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1.1信息 1
1.2信息融合 3
1.3信息融合技术 4
1.4研究信息融合技术的目的 5
第二章 信息融合技术面临的机遇 6
2.1划时代的信息社会的到来 6
2.2信息已成为不寻常的资源 7
2.3信息社会的催生技术发展迅速 9
2.4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迈开了建设信息社会的第一步 15
3.1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18
第三章 信息融合技术面临的挑战 18
3.2信息技术正在全面向数字化过渡 19
3.3新技术发展迅速 21
3.4人类社会向信息化过渡 22
3.5在信息社会中占有主动已成为目标 22
第四章 信息的取向 27
4.1信息取向的内涵 27
4.2信息取向与发明创造 27
4.3信息取向与未来趋势 32
第五章 信息的不确定性 34
5.1引言 34
5.2信息的不确性描述 35
5.4不确定性原理 36
5.3信息不确定性的比较 36
5.5随机性与不确定性 37
第六章 信息需求量 38
6.1引言 38
6.2降低不确定性的信息量 38
6.3离散信息的基本要求 39
第七章 信息结构 43
7.1引言 43
7.2信息的三维结构 44
7.3信息融合的活动矩阵 44
7.4信息结构的数学描述 45
7.5信息的数学描述原则 47
8.1似然估计 50
第八章 信息融合技术基础 50
8.2系统工程 58
8.3科学思维 69
第九章 信息融合准备 71
9.1信息价值判断 71
9.2信息质量保障 72
9.3信息融合技术的择优 73
第十章 信息融合技术实施 74
10.1信息融合者应与使用相结合 74
10.2重视研究与开发信息产品 74
10.3控制信息融合的风险 75
10.5注意区别不同需求的融合 77
10.4遵循信息融合的规程 77
10.6实践中再认识 78
第十一章 统计处理 80
11.1概率论 80
11.2数理统计 85
11.3统计模拟 89
第十二章 逻辑分析 94
12.1信息融合是科学逻辑发展的结果 94
12.2逻辑推理与数学 96
第十三章 类比推理 105
13.1引言 105
13.2类推法的基本原则 105
13.3类推的具体方面 106
第十四章 趋势外推 108
14.1引言 108
14.2线性趋势外推法 108
14.3曲线趋势外推法 109
14.4时间序列趋势外推法 110
14.5回归分析在时间序列外推和因果关系模型中的应用 111
第十五章 模糊集理论 113
15.1模糊数学 113
15.2模糊集理论的基本内容 114
15.3语言变量 118
15.4模糊集理论的有关应用 120
16.1引言 123
第十六章 博奕 123
16.2参与者得失相等的情况 124
16.3参与者得失不相等的情况 125
16.4二人零和博奕举例 127
16.5二人非零和博奕举例 128
16.6最小最大定理证明 132
第十七章 不确定性因素的优化处理 134
17.1引言 134
17.2系统的统计优化方法 135
17.3灵敏度分析的基本概念 142
17.4离散系统的灵敏度分析 145
18.1引言 153
第十八章 信息融合的直接合成法 153
18.2直接合成法的基本概念 154
18.3成双式合成法 154
18.4分解合成法 155
18.5内插式合成法 156
18.6辐射式合成法 156
第十九章 信息融合的效果评判 159
19.1引言 159
19.2“三参数”的涵义 159
19.3评判程序 161
参考文献及资料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