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日本侵华由来已久 8
日本侵华政策之演变 8
试论日本侵华的特点 16
琉球风波——野心初露 22
甲午战争——孤注一掷 28
“二十一条”——图谋亡华 33
满洲事变——战火再起 38
金陵屠城——惨绝人寰 44
第二篇 救亡初始 48
“九·一八”前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 48
“九·一八”前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演变 56
东北抗战 63
学运高潮 69
上海抗战 75
各界救国 81
宁都起义 87
西安兵谏 91
第三篇 两个战场 96
论国民党正面战场 96
论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形成与作用 103
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10
卢沟桥的炮声 118
平型关大捷 122
血战台儿庄 126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冬季攻势” 132
血战滇缅,气壮山河 137
狼牙山五壮士 143
五千里战线大破袭 147
海外赤子拳拳心 151
抗战中的甘肃 157
第四篇 得道多助 163
试析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163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 170
苏联与中国的抗日战争 178
珍珠港事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86
库里申科与苏联航空志愿队 192
陈纳德与“飞虎队” 197
白求恩与柯棣华 201
艾黎与“工合”运动 207
“三S”与中国抗日战争 213
日本人反战同盟 21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特点 225
第五篇 斗争中求团结 225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 232
洛川决策与红军改编 238
陶德曼“调停” 244
遗臭万年的汪精卫 250
阎锡山“狡兔三窟” 255
同室操戈相煎急 259
“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265
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70
第六篇 中流砥柱 270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发展 277
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政策与发展 284
延安整风与党的建设 291
大生产运动与延安精神 297
论“持久战”与“准决战” 303
“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309
“陕北的好江南” 315
团结、胜利的大会 321
第七篇 百年大胜 326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26
民族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昂扬 333
爱国主义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 340
抗日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46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 352
历史的昭示 358
对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