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篇 赶超目标 15
第一章 赶超目标的理论依据:现代化理论 17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的界定 17
第二节 衡量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22
第三节 确立现代化赶超目标的原则 31
第二章 实现赶超目标的可行性探讨:后发优势理论 38
第一节 后发优势问题的提出 38
第二节 后发优势理论的演进 45
第三节 后发优势理论的评说 53
第三章 三种不同类型国家经济赶超的历史考察 58
第一节 日本: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后进国到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60
第二节 韩国:从殖民地附属国到新兴工业国 71
第三节 前苏联:从第一个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到其自行解体 85
第四节 实施经济赶超的经验和教训 92
第二篇 发展战略 103
第四章 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非均衡发展理论 105
第一节 非均衡发展的一般含义 105
第二节 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进 111
第三节 非均衡发展理论的现代阐释 118
第四节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践:重化工业化 127
第五章 吸收创新型技术发展战略 135
第一节 吸收创新型技术发展战略概述 135
第二节 后进国的经济赶超与技术发展战略 142
第三节 主要国家的吸收创新型技术发展战略 147
第六章 对外开放发展战略 153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154
第二节 “贸易立国”发展战略概论 162
第三节 “贸易产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168
第四节 引进外资与经济增长 172
第五节 引进外资的策略及实施 178
第六节 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典型剖析 184
第三篇 政策选择 193
第七章 产业政策 195
第一节 产业政策概论 195
第二节 产业政策实施的典型剖析 209
第三节 产业政策述评 214
第八章 积累政策 217
第一节 积累政策的理论依据 217
第二节 积累政策概论 221
第三节 提高积累使用效率 226
第四节 积累政策实施的典型剖析 230
第九章 金融政策 241
第一节 特殊的金融发展模式 241
第二节 密切的银企关系 247
第三节 特殊的金融管理政策 256
第十章 财政政策 263
第一节 财政规模与结构 263
第二节 致力于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 268
第三节 特殊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安排 277
第十一章 农业政策 285
第一节 农业与经济赶超 285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与经济赶超 290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政策及其教训 296
第四节 赶超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述评 300
第十二章 地区开发政策 309
第一节 区域经济理论与经济赶超 30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314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317
第四节 赶超国家的工业布局 321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333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333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证分析 343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赶超 350
第四篇 制度安排 357
第十四章 市场制度创新与经济赶超 359
第一节 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 359
第二节 政府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有效性 365
第三节 基础性制度安排的变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376
第十五章 变更产权关系 培育市场主体 380
第一节 政府培植市场主体的主要措施 380
第二节 产权关系变革及其经济绩效 386
第十六章 企业制度创新与经济赶超 400
第一节 从近代到现代:企业制度创新 400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构造特征 411
第三节 企业制度创新的经济赶超绩效 419
第四节 变革中的现代企业制度 427
第十七章 宏观调控制度创新与经济赶超 431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缺陷与经济赶超的特殊环境 431
第二节 强化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440
第三节 强化宏观调控的经济赶超绩效 444
第五篇 结构调整 453
第十八章 赶超过程中的结构调整 455
第一节 赶超经济与结构变化 455
第二节 赶超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 465
第三节 赶超过程中的制度结构调整 471
第一节 阶段性结构调整的基本分析框架 482
第十九章 赶超经济的阶段性结构调整 482
第二节 赶超过程中的阶段性结构调整 492
第三节 赶超结束后的阶段性结构调整 497
终篇 中国经济的赶超 513
第二十章 邓小平的赶超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5
第一节 邓小平的赶超思想 515
第二节 赶超战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24
第二十一章 实现赶超目标的发展战略和制度选择 531
第一节 实现赶超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531
第二节 实施赶超战略与体制改革 538
第三节 中国经济赶超的前景 547
后记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