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标准与认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焱,肖雳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3504605
  • 页数:598 页
图书介绍:

1 电磁兼容基础 1

1.1 电磁兼容的概念 1

1.2 EMC方面的出版物 2

1.2.1 IEC的EMC出版物 3

1.2.2 ETSI的EMC出版物 4

1.2.3 ITU的EMC出版物 4

1.3 EMC标准结构和分类 6

1.3.1 基础EMC标准 6

1.3.2 通用EMC标准 7

1.3.3 产品EMC标准 8

1.3.4 专用产品EMC标准 8

1.4 常用基本名词术语 9

1.5 缩写 14

2 研究EMC标准的国际组织 16

2.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6

2.1.1 概况 16

2.1.2 组织机构 17

2.1.3 IEC与ISO 17

2.1.4 与EMC相关的技术委员会 18

2.1.5 EMC标准目录 29

2.2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 42

2.2.1 历史背景 42

2.2.2 组织机构 43

2.2.3 成员情况 43

2.2.4 工作程序 44

2.2.5 EMC标准目录 45

3 欧洲EMC标准 50

3.1 欧洲标准 50

3.1.1 欧洲标准的定义 50

3.1.2 定义和缩写(由ETSI和CENELEC定义) 50

3.1.3 制定欧洲协调的EMC标准的需求 53

3.2 欧洲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54

3.2.1 组织结构 54

3.2.2 标准制定程序 56

3.2.3 CENELCE与ICE的合作 56

3.2.4 TC210 技术委员会 59

3.3.2 组织结构 60

3.3.1 概况 60

3.3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ISI) 60

3.3.3 EISI的成员 62

3.3.4 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63

3.3.5 各种批准程序 65

3.3.6 ETSI的技术委员会及分工 67

3.4 协调的EMC标准 70

3.4.1 协调的EMC标准的组织立项 70

3.4.2 制定协调标准的启动和工作分工 71

3.4.3 关于EMC方面的标准化政策 71

3.4.4 协调的EMC标准的分类 72

3.4.5 CENELEC和ETSI关于EMC标准化的工作分工和合作 74

3.4.6 ETSI与ERC的合作分工 76

3.4.7 协调的EMC标准 77

3.4.8 将非协调EMC标准转换为协调的EMC标准的程序 79

3.4.9 向欧共体(EC)提交采用的协调标准 80

3.5 欧洲标准目录 81

4 ITU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 99

4.1 ITU的历史 99

4.2 ITU的组织机构 100

4.2.1 ITU的高级管理人员 100

4.2.2 ITU的三大部门 101

4.3 研究组的工作方法 107

4.3.1 课题批准立项和撤消 108

4.3.2 报告人的任务 111

4.3.3 提交和处理文稿 112

4.3.4 研究组和工作组会议 114

4.3.5 研究组管理 116

4.4 建议的批准程序(TAP和AAP) 117

4.4.1 TAP传统批准程序 117

4.4.2 AAP加速批准程序 123

4.4.3 TAP与AAP的比较 130

4.4.4 对建议批准程序的选择 133

5 ITU-T第五研究组(SG5)的工作 134

5.1 T-SG5组的任务和组织结构 134

5.1.1 1997-2000年研究期的概况 134

5.1.2 2001-2004年研究期的概况 136

5.2.1 电信设备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137

5.2 K系列建议概况 137

5.2.2 K系列建议的分类 141

5.3 K系列建议概要介绍 143

5.4 2001-2004年研究期的研究课题 175

5.4.1 课题Q1/5-13/5介绍 176

5.4.2 课题的各报告人和工作时间 187

5.5 T5组的其他出版物 194

5.5.1 电信线路和设备的防雷手册 195

5.5.2 《电信装置的接地手册》 198

5.5.3 《关于电力和电气化铁道线路对电信线路有害影响的防护导则》 198

5.6 术语和缩写 202

6.1.1 概述 235

6.1 建议K.34 235

6 K系列的最新建议 235

6.1.2 K.34 主要内容 236

6.2 建议K.37 250

6.2.1 高频EMC 250

6.2.2 低频EMC 251

6.2.3 设备规范 251

6.2.4 环境 252

6.2.5 安装 254

6.2.6 工作方法 255

6.2.7 特殊的措施 256

6.3 建议K.41 264

6.4 建议K.42 269

6.5 建议K.43 275

6.5.1 试验期间设备的配置和运行的一般要求 277

6.5.2 性能判定准则 278

6.5.3 抗扰度:试验方法 279

6.5.4 适用性 282

6.5.5 试验等级 285

6.6 建议K.48 287

6.6.1 范围 287

6.6.2 定义缩写 287

6.6.3 试验方法和限值 289

6.6.4 总的运行条件和试验配置 290

6.6.5 特定的运行条件和试验配置 291

6.6.6 性能判定准则 293

6.7 建议K.49 305

6.7.2 性能判定准则 307

6.7.1 试验配置和试验等级 307

6.7.3 实验布置 308

6.8 建议K.50 311

6.8.1 电压和电流的限值 314

6.8.2 操作实践 314

6.9 建议K.52 315

6.9.1 一般原理 316

6.9.2 EMF安全限值 318

6.9.3 EMF安全限值的实现 318

6.9.4 EMF评估技术 322

6.9.5 缓解技术 325

6.10 建议K.53 342

7.1 概述 347

7 我国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347

7.2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进展 348

7.3 国家电磁兼容规范 350

7.4 国家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352

7.5 通信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362

7.5.1 前言 362

7.5.2 通信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363

7.5.3 体系表 365

8 国家相关电磁兼容标准介绍 372

8.1 GB/T6113.1-1995《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372

8.2 GB/T6113.2-199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374

8.2.1 骚扰测量 374

8.2.2 抗扰度测试 380

8.3 GB 4343-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 382

8.3.1 连续骚扰 382

8.3.2 断续骚扰 383

8.3.3 运行条件 384

8.4 GB 4343.2-1999《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 384

8.5 GB 4824-1996《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物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385

8.6 GB 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388

8.6.1 ITE的分级 389

8.6.2 电源端口和电信端口的共模骚扰测量 390

8.6.3 辐射骚扰测量 390

8.7 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391

9.1 YD/T1983-199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400

9 通信行业相关电磁兼容标准介绍 400

9.2 YD 1032-2000《900/1 800 MHz T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 402

9.3 YD 1139-2001《900/1 800 MHz T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407

9.3.1 通用测试布置 409

9.3.2 抗扰度的测试条件 410

9.3.3 性能评估方法 411

9.3.4 性能判据 412

9.3.5 适用性 414

9.4 YD 1103-2001《无绳电话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415

9.4.1 测试布置 417

9.4.2 骚扰测量 417

9.4.3 抗扰度性能判据 420

9.4.4 抗扰度测试 421

9.5 YD 1138-2001《固定无线链路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424

9.5.1 测试条件和配置 426

9.5.2 抗扰度测试 427

9.5.3 测试信号的布置 428

9.5.4 免测频段 429

9.5.5 性能判据 429

9.5.6 特殊性能判据 430

9.5.7 辅助设备单独测试的性能判据 432

9.5.8 适用性 432

9.6 YD 1169.1-2001《800 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 433

9.6.1 试验条件 433

9.6.2 性能评估方法 438

9.6.3 性能判据 439

9.6.4 适用性 440

9.7 YD 1169.2-2001《800 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441

9.7.1 试验条件 442

9.7.2 性能评估方法 445

9.7.3 性能判据 446

9.7.4 适用性 447

10 EMC认证 449

10.1 欧洲的EMC指令和合格评定(电磁兼容认证) 449

10.1.1 EMC指令概况 451

10.1.2 合格评定 453

10.2 欧洲89/336/EEC 指令 456

10.3 欧洲99/5/EC指令 469

10.4 国内的电磁兼容认证 496

10.4.1 电磁兼容认证的管理 496

10.4.2 电磁兼容认证的模式和程序 498

10.4.3 实施EMC 检测的机构 501

10.5 中国电信设备电磁兼容认证 503

10.5.1 中国电信设备电磁兼容检测认证机构 505

10.5.2 电信设备电磁兼容强制检测范围 507

10.5.3 电信设备电磁兼容认证测试程序 508

附录1 与89/336/EEC指令有关的协调标准目录 509

附录2 《电磁兼容规范》中各种类型设备限值要求 538

附录3 有关电磁兼容认证工作的管理规范 576

参考文献 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