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思考法 洞察、分析、构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允楣,洪允征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110023761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本书的内容与特点 1

一、主要内容 5

二、特点 7

三、读者对象 9

第二节 工程技术思维的特征 10

一、工程技术思维的根本特征 10

二、工程界内部分工的影响 11

三、削弱分工的趋势及其要求 14

四、小结 17

第二章 知识活化思考法 18

第一节 知识强化、弱化与活化的概念 18

一、知识的强化与弱化 18

二、知识的活化 20

三、改变知识单元间的联系结构 22

第二节 从应用角度理解与掌握原理知识 24

一、掌握原理知识的重点方面 25

二、探索原理知识的创造性应用 27

第三节 深入分析理解各种技术事物 30

一、探讨特定结构的特定原理 30

二、提炼创造性构思的经验法则 38

第四节 积极运用功能观点 48

一、按功能体系整理原理与结构知识 48

二、功能观点是工程实践的基本观点之一 49

三、知识活化的功能导向 51

第五节 消化吸收有关学科的基本方法 52

一、注意掌握基本的观点和方法 52

二、分解消化具体知识中的基本方法要素 53

第三章 设计方案构思法 55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构思方法分类 56

一、基本概念 57

二、方案构思方法分类 59

第二节 突出矛盾法与定量导向法 60

一、突出矛盾法 60

二、定量导向法 63

第三节 组合方法与变异方法 71

一、朴素的组合方法 71

二、系统组合法 72

三、朴素的变异方法 79

四、原型变异法 79

第四节 先分析、先试解和先评价 82

一、“先分析”的构思方法 83

二、“先试解”的构思方法 83

三、“先评价”的构思方法 85

第五节 最强方法与最弱方法 87

一、循常选型法 87

二、创造技法(自由发散法) 88

第六节 小结 92

第四章 设计全程思考法 94

第一节 设定课题 94

一、事例讨论 94

二、“设定课题”的思考进程 99

第二节 工程设计的信息根据 103

一、社会需求 103

二、技术合理性 106

三、企业意向 107

四、企业资源 107

五、其他 108

第三节 设计评审 109

一、设计评审的目的 109

二、设计评审的根据和方法 110

第四节 设计过程的概略说明 111

一、设计过程的基本阶段 112

二、设计解题思考过程的概念 113

第五节 工程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矛盾 114

及其对策 114

一、两种互相矛盾的特性 114

二、处理矛盾的对策 115

第五章 定性思考法 117

第一节 比较分析法 117

一、比较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118

二、比较法与分析法的分别应用 124

第二节 抽象概括法 129

一、关于“从具体到抽象” 129

二、舍弃枝节 130

三、避免浅尝辄止 134

第三节 明确概念法 135

一、概念的混淆与偷换 136

二、抽象概念的重要性 141

三、充分利用词语、图形和符号 142

四、澄清内涵 143

五、了解外延 148

六、设计构思中的内涵与外延 150

第六章 定量思考法 152

第一节 定量思考的实用目的 152

一、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152

二、优化 156

三、匹配 159

四、分配 161

五、通过定量思考导出定性判断 163

六、按课题的定量要求进行设计构思 165

第二节 定量思考的常用方法 166

一、运用可加性原理 166

二、掌握和运用简单的函数关系 172

三、发现与利用事物的特征参数 178

四、灵活进行概略估算 183

五、用好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188

第三节 数学构模方法 194

一、数学构模过程的内容与步骤 195

二、“缓开门机构”的数学构模 197

三、实际解题过程的若干共同特征 200

第七章 技术直觉思考法 203

第一节 初步概念 210

一、“跟着感觉走” 210

二、科学性要求 215

三、技术直觉的应用方式 216

四、本章内容的说明 219

第二节 直接掌握法 220

一、直接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220

二、直接掌握基本的几何关系 225

三、直接掌握基本的物理状态 230

第三节 间接掌握(比拟)法 232

一、模拟 233

二、类比 238

第四节 观点指导法 243

一、基本概念和举例 243

二、加强抽象观点方法与具体知识的联系 251

三、抽象观点的交叉结合与灵活变更 253

第五节 形象表征法 253

一、基本概念 253

二、形象表征的应用方式 257

三、提高形象运用能力的方法 261

第六节 直觉判断中的失误 266

一、必要而适度的逻辑验证 269

二 消除直觉失误的根源 269

第七节 提高技术直觉能力的基本途径 272

一、自觉强化技术直觉思维实践 272

二、认识直觉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274

三、发展科学的深层意识 276

参考文献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