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初国情分析 1
(一)对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估计 1
(二)明清更迭是历史的前进 3
(三)由乱而治的清初社会 9
二 清初学术溯源 12
(一)在理学没落过程中所形成的“由王返朱”倾向 12
(二)经世思潮的兴起 17
(三)利玛窦与西学的输入 22
三 清初文化政策批判 30
(一)清初文化政策的主要方面 30
(二)清廷文化决策的思想依据 37
(三)清初文化政策的历史作用 43
四 务实学风的倡导者顾炎武 47
(一)生平学行述略 47
(二)社会政治思想 51
(三)经学思想 58
(四)文学思想 66
(五)务实学风 70
附录:关于《日知录集释》纂辑者的考察 79
五 王夫之的博大学术体系 86
(一)坎坷的一生 87
(二)对传统学术的批判继承 90
(三)《双鹤瑞舞赋》考证 95
六 黄宗羲与浙东学术 106
(一)从党争健将到学术巨擘 106
(二)《避地赋》与东渡日本 109
(三)《明儒学案》与清初学术史的编纂 114
(四)《留书》与《明夷待访录》 124
七 吕留良与浙西学术 129
(一)吕留良学术溯源 129
(二)吕留良思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34
(三)吕留良与黄宗羲 146
八 李颙与关学 152
(一)生平及为学趋向 152
(二)“悔过自新”说剖析 155
(三)“明体适用”说的历史价值 160
(四)“明学术,正人心”的执着追求 168
(五)李颙实学思想评价 175
九 从孙奇逢到颜李学派 179
(一)孙奇逢合会朱王学术的努力 179
(二)颜元学说的形成 183
(三)颜元与漳南书院 186
(四)李塨对颜学的继承及背离 192
(一)江东二陆的理学 197
十 李光地与清初理学 197
(二)李光地生平“三案”析疑 203
(三)李光地为学宗尚的转变 209
十一 清初的史学(上) 214
(一)官修本朝史 214
(二)私家修史 216
(三)谷应泰与《明史纪事本末》 220
(四)万斯同与官修《明史》 235
十二 清初的史学(下) 235
(五)《读史方舆纪要》与清初历史地理学 239
(六)吴乘权的史学成就 242
十三 清初文学艺术的经世特征 252
(一)清初健实诗文风格的形成 252
(二)繁荣的清初诗坛和词学的复兴 255
(三)清初散文与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 260
(四)滑初的戏曲艺术 262
十四 经学与考据学风的酝酿 268
(一)费密与《弘道书》 268
(二)阎若璩与胡渭的考据学 277
(三)毛奇龄与清初经学 282
十五 清初学术的历史地位 288
(一)清初学术的基本特征 288
(二)清初学术的发展趋势 293
(三)关于清初学术的几点认识 297
附录: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