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央机关 1
第一章 中枢机关——内阁、军机处及有关机关 1
第一节 内阁 1
一、清初之议政王大臣——议政处 1
二、文馆与内三院 2
三、内三院改为内阁与内阁官制 4
四、内阁的职掌与各房的分工 6
五、内阁兼管的修书各馆 11
六、内阁权势之演变 12
第二节 军机处 16
一、军机处之初设及其沿革 16
二、军机处的机密性质 18
三、军机处之执掌军国大计 19
四、军机处的职官 22
五、军机处的具体职掌 25
六、军机处兼管的方略馆与内翻书房 28
第三节 与内阁、军机处有关的机关 32
一、通政使司 32
二、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33
三、中书科 34
四、奏事处 35
第二章 分掌国政的各部院衙门 38
第一节 掌全国文职官任免的吏部 38
第二节 掌户籍与财政、经济的户部及有关机关 42
一、户部(附会考府) 42
二、户部钱法堂及宝泉局 49
三、户部三库 50
四、户部仓场衙门 51
五、户部所属的税关 52
六、盛京户部 54
第三节 掌典礼与学校科举的礼部及有关机关 56
一、礼部 56
二、陵寝礼部衙门 65
三、盛京礼部 65
四、乐部 66
五、太常寺 68
六、光禄寺 69
七、鸿胪寺 71
八、国子监 72
九、钦天监 75
一、兵部 79
第四节 掌全国军事与任免武职官的兵部及有关机关 79
二、盛京兵部 84
三、太仆寺 85
四、侍卫处与亲军营 86
五、八旗与骁骑营 88
六、前锋营 93
七、护军营 94
八、圆明园护军营 95
九、步军营(步军统领衙门) 96
十、火器营 99
十一、健锐营 99
十二、向导处 100
十三、行营 101
十四、京城巡防处 102
一、刑部 105
第五节 掌司法、监察的刑部,都察院及有关机关 105
二、盛京刑部 111
三、都察院 112
(一)六科 115
(二)十五道 117
(三)五城察院及兵马司 119
(四)宗室御史处 121
(五)稽察内务府御史处 121
四、大理寺 122
第六节 掌工程事务的工部及有关机关 126
一、工部 126
二、工部钱法堂及宝源局 136
三、管理火药局 137
六、陵寝工部衙门 138
四、值年河道沟渠处 138
五、督理街道衙门 138
七、盛京工部 139
第七节 掌蒙、回、藏事务的理藩院 142
(一)内馆、外馆 151
(二)俄罗斯馆 151
(三)蒙古官学、唐古特学及托忒学 151
第八节 掌论撰文史的翰林院及有关机关 153
一、翰林院 153
(一)庶常馆 157
(二)起居注馆 158
(三)国史馆 159
二、詹事府 160
第九节 管理医药卫生的太医院(附医学馆) 162
第一节 管理皇族事务的宗人府 166
第三章 管理皇族事务、宫庭事务的宗人府、内务府等机关 166
第二节 管理宫庭事务的内务府 169
一、内务府沿革职掌 169
二、总管内务府事务的内务府堂 171
三、内务府直属的七司与有关机构 172
(一)广储司(附有关之三织造处、织染局及绮华馆) 172
(二)都虞司(附有关之三旗包衣三营及养鹰鹞处) 174
(三)掌仪司(附有关之御茶膳房、中正殿、雍和宫、升平署及各处陵园) 176
(四)会计司(附有关之三旗庄头处及掌关防处) 178
(五)营造司(附有关之官房租库及总理工程处) 179
(六)庆丰司(附有关之牺牲所) 180
(七)慎刑司(附有关之管辖番役处) 181
(一)上驷院 182
四、内务府管辖的三院与有关机构 182
(二)武备院(附有关之御鸟枪处及内火药库) 183
(三)奉宸苑(附有关之圆明园、畅春园、三山、御船处及各处行宫) 184
五、内务府所属其他各处 187
(一)三大殿 187
(二)宁寿宫 187
(三)管理慈宁宫、寿康宫处 188
(四)御药房与寿药房 188
(五)文渊阁 188
(六)武英殿修书处 188
(七)御书处 189
(八)养心殿造办处 189
(十)景山官学 190
(十一)长房官学 190
(九)咸安宫官学 190
(十二)回缅官学 191
(十三)敬事房 191
六、盛京内务府 192
七、内务府实际活动范围 192
第三节 管理帝后仪仗的銮仪卫 196
第四节 承应皇帝渔猎与演艺的尚虞备用处、虎枪营及善扑营 198
一、尚虞备用处 198
二、虎枪营 199
三、善扑营 201
一、顺天府 203
第一节 顺天府与奉天府 203
第四章 一般地方文武官衙门 203
第二编 地方机关 203
二、奉天府 206
第二节 各省督、抚、司、道衙门 207
一、各省总督衙门 208
二、各省巡抚衙门 211
三、各省布政使司 214
四、各省按察使司 215
五、各省道员衙门 217
第三节 各省府、厅、州、县衙门 219
一、知府衙门 219
二、直隶厅与一般散厅 220
三、直隶州与一般散州 221
四、知县衙门 223
一、学政衙门 225
第四节 各省学政、漕运、盐务、河道、税关等衙门 225
二、漕运总督及督粮道衙门 226
三、盐务衙门 228
(一)盐政 228
(二)督转盐运使司及盐法道 228
(三)盐务分司 229
(四)盐课司、批验所及巡检司 230
四、河道及海防、江防等衙门 230
(一)河道总督衙门 230
(二)管河道衙门 231
(三)管河厅、汛 232
(四)海防厅及江防厅 232
五、税关 233
一、将军衙门 234
第五节 八旗驻防衙门 234
二、都统、副都统衙门 236
三、城守尉、防守尉等衙门 237
第六节 各省绿营衙门 240
一、提督衙门 241
二、总兵衙门 242
三、副将衙门 244
四、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衙门 245
第五章 管理民族事务的地方官员衙门 247
第一节 内、外蒙古及青海地区的将军、都统、副都统、大臣及盟长、札萨克等官 247
一、内蒙古地区 247
二、外蒙古地区 249
三、青海地区 250
第二节 新疆地区的将军、都统、副都统、大臣及盟长,札萨克等官 252
一、将军、都统、副都统、大臣等官 252
二、额鲁特蒙古的盟长与札萨克等官 254
三、回部的札萨克与伯克等官 255
第三节 西藏地区的办事大臣、唐古特官及达赖、班禅等 256
一、西藏办事大臣 256
二、唐古特官 257
三、达赖、班禅等喇嘛 258
第四节 各地区土官 259
第三编 清季国家机关之改革 264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南、北洋通商大臣与神机营 264
第一节 总理衙门之设立及其性质 264
第二节 总理衙门的职官和职掌 266
第三节 总理衙门内部机构之分工 268
第四节 总理衙门有关机构 270
一、同文馆(附京师大学堂) 270
二、总税务司及各海关 272
第五节 设南、北洋通商大臣 273
第六节 其他机关职掌之变化 276
第七节 设神机营 277
第七章 光绪庚子后改革官制 281
第一节 设置督办政务处 282
第二节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282
第三节 裁撤詹事府、通政使司等衙门 284
第四节 设考察政治馆及改宪政编查馆 285
第五节 增设商部、巡警部、学部及财政、练兵、税务三处 287
一、增设商部 287
二、增设巡警部 288
三、增设学部 288
四、增设财政处、练兵处、税务处 289
第六节 统一厘定官制,改组部、院各衙门 290
一、民政部 292
二、度支部(附盐政处) 292
三、陆军部(附海军处——海军部军谘处) 293
四、法部(附修订法律馆) 295
五、农工商部 295
六、邮传部 296
七、理藩部 296
八、大理院 297
第七节 设立资政院及各省谘议局 297
一、资政院 297
二、各省谘议局 298
第八节 地方官制之改革 300
第一节 成立责任内阁(附法制院) 306
第八章 宣统三年成立责任内阁及增设改设各衙门 306
第二节 设弼德院 308
第三节 改礼部为典礼院 309
第四节 改军谘处为军谘府 310
第五节 改盐政处为盐政院 311
第六节 结语 312
附录 315
附录一 315
(一)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文武官员品级一览表 315
(二)清代皇帝世系一览表 324
(三)清代年号与公元对照表 327
附录二 330
(一)张德泽论著目录 330
(二)开拓者的足迹——张德泽先生学术思想研究 张虹 333
(三)回忆我的父亲张德泽 张碧君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