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政治观 3
一、政治观的内涵与结构 3
二、政治观理论的研究对象 6
三、政治观的性质 9
第二节 指导政治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4
一、理论 14
二、方法 24
一、树立科学的革命的政治观 32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政治观的目的和意义 32
二、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而奋斗 35
第二章 政治观的内容 40
第一节 国家观 40
一、国家本质观 40
二、国家职能观 44
三、国家关系观 46
四、国家发展观 49
第二节 党派观 50
一、政党历史观 50
二、政党性质观 52
三、政党作用观 53
四、政党制度观 55
第三节 公民观 57
一、公民观的演变 57
二、公民观的核心 58
三、社会主义公民观 59
第四节 民主观 62
一、民主的涵义 62
二、民主结构观 65
四、社会主义民主观 67
三、民主历史观 67
第五节 法制观 69
一、法律和法制 69
二、法制和自由 71
三、人治与法治 72
第六节 权力观 74
一、权力的透视 74
二、权力观的类型 76
三、权力观的变革 78
第三章 政治观的结构 81
一、什么是政治观的发展结构 82
第一节 政治观的发展结构 82
二、政治观发展的结构方式 84
三、创造政治观最佳发展结构的条件 86
第二节 政治观的交换结构 88
一、什么是政治观的交换结构 88
二、政治观交换的结构方式及特点 89
三、政治观交换结构的优化及其条件 93
一、什么是政治观的协调结构 94
第三节 政治观的协调结构 94
二、政治观协调的方式 96
三、政治观协调结构的鉴别与选择 98
第四节 政治观的冲突结构 101
一、何谓政治观冲突结构 101
二、政治观冲突的方式 102
三、政治观冲突产生的条件及其控制 107
第四章 政治观的功能与作用 110
第一节 政治系统的社会职能 110
一、导向作用 118
第二节 政治观的作用 118
二、鼓动作用 122
三、调节 作用 126
第三节 政治观同其他观念的关系 128
一、政治观与道德观 129
二、政治观和人生观 134
三、政治观与职业观 138
第五章 政治观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条件 142
第一节 一般条件 142
一、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42
二、政治制度的制约作用 149
三、思想文化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155
第二节 个体的正确政治观形成的途径 164
一、教育 164
二、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的引导 168
三、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的反映 172
四、职业的追求和探索 178
第六章 政治观的历史发展 183
第一节 古代的伦理政治观 183
一、伦理政治观的社会背景 183
二、中国古代的伦理政治观 186
三、古希腊的伦理政治观 192
四、伦理政治观的特点和影响 196
第二节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198
一、神学政治观的社会背景 198
二、从上帝出发说明政治的神学政治观 201
三、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特点和影响 205
第三节 以资产阶级法学世界观为基础的政治观 206
一、近代以法学世界观为基础的政治观的社会背景 206
二、把“权利”作为政治的核心的政治观 209
三、近代以法学世界观为基础的政治观的特点和影响 215
一、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政治观确立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21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与政治观 219
第一节 建国以来政治观的变化与发展 219
二、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政治观发展的强大动力 221
三、广泛的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政治观发展的重要条件 222
四、政治观的曲折发展和政治生活的重大转折 2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227
一、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现阶段最大的政治 227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现阶段政治的主要内容 232
三、阶级斗争是现阶段政治的重要内容 235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 2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 241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要求 244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发展过程 248
第八章 青年政治观与政治观教育 250
第一节 青年政治观的形成及特点 250
一、青年政治观形成的过程 250
二、青年政治观的特点 252
三、影响青年政治观形成的因素及途径 254
第二节 青年的政治生活 259
一、青年的政治组织与政治活动 259
二、青年政治生活的特殊性 261
三、青年的政治心理障碍与克服 264
第三节 青年的政治教育和政治引导 267
一、青年政治教育和政治引导的重要性 267
二、青年的政治教育 268
三、青年的政治引导 270
第九章 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 275
第一节 政治心理的特点和作用 275
一、政治心理的概念 275
二、政治心理的特点 277
三、政治心理的作用 279
第二节 政治心理分类 283
一、情景政治心理 283
二、角色政治心理 284
三、代际政治心理 291
四、阶级政治心理 295
第三节 政治心理障碍分析 297
一、政治恐惧心理 298
二、政治依赖心理 299
三、政治盲动心理 300
四、政治消极心理 301
第四节 调适政治心理端正政治行为 301
一、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基本模式 302
二、调适政治心理,端正政治行为 302
三、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健全政治参与机制 304
第十章 政治思潮与政治秩序 309
第一节 政治观与政治思潮 309
一、思潮与政治思潮 309
二、政治观与政治思潮 315
一、政治思潮对政治秩序的影响 323
第二节 政治思潮与政治秩序 323
二、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影响政治秩序的途径和方式 329
三、政治秩序对政治思潮的作用 336
第三节 政治思潮评论与政治秩序稳定 340
一、政治思潮评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340
二、政治思潮评论对政治秩序稳定的作用 344
三、政治思潮评论的方法 350
第十一章 政治观评价 355
第一节 政治观评价的作用和特点 355
一、政治观评价的社会作用 355
二、政治观评价的特点 356
第二节 政治观的辨析 359
一、政治观辨析的必要性 359
二、政治观的辨析内容 362
三、政治观的辨析方法 369
第三节 政治观评价标准 372
一、政治观评价的具体标准 372
二、把握评价标准的原则 378
第四节 政治观评价方式 381
一、政治观评价方式的分类 382
二、几种常用的政治观评价途径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