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教育70年成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义高,肖苏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303050124
  • 页数:490 页
图书介绍:原国家教委“八五”项目。本书对苏联教育从1917年至1991年70年发展历程中的成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介绍和比较客观的评述,是了解和研究苏联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著作。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列宁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1

第一节 列宁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 1

一、论无产阶级政治革命是其文化革命的前提 1

二、论无产阶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

三、论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第二节 列宁论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使命 6

五、苏联在卫国战争中(1941.6.22~1945.5. 8

第三节 列宁论教育目的和共产主义建设者 11

第四节 列宁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 17

一、从阶级斗争的政治转向经济建设的政治 18

二、发挥电气化、现代科技的经济、政治威力 19

三、教育是电气化和经济建设的可靠保证 20

四、在电气化运动中贯彻新的教育思想 21

一、列宁论继承、捍卫、发展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23

技术教育 23

第五节 列宁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及综合 23

二、列宁通过《党纲》表述综合技术教育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25

三、列宁对综合技术教育的批示 26

一、列宁论旧俄部分知识分子的阶级偏向性 28

第六节 列宁论教师、专家政策 28

二、列宁论教师政策 29

三、列宁论专家政策 31

四、列宁论培养无产阶级管理专家 35

第二章 革命化改造中的苏联教育(1917~ 38

1929) 38

第一节 社会大背景 38

一、夺取和巩固政权(1917年11月至1918年初) 38

二、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 40

三、恢复国民经济(1921~1925) 41

四、为工业化而奋斗(1926~1929) 46

第二节 党政当局的教育决策 49

一、苏维埃教育领域最初的果断决策 49

二、依靠和发展进步教师组织,取缔反动教师联合会 51

三、《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和《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53

四、俄共(布)新《党纲》中的教育条文 54

五、关于开设工农速成中学的命令 56

六、联共(布)两次中央全会关于培养新型专家的决议 57

七、其他重要决策和举措 61

第三节 教育流派的理论纷争及其实践 63

一、关于学校教育的属性 65

二、关于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67

三、关于“儿童学”的理论与实践 70

四、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72

五、关于“学校消亡论”思潮 76

六、关于普通、职业、综合技术教育关系问题的争论与实践 78

七、关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去留之争 80

八、关于教学论诸问题 84

第四节 革命化改造的实际成果及其评价 88

第三章 规范化整顿中的苏联教育(1930~ 97

1955) 97

第一节 社会大背景 97

一、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实施及其成就 97

二、“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成就 99

三、“二五计划”的实施及其成就 100

四、“三五计划”的实施及其成就 101

经受了考验 103

六、二战后(1946~1950)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04

七、“五五计划”(1951~1955)的实施及政局变动 105

第二节 党政当局的教育决策 106

一、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的总战略 106

二、四次党代会和五个五年计划提出带普遍指令性的教育决策 108

三、联共(布)中央作出整顿中小学教育的专门决策 116

四、关于高等教育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专门决策 126

第三节 此间的教育流派 133

一、“学校消亡论”、“儿童学”教育流派 133

二、主导教育流派 137

三、以马卡连柯为代表的社会教育学流派 140

四、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流派 149

第四节 对此间苏联教育的评价 158

一、对斯大林“科教兴国”韬略的评价 158

二、对批判“学校消亡论”和“儿童学”的评价 162

三、对规范化、统一化、划一化的评价 165

四、对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评价 170

第四章 应变式改革中的苏联教育(1956~ 178

1985) 178

第一节 社会大背景 178

三、苏共“二十二大”及其新《党纲》 180

四、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及苏共“二十三大”和“八五计划”(1966~1970) 184

一、赫鲁晓夫时期的教育改革 194

第二节 党政当局的教育决策 194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教育改革 206

三、契尔年科的1984年教改决策 240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250

第三节 此间的教育理论流派 250

二、赞科夫的教学促发展理论 257

三、达维多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264

四、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 272

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80

第四节 对此间苏联教育的评价 290

一、评当局的教育决策 290

二、评此间的教育理论流派 293

第一节 社会大背景 302

一、1985~1988年间的“新思维” 302

二、1989~1991年间的加速演变 308

第二节 党政当局的教育决策 319

一、1985年11月公布的《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立法纲要》 320

二、1986~1987年讨论并通过的《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321

专题报告和专门决议 324

三、1988年苏共中央二月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 324

大会上的报告 328

四、1988年12月雅戈金在全苏教育工作者代表 328

五、1989~1990年颁布的一系列规范化文件 334

第三节 此间的教育思潮和流派 344

一、新背景下的“合作教育学” 345

二、“民主派”的教育“新思维” 362

三、“正统派”的教育反思论 388

第四节 对此间苏联教育的评价 437

一、评苏联国家与苏联教育同归于尽 437

二、评绝对否定斯大林的教育业绩 439

三、评否定列宁的“共产主义教育”思想 442

四、评否定列宁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445

五、评学校体制的两种构想 450

六、评“新思维”导向下的“合作教育学” 453

七、评教育的“人文化”构想 462

八、评教育的“区别化”构想 469

九、评“普教职教相融合”方针 481

十、评“教育、生产、科学一体化”方针 486

一、苏共“二十大”及“六五计划”(1956~ 1960

二、苏共“二十一大”及“七年计划”(1959~ 1965

五、苏共“二十四大”及“九五计划”(1971~ 1975

六、苏共“二十五大”及“十五计划”(1976~ 1980

七、苏共“二十六大”及“十一五计划”(1981~ 1985

第五章 解体前夕的苏联教育(1985~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