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部分 要点 1
一、逻辑学的对象 1
二、思维、语言和逻辑的关系 2
三、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2
第二部分 难点 3
一、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3
二、对象语言和元语言 4
三、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 5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5
一、中国古代逻辑 5
二、印度古代逻辑 8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14
第二章 概念 18
第一部分 要点 18
一、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8
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 18
三、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9
四、概念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9
五、定义及其结构和方法 19
六、定义的规则 19
七、划分及其结构 20
八、划分的规则 20
九、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20
十、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0
第二部分 难点 20
一、概念的内涵 20
二、概念的外延 21
三、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 21
四、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21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22
一、“逻辑学”教学体系是否应当包含概念部分 22
二、词项和概念 23
三、空概念 23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24
第三章 命题逻辑 31
第一部分 要点 31
一、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 31
二、几种基本的复合命题 31
三、真值形式及其种类和判定 34
四、推理及其形式有效性 36
五、命题推理及其有效形式 36
六、几种基本的命题推理 37
七、一般命题推理及其判定 40
八、命题自然推理 41
第二部分 难点 42
一、复合命题的概念 42
二、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42
三、负复合命题的等值命题 42
四、技术性操作 43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43
一、蕴涵怪论 43
二、真值联结词是真值函数 44
三、n元真值函数的总数 44
四、能行方法 45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45
第四章 词项逻辑 61
第一部分 要点 61
一、直言命题的定义、结构及其类型 61
二、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61
三、主谓项相同的四种直言命题的真假关系 62
四、三段论 62
第二部分 难点 62
一、直言命题词项的周延性 62
二、主谓项相同的四种直言命题的真假关系 63
三、全称肯定命题换位推理与特称否定命题不可换位推理 65
四、三段论规则 66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67
一、逻辑史上对命题的分类 67
二、亚里士多德对三段论的论述 68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70
第五章 谓词逻辑 97
第一部分 要点 97
一、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 97
二、量词的辖域,约束个体变项和自由个体变项 98
三、命题形式及其解释 98
四、命题形式的类型 99
五、量化自然推理 99
第二部分 难点 100
一、谓词逻辑层次上自然语言的符号化 100
二、量化自然推理 100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101
一、量化推理无效性的判定 101
二、普遍有效式不是一般地能行可判定的 101
三、有穷个体域中的判定问题 102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103
第六章 逻辑基本规律 108
第一部分 要点 108
一、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8
二、逻辑基本规律和各种思维形式规则的关系 108
三、同一律的内容 108
四、矛盾命题和反对命题的含义 108
五、矛盾律的内容 109
六、排中律的内容 109
七、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109
八、充足理由律的内容 109
第二部分 难点 109
一、逻辑基本规律的性质 109
二、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113
三、充足理由律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关系 115
四、亚里士多德和《墨经》的矛盾律和排中律思想 116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118
一、《墨经》的思维规律论 118
二、“自相矛盾”等成语的来历 120
三、“模棱两可”的来历 123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123
第七章 模态逻辑 129
第一部分 要点 129
一、模态及其类型 129
二、模态词及其特征 130
三、模态逻辑及其范围 130
四、模态命题、基本模态命题的种类以及四种基本模态命题的真假关系 130
五、直言模态命题及其种类和对当关系 131
六、可能世界语义学、模态命题的真值条件以及模态公式的可满足、有效和不可满足 131
七、模态三段论及其基本类型以及模态三段论有效性的判定 131
八、道义命题及其种类以及基本道义命题的真假关系 132
九、道义逻辑语义学的模型,道义命题的真值条件,道义公式的可满足、有效和不可满足 132
第二部分 难点 133
一、模态命题形式 133
二、基本模态命题公式的归约 134
三、模态公式的有效性问题 135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136
一、亚里士多德的模态三段论 136
二、模态逻辑系统 137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139
第八章 归纳逻辑 144
第一部分 要点 144
一、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144
二、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以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145
三、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及其逻辑要求 145
四、科学归纳推理及其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异同 145
五、因果联系及其特点 146
六、求同法及其逻辑要求 147
七、求异法及其逻辑要求 147
八、求同求异并用法及其特点 147
九、共变法及其逻辑要求 148
十、概率推理和统计推理以及二者的特点 148
十一、类比推理及其逻辑要求 148
十二、溯因推理、假说演绎推理以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148
第二部分 难点 149
一、求因果方法的运用 149
二、概率演算 151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152
一、古典归纳逻辑 152
二、现代归纳逻辑 154
三、休谟问题与归纳悖论 155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156
第九章 证明与反驳 163
第一部分 要点 163
一、证明的定义 163
二、构成证明的要素 163
三、证明和推理的联系 163
四、证明和推理的区别 163
五、间接证明的含义和种类 164
六、证明的规则 164
七、反驳的概念 164
八、对证明反驳的途径 164
第二部分 难点 164
一、驳倒论据和论证方式不等于驳倒论题 164
二、归谬法的概念和过程 165
三、间接证明和间接反驳对照表 165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165
一、《墨经》的论证学说 165
二、因明论错误论题 167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168
第十章 谬误 175
第一部分 要点 175
一、谬误的含义 175
二、语形谬误 175
三、语义谬误 175
四、语用谬误 175
五、形式谬误 175
六、非形式谬误 175
七、心理相关型谬误 176
八、语言歧义型谬误 176
九、论据不足型谬误 176
第二部分 难点 176
一、谬误释义 176
二、谬误的避免 177
第三部分 相关资料 177
一、中国古代的几个谬误论证 177
二、荀子的谬误论 184
三、心理相关型谬误例析 185
四、语言歧义型谬误例析 185
五、论据不足型谬误例析 187
第四部分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