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生的差异与差异教学 1
第一节 个性及个性差异 1
一、个性及个性差异的概念 1
二、个性差异的产生 2
三、差异的群体分布 3
第二节 差异的类型 4
一、性格的差异 4
二、兴趣的差异 5
三、能力的差异 6
第三节 认知内格的差异 12
一、认知风格的内容 12
二、概念速度的差异 13
三、整体性知觉方式和分析性知觉方式 14
第四节 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15
一、智力水平差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15
二、布卢姆的研究结论 17
三、师生相互作用差异带来的影响 21
四、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影响 21
第五节 差异教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24
一、差异教学的含义 24
二、差异教学的思想理论依据 25
三、差异教学和因材施教 27
主要参考文献 29
第二章 学生差异的测查 30
第一节 差异测查的意义 30
一、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差异教学的前提 30
二、教师应重视学生差异的测查 31
第二节 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 32
一、确立差异测查原则的意义 32
二、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 33
第三节 测查的内容 34
一、个体间差异的测查 35
二、个体内差异的测查 36
三、测查学生的优势潜能 38
四、测查不同的学习类型 39
第四节 测查的方法 44
一、观察与记录 44
二、测验 46
三、调查 52
附录 53
一、行为核查表 53
二、常用智力测验简介 54
(一)中国比内测验 54
(二)韦氏智力测验 55
(三)瑞文推理能力测验 57
三、12项个性因素量表 59
四、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意问卷(CA-NPI)(19988年版) 60
五、症状自评量表(SCL-92) 61
主要参考文献 66
第三章 教育安置和资源 68
第一节 个别教学 68
一、古代的个别教学 69
二、近现代的个别教学 69
三、个别教学的利与弊 74
第二节 集体教学 75
一、班级授课制的形成和推广 75
二、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76
三、班级教学的利与弊 76
四、班集体教学的改进与变式 77
第三节 班集体中的个别化教学 81
一、掌握学习理论和继续进步理论 81
二、以小班为基础的动态灵活分组 82
三、小班、大班、个别和小级组的教学的机组合 84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86
一、计算机技术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 86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方面及发展方向 87
主要参考文献 89
第四章 目标、课程、计划 90
第一节 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 90
一、教学目标的意义 90
二、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91
第二节 灵活的课程 93
一、加强基础学科,突出基础概念 94
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 95
三、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 95
四、根据需要开设模块课程 96
五、提供课程资源中心 97
六、课程结构整体优化 97
七、编写不同难度水平的教科书 98
八、提倡组合课时 98
第三节 个别教学计划 99
一、个别教学计划的意义 100
二、个别教学计划的类型 101
三、个别教学计划的内容 102
四、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05
附录 个别教学计划的案例 107
主要参考文献 114
第五章 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 115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策略及理论 115
一、构建整体课堂教学策略的意义 115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117
第二节 认知前提的准备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119
一、认知前提的准备 119
二、情感前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120
第三节 照顾差异的挑战性教学目标 121
一、教学目标的挑战性 121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122
三、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124
第四节 教学内容的调整组织 125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依据 125
二、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26
三、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做法 128
第五节 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过程 134
一、各个教学环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134
二、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 135
三、注重教学的情咸过程 140
四、协作教学、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 141
五、及时的大面积的反馈和评价 142
第六节 提高教学效率 145
一、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46
二、精心设问,提高教学效率 148
三、努力提高学习小组的效率 149
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149
附录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活动顺序的排列原则 151
主要参考文献 156
第六章 辅导训练及课外活动 157
第一节 辅导、训练、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157
一、辅导的差异教学中的作用 157
二、技能差异和训练的作用 158
三、课外活动的意义 159
第二节 学习辅导的环节和注意的问题 159
一、课前铺垫辅导 160
二、课中及时辅导 161
三、课后强化辅导 161
四、小单元针对辅导 162
五、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163
第三节 训练的一般原则 164
一、早期干预原则 165
二、个别化原则 165
三、科学化原则 166
四、循序渐进原则 167
五、全面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168
第四节 训练的内容和一般方法 168
一、心智技能的训练 169
二、动用技能的训练 172
第五节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74
一、从课外活动到活动课程 174
二、课外活动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 174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76
附录 训练案例 178
主要参考文献 183
第七章 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184
第一节 环境和学生的差异 184
一、早期环境影响儿童智能的发展 185
二、学校环境和学生的差异 186
第二节 优化心理环境 186
一、教师的作用 186
二、班风、校风的影响 189
三、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 191
第三节 良好的物理、物质环境 194
一、物理环境 195
二、物质和信息环境 196
三、座位的编排 196
四、特殊学生的需要 197
第四节 有效的管理 198
一、学校领导与决策 199
二、班级规模 199
三、学生的差异和不良行为 200
四、自觉的纪律 201
五、异常行为的矫正规 202
主要参考文献 204
第八章 同学间的合用与互助 205
第一节 学生的差异与合作、互助 205
一、同学间合作与互助的意义 205
二、合作学习的恰光运用 207
第二节 伙伴教学 210
一、开展伙伴教学的意义 210
二、伙伴(学生老师)的挑选和培训 211
三、伙伴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212
四、伙伴教学的管理 214
第三节 小组合作学习 215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及其意义 216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217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环节 219
四、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融进小组 223
五、常用的几种小组合作学习研式的设计 225
附录 配对阅读要领(参见泰德·格莱恩的阅读指导方案) 228
主要参考文献 228
第九章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230
第一节 潜能和差异 230
一、人类的潜能 230
二、学生的差异和潜能开发 231
第二节 了解大脑 科学用脑 232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32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234
三、人脑的营养和使用 235
四、脑科学对教育的启示 237
五、脑潜能的开发 240
第三节 从小抓起 游戏中学 243
一、早期发育和营养 243
二、早期教育训练的意义 245
三、给孩子提供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的机会 246
第四节 创造性学习和训练 249
一、创造力及个体差异 249
二、创造性学习和训练 252
主要参考文献 254
第十章 超常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 256
第一节 超常学生的教育 256
一、超常学生和超常教育 256
二、超常学生的特征和识别 258
三、超常学生的教育及深造 265
第二节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 271
一、学习困难的定义 271
二、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275
三、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学生的神经心理特点 278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 279
五、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教学对策和原则 281
附录一、评价超常学生特点的伦朱利一哈特曼量表 289
二、感觉统合障碍症候群:征候核对表 294
三、感觉综合核对表·老师·双亲用 296
主要参考文献 299
第十一章 社区的配合与支持 301
第一节 社会、家庭带来的差异 301
一、不同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 301
二、父母教育水平的差异 302
三、父母的子女交往的不同水平 302
第二节 社区教育 303
一、社区教育的意义 303
二、组织和机构 304
三、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 305
四、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 308
第三节 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 309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309
二、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 312
三、做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15
第十二章 差异考试和评价 316
第一节 传统考试和记分的弊端 316
一、强化选拨功能,淡化教育功能 316
二、不能全面考查学生 317
三、不能照顾学生的差异 317
第二节 差异考试及其原则要求 318
一、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318
二、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提供更多教育信息 319
三、给学生提供成功的社会 319
四、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319
第三节 差异考试的类型和形式 320
一、考试的类型 320
二、考试的形式 321
三、试卷模式 323
四、试题的类型和特点 324
第四节 考试评价的一般步骤 326
一、泰勒评价的八个步骤 326
二、考试评价步骤的一般解释 327
第五节 客观公正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329
一、不囿于标准答案,客观评分 330
二、总分、部分分、进步分、等级、评语相结合 330
三、采用多种评价、加强自我评价 331
主要参考文献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