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中的“白沙撒字” 1
相声应以说为先 2
段儿小分量重——读快板《王老宁开会》 3
谈岔曲《反风雨归舟》 4
一人两画——介绍青年演员陈志峰 7
票友和堂会 8
义演与搭桌 8
“吃生米的”小考 10
富有创造性的演出——看单弦《一日游》 11
不光是为了笑——喜听相声《武松打虎》 12
姜昆美容记 13
关于岔曲的命名 14
北京的岔曲 15
“北京七宝”在新加坡 18
京味·绝活·风俗画——看中国民俗艺术社演出 19
别开生面的“对话”——听相声《爸爸您听我说》 21
“五朵金花”说相声的启示 22
攀登莫问高——记相声新秀崔金泉 24
他是曲艺界的知心朋友——悼念赵尊党同志 25
牛群冯巩为什么换搭档 27
单弦艺术一代宗师——忆曹宝禄先生 29
纵是熟书也耐听 30
苏州评弹在北京 31
舞台主持人的公关艺术 33
前门箭楼曾是游艺社 34
“大狗熊”与“天桥八大怪” 35
甘作绿叶配红花——记著名相声捧哏演员范振钰 37
唐杰忠论“捧逗” 38
魏喜奎和北京曲剧 39
“返场”小议 41
“大狗熊”走了 42
巧借鼠语讽歪风——听相声《老鼠密语》 43
马三立先生谈“扑盲子” 44
相声“三郭” 45
石富宽作“人质” 46
魏喜奎随机应变 47
侯宝林乘车遇险《夜行记》再添新哏 48
李金斗的遗憾 49
计时收费的曲艺演出 50
京韵大鼓《黛玉焚稿》赏析 51
曲艺前辈陶湘九 54
相声和烤鸭 55
殷文硕的单口相声 56
“五音联弹”有传人 57
连丽如成功的背后 58
相声女子人几多 59
招徕观众又何妨 60
相声中的“砍牛头” 61
相声前辈孙玉奎 62
马连登曲艺世家 63
韩善续坐警车 64
快板大王高凤山 65
缅怀恩师高凤山先生 66
漫话李文华 69
鼓曲改革应循序渐进 73
曲艺名琴师陈少武 74
听马季讲相声 75
马季的三项“基本原则” 78
“多栖”艺人胡玉民 79
姜昆和他的《明春曲》 80
艺精于勤的田战义 83
娓娓道来 细细入胜——忆评书名家齐信英 84
我读《江湖丛谈》 85
单弦名票希世珍 86
做一颗种子好发芽——记青年鼓曲演员种玉杰 87
“叫卖大王”臧鸿 88
“醋溜大鼓”有传人——记青年鼓曲演员王淑玲 90
孙书筠宝刀不老 91
评书新秀刘朝 92
王存立倾心一颗写相声 93
“集贤承韵”票房 94
刘宝瑞的相声为什么耐听 95
观众有不鼓掌的权利 96
永远的纪念 97
相声名家罗荣寿 98
曲苑新秀——记青年相声演员贾伦、牛承志 99
相声小品弄到这份儿不容易了 100
话说“行话” 103
编辑给我改名字 104
有感于李燕买票 106
全才演员刘慧琴 107
在新加坡教双簧 108
关于“星”和“家” 109
最好是好的敌人 110
许娣演活程娘子 112
曲艺何时进万家 113
“曲坛耕牛”王决 114
喜看甄莹演柳娘 115
声情并茂的张蕴华 117
梁左的一副对联 118
“是真侯宝林” 120
张寿臣现场巧提词 121
刘中生打死不看《拉洋片》 122
黄鹤来相声改评书 123
高德明智斗伪警察 125
两代相声名家的胸怀 126
常宝霆“治鸡” 127
张云舫收徒轶闻 128
佟大方的拜师合同 129
关学曾和北京琴书 130
忆师母王雅兰 131
可泣悲剧扣心弦——听京韵大鼓《别姬》 132
俏皮明快唱《玲珑》 133
听张蕴华唱《黛玉焚稿》 134
漫谈梅花大鼓 136
曲艺应进曲艺厅 138
刘宝瑞冲盹巧串词 139
张寿臣即兴巧抓哏 141
高凤山忘词 142
马三立下跪 144
马三立侯宝林同抓一个“现挂” 146
曲艺新蕾 147
妙趣横生的《借髢髢》——听马玉萍演出河南坠子 148
巧借形声塑巾帼 150
国粹创新放异彩——看京剧版《仲夏夜之梦》 151
奉调大鼓有传人——听娜欣唱《宝玉娶亲》 152
手打牛骨唱北京——记孟新和他的牛骨数来宝 153
“白派”京韵味真浓——听傅嫱唱《探晴雯》 154
“启明”从茶社到艺苑 156
“老广播”陈连升 158
李金斗和他的《金斗广记》 160
别扭的广告词 161
情真意切唱《良心》——听姚雪芬乐亭大鼓有感 162
“血手印”与《跳大神儿》 164
海峡两岸曲艺谈 165
不老的“小彩舞” 165
我们拥有自己的观众——京味民谣和北京胡同民间小曲珍品音乐会 170
曲苑新花翟静婉 172
相声 173
相声市场在剧场 174
赞常香玉 175
曲苑新苗傅子健 176
王刚上网 任人数落 177
书法票友马季 179
刘宝瑞为李金斗挨批 181
口唱“含灯”表心声——记业余曲艺演员志淑燕 182
近访马三立 183
前门小剧场和“计时收费” 185
近访“小彩舞” 187
附录: 189
我是这样主持曲艺节目的 189
即兴发挥拾趣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