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面具的界定、分类和起源 3
一、面具的界定和分类 3
(一)界定 3
(二)分类 4
二、面具的起源 10
(一)面具产生的年代 10
(二)孕育面具的因素 15
第二章 远古时期的面具(远古——公元前21世纪) 53
一、概说 53
(一)旧石器时代 53
(二)新石器时代 55
二、古代文献有关远古面具的记载 59
(一)《拾遗记》等书 59
(二)《山海经》 62
三、史前岩画中的面具图象 65
(一)内蒙古阴山岩画 66
(二)云南沧源岩画 69
(三)云南麻栗坡大王崖岩画 72
(四)云南元江它克岩画 73
(五)宁夏贺兰山岩画 76
(六)西藏日土任姆栋岩画 78
(七)新疆呼图壁康老二沟岩画 80
(八)广西花山岩画 82
四、远古时期遗存的面饰 84
(一)远古时期的雕塑作品 85
(二)远古时期遗存的面饰 88
(三)辽宁牛河梁出土的女神头像(附) 92
五、结语 94
第三章 上古时期的面具(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101
一、概说 101
(一)夏商西周时期 101
(二)春秋战国时期 107
二、方相氏面具 109
(一)傩的起源和上古时期的驱傩 110
(二)方相氏面具的形制和质地 112
(三)方相氏面具的原型 121
三、上古时期遗存的面具 125
(一)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面具 125
(二)北京平谷出土的商代青铜面饰 127
(三)陕西城固出土的商代青铜面具 128
(四)陕西西安出土的商代青铜面具 130
(五)河南浚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吞口 132
(六)北京房山出土的西周青铜面像 132
(七)山西曲沃出土的西周缀玉面罩 134
(八)陕西长安出土的西周缀玉面罩 136
(九)河南三门峡出土的西周缀玉面罩 137
(十)四川广汉出土的商周面具 138
(十一)散见于国内外的西周面具 144
四、附录 148
(一)兜鍪 148
(二)盾饰 149
(三)马冠 150
(四)当卢 151
五、结语 153
第四章 中古时期的面具(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161
一、概说 161
(一)秦汉时期 161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65
(三)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169
二、中古时期傩仪和傩面具的衍变 171
(一)宫廷傩的衍变 172
(二)民间傩的衍变 175
(三)傩面具的衍变 179
三、中古时期的面具乐舞 183
(一)《总会仙倡》 183
(二)《曼延之戏》 184
(三)《东海黄公》 185
(四)《文康乐》 187
(五)《上云乐》 187
(六)《安乐》 188
(七)《狮子舞》 189
(八)《苏摩遮》 191
(九)《踏谣娘》 194
四、兰陵王面具 195
(一)中国乐舞《兰陵王》的来历 196
(二)日本舞乐《陵王》的渊源 197
(三)兰陵王面具形制、造型考 199
五、中古时期遗存的面具 205
(一)广西西林出土的西汉青铜面像 205
(二)江苏徐州出土的西汉玉面罩 207
(三)湖南溆浦出土的汉代滑石吞口 209
(四)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玉脸盖 211
(五)新疆库车出土的中古木假面 213
六、日本保存的中国系面具 215
(一)伎乐面 215
(二)舞乐面 220
(三)行道面 226
(四)追傩面 229
(五)布作面(附) 231
七、附录 232
(一)铺首 232
(二)木偶 235
八、结语 241
第五章 近古时期的面具(公元960——1911年) 249
一、概说 249
(一)宋元时期 249
(二)明清时期 256
二、傩戏及傩戏面具 264
(一)傩戏的界说 265
(二)傩戏形成的时间 266
(三)傩戏面具的基本特征 270
三、“羌姆”及“羌姆”面具 271
(一)“羌姆”的起源和传播 272
(二)“羌姆”面具的制作和分类 275
四、藏戏及藏戏面具 280
(一)藏戏的形成和发展 280
(二)藏戏面具简介 283
五、近古时期遗存的面具 287
(一)内蒙古昭乌达盟出土的辽代铜面罩 287
(二)内蒙古豪欠营出土的辽代铜面罩 289
(三)内蒙古解放营子出土的辽代铜面罩 290
(四)内蒙古奈曼旗出土的辽代金面罩 291
(五)散见于国内外的辽代面罩 292
(六)宁夏贺兰出土的西夏陶面像 294
(七)陕西千阳出土的金代陶吞口 296
(八)新疆新源出土的宋元石假面 297
六、近古时期美术作品中的面具图象 299
(一)北宋苏汉臣《五瑞图》 299
(二)南宋朱玉《灯戏图》 302
(三)南宋无名氏《大傩图》 305
(四)河南焦作金墓出土的假头舞俑 307
(五)清代贵州《土人跳鬼图》 308
七、附录 310
(一)戏剧脸谱 311
(二)社火脸谱 318
八、结语 323
第六章 近代以来的面具(公元1912年以来) 331
一、概说 331
二、近代以来的傩面具 335
(一)江西傩戏及其面具 336
(二)安徽贵池傩戏及其面具 342
(三)福建傩舞及其面具 348
(四)贵州傩堂戏及其面具 355
(五)四川傩戏及其面具 362
(六)湖南傩戏及其面具 368
(七)广西师公戏及其面具 373
(八)云南昭通端公戏及其面具 381
(九)贵州地戏及其面具 385
(十)云南澄江关索戏及其面具 393
(十一)贵州威宁“撮泰吉”及其面具 397
三、近代以来的藏面具 401
(一)北京雍和宫“跳布扎”及其面具 401
(二)青海塔尔寺“法王舞”及其面具 405
(三)黑龙江“查玛”及其面具 407
(四)西藏门巴族“呛木”及其面具 410
四、近代以来的其它乐舞民俗面具 412
(一)黑龙江鄂伦春族“依和纳仁舞”及其面具 412
(二)内蒙古鄂温克族“奥米拉楞”及其面具 414
(三)内蒙古赤峰蒙古族“呼图克沁”及其面具 416
(四)青海土族“杀虎将”及其面具 417
(五)山西寿阳“耍鬼”及其面具 419
(六)广西壮族“蚂拐舞”及其面具 420
(七)广西融水苗族“芒蒿舞”及其面具 422
(八)广西瑶族“度戒”及其面具 424
(九)四川白马藏人“跳十二相”及其面具 427
(十)四川白马藏人“跳曹盖”及其面具 430
(十一)云南楚雄彝族“耍大刀”及其面具 432
(十二)云南易门彝族“跳哑巴”及其面具 434
(十三)云南基诺族“阿嫫松铁祭”及其面具 436
(十四)贵州布依族“哑面”及其面具 438
(十五)安徽郎溪“跳五猖”及其面具 439
(十六)流传于全国各地的镇宅吞口 441
五、结语 444
后记 453
附录一:征引书目 455
附录二:插图目录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