼教 1330

第六章 其他宗教 1330

第三节 日本教 1331

第一节 穿戴 1334

第一章 衣食住行 1334

卷三十八 风俗 1334

第二节 饮食 1335

第三节 居住 1336

第一节 婚嫁 1337

第二章 婚丧喜庆 1337

第四节 行走 1337

第二节 生育 1339

第三节 寿庆 1340

第四节 建宅 1341

第五节 丧葬 1342

附:回民、基督教徒丧葬礼俗 1344

第一节 传统节日 1345

第三章 岁时节日 1345

第二节 岁时仪俗 1349

第一节 礼仪交际 1351

第四章 礼仪道德 1351

第二节 道德风尚 1352

第一节 泛神崇拜 1354

第五章 信仰崇拜 1354

第二节 祗奉习俗 1355

第六章 乡土殊俗 1356

第一节 侨乡民情 1357

第二节 农耕习俗 1358

第三节 船民异风 1359

第一节 迷信 1360

第七章 陋习流弊 1360

第四节 叫卖风情 1360

第二节 赌博 1361

第四节 嫖娼 1362

第三节 吸毒 1362

第五节 械斗 1363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1367

第一章 语音 1367

卷三十九 方言 1367

第二节 变调与轻声 1369

第三节 文白异读 1370

第四节 同音字表 1373

第一节 自然类 1388

第二章 词汇 1388

第二节 生活类 1392

第三节 人事类 1397

第四节 其他类 1403

第一节 实词的构成和变化 1408

第三章 语法 1408

第二节 虚词的用法 1412

第三节 句法的特点 1414

第一节 俗语 1416

第四章 语料 1416

第二节 歌谣 1418

第三节 对话 1420

第四节 故事 1421

第一节 农业 1428

第一章 经济 1428

卷四十 补篇 1428

第二节 乡镇企业 1432

第三节 工业 1435

第四节 基本建设 1439

第五节 交通、邮电 1441

第六节 外向型经济 1443

第七节 商业 1446

第八节 财政、金融 1449

第一节 市委重大领导活动 1452

第二章 政治 145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主要工作 1459

第三节 市人民政府施政纪略 1464

第四节 市政协和主要参政议政活动 1469

第一节 科技 1473

第三章 社会发展 1473

第二节 教育 1475

第三节 文化、广播电视 1477

第四节 卫生、体育 1479

第五节 人口、计划生育 1482

第六节 精神文明 1483

第七节 人民生活 1485

唐欧阳詹 1490

卷四十一 人物传 1490

五代陈洪进 1491

宋高惠连 1492

曾公亮 1493

吕夏卿 1493

吕惠卿 1495

释法超 1495

朱松朱熹朱在 1498

梁克家 1499

曾慥 1499

曾从龙 1501

徐玑 1501

洪天锡 1503

明陈琛 1504

王慎中 1506

蔡元伟 1508

李寓西 1508

庄际昌 1509

潘和五 1509

黄克缵 1510

杨景辰 1511

张瑞图 1512

黄汝良 1513

清王承祖 1515

郑成功 1516

黄景昈 1518

王命岳 1519

范道生 1520

释木庵(附释喝浪) 1521

黄虞稷 1523

施琅 1524

丁炜 1526

吴英 1527

施世骠 1529

施世纶 1530

陈允锡 1532

施世榜 1533

谢巩 1533

吴亦飞 1534

蔡俭 1535

丁拱辰 1536

林瑞冈 1538

陈棨仁 1539

蔡玉鸣 1539

吴鲁 1541

民国罗曼·王彬 1542

施光铭 1543

黄秀烺 1544

许卓然 1545

吴克诚 1546

高染 1547

董云阁 1547

尤大斧 1549

吴永乐 1550

陈清机 1551

李清泉(附颜敕女) 1553

许运伙 1556

李子芳 1557

颜文初 1559

施教锯 1560

蔡及时 1560

蒋仁坚 1561

沈尔七 1562

释转道 1564

释妙月 1565

陈村生 1567

吴天亮 1568

许志泽 1569

黄竹禄 1570

郑家玄 1572

释转博 1573

新中国成立后林秀来(女) 1574

邱允衡 1574

高承烈 1575

蔡孝忍 1576

庄材鳅 1577

高铭网 1577

林惠祥 1579

庄杰赶 1581

安业民 1582

许友超 1583

蔡子钦 1584

王西雄 1586

徐碟姑(女) 1587

许昭明 1588

蔡文山 1589

蔡维作 1589

黄念忆 1590

刘仕鉴 1591

许立 1591

李秀峰 1593

卢金钗 1594

蔡云腾 1595

陈启紫 1596

洪金乞 1596

蔡尤本 1598

李荣宗 1599

庄秋心 1600

刘基固 1601

刘瑜璧(女) 1603

郑秀宝(女) 1604

蔡文华 1605

姚章胜 1607

吴远宋 1608

许逾雪(女) 1608

蔡培火 1609

吴道盛 1611

蔡孝固 1612

倪端仪(女) 1613

吴道真 1614

王兆惠 1615

龚抱月(女) 1617

庄杰鹄 1618

俞贵元 1618

施耀 1620

桂华山 1621

蔡派铿 1621

高作楫 1623

李俊峰 1624

李永洞 1625

庄清泉 1627

周明福 1627

庄材雁 1629

许志猛 1630

释常凯 1631

释宏船 1633

庄明理 1634

蔡万春 1635

黄哲真 1637

第一章 历代职官表 1640

第一节 唐至清县令、知县、达鲁花赤、县尹 1640

卷四十二 人物表录 1640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长 164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及其武装领导人 1647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政、军(含政协)领导人 1656

第二章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 1665

第一节 市内 1665

第二节 市外 1670

第三章 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名人表 1684

第一节 华侨、华人 1684

第二节 港、澳、台同胞 1687

第三节 热心桑梓公益事业人士 1691

第四章 仕外人物表 1697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非科第出身) 1697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71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 1712

第五章 进士录 1719

第一节 文科 1719

第二节 武科 1736

第六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1739

第七章 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1749

第一节 英雄、模范(省级及以上) 1749

第二节 全国“三八”红旗手 1751

第三节 全国部门先进工作者 1752

大事记 1753

附录 1807

一、文告 1808

二、序文 1824

三、碑记 1827

四、文选 1833

简繁体字对照表 1840

编后记 1847

《晋江市志》编纂机构、工作人员名录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