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高速公路与多媒体技术 1
1.1.1 多媒体的基本特性 2
1.1.2 媒体的类型和特点 2
1.1.3 多媒体的信息管理 4
1.2 “信息高速公路”概述 4
1.3 交互式电视的基本原理 4
1.3.1 交互式电视的功能特点 5
1.3.2 交互式电视的系统结构 5
1.3.3 视频服务器和机顶盒的结构 7
1.4 工业多媒体技术 8
1.4.1 研究内容和技术难点 9
1.4.2 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和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12
1.4.3 工业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13
1.5 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 13
2.1 CPU的结构体系简述 15
2.1.1 CISC和RISC结构体系 15
第二章 多媒体计算机的结构体系 15
2.2 典型多媒体系统 18
2.2.1 Macintosh系统 18
2.2.2 DVI多媒体系统 20
2.2.3 Power PC的体系结构 27
2.2.4 多媒体工作站 32
2.3 MPC多媒体计算机 35
2.3.1 MPC机对总线结构的考虑 35
2.3.3 MPC的主要特征和对数据的处理方法 36
2.3.2 MCP机对硬件设备的考虑 36
2.3.4 MPC多媒体计算机的规格标准 37
2.4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总线 38
2.5 SCSI技术 40
2.6 多媒体节日开发和演播的设备 41
2.6.1 输入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41
2.6.2 视频卡的功能和结构原理 42
2.6.3 声频卡的结构和原理 46
2.6.4 扫描仪的结构、原理和参数选择 51
2.6.5 摄像机和录放像机 57
2.6.6 数字照相机的结构原理 58
2.6.7 数字摄像机和磁卡照相机 59
2.6.8 显示器的类型和特点 59
2.6.9 触摸屏技术 62
2.6.10 彩色打印技术 66
第三章 数字图像、图形和色彩视觉 69
3.1 数字图像和图形的基本原理 69
3.1.1 点阵图的概念和特性 69
3.1.2 矢量图形的概念和特性 70
3.1.4 PostScript语言 73
3.1.5 数字图形、图像的文件格式 74
3.2 色彩的基本概念 75
3.2.1 颜色与视觉 75
3.2.2 彩色空间表示 78
3.2.3 彩色空间的表示及转换 79
3.2.4 印刷色彩和计算机色彩 82
3.3.2 彩色的度量 84
3.3.1 彩色电视的三基色信号 84
3.2.5 扫描仪、显示器和印刷机之间的色彩差异 84
3.3 彩色电视的色彩原理 84
3.3.3 显像三基色和亮度方程 87
3.3.4 彩色电视制式 88
3.3.5 电视图像的数字化 89
3.4 屏幕显示256色逼近真彩的选色方法 90
第四章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93
4.1 数据压缩技术的概述及基本原理 93
4.1.1 信息、数据、熵和带宽 93
4.1.2 数据冗余的类别 96
4.1.3 图像预处理的基本原理 98
4.1.4 量化原理和量化质量 99
4.1.5 数据压缩的综合分析 100
4.2 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算法 102
4.2.1 数据压缩方法的分类 102
4.2.2 哈夫曼编码 107
4.2.3 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109
4.2.4 运动图像压缩编码 112
4.2.5 MPEG标准及原理 113
4.2.6 MPEG的变换编码技术 119
4.2.7 MPEG标准定义的视频图像的类型 120
4.2.8 视频数据流的组成和运动补偿 121
4.2.9 MPEG的同步技术和时序机构 122
4.2.10 图像伴音的编码和解码 122
第五章 多媒体网络通信和视听会议系统 125
5.1 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要求 125
5.1.1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特性 125
5.1.2 多媒体对通信网络的要求 126
5.1.3 同步以太网及Internet上的多媒体技术 127
5.1.4 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QOS) 127
5.2 多媒体网络技术 128
5.3 多媒体可视图文系统 130
5.4 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131
5.4.1 多媒体通信的ITU标准 132
5.4.2 H.261视听通信编码标准 133
5.4.3 MHEG多媒体通信 137
5.5 多媒体网络的安全性 141
5.5.1 密钥技术及数字证明书技术 141
5.5.2 防火墙技术 142
5.6 视听会议系统 143
5.6.1 可视电话的原理和技术 143
5.6.2 信息高速公路与会议电视系统 145
5.6.3 会议电视系统的四个阶段 146
5.6.4 会议电视系统的形式 147
5.6.5 会议电视通信系统的组成 151
5.6.6 会议电视系统的基本技术 153
5.6.7 分布式多媒体信息处理 155
5.6.8 会议电视对网络通信的要求 156
5.6.9 高速多媒体网络 156
5.6.10 会议电视的声像编码 157
6.1.1 数据管理方法的发展 161
6.1 多媒体数据库的发展和研究 161
第六章 多媒体数据库信息系统 161
6.1.2 多媒体数据库的研究途径 162
6.1.3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前提 163
6.1.4 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63
6.2 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技术 164
6.3 多媒体数据库的几种实现方法 165
6.3.1 从关系数据模型发展多媒体数据库 165
6.3.2 面向对象数据库 167
6.3.3 分布式超媒体数据库 169
6.3.4 多媒体数据库的相关技术 172
6.3.5 多媒体信息的数据模型及检索 173
第七章 超文本与超媒体 179
7.1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 179
7.1.1 超文本的特点 179
7.1.2 超文本的访问方式和超文本系统的特性 180
7.2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组成要素 180
7.4 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的结构模型 184
7.3 超文本的人机界面设计 184
7.5 超文本系统与操作工具 185
第八章 虚拟现实技术 187
8.1 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 187
8.2 虚拟现实系统的技术及组成 190
8.2.1 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技术 190
8.2.2 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设备 192
8.2.3 视觉、听觉、触觉和力觉的感知 193
8.2.4 虚拟现实系统的信息输入装置 196
8.2.5 虚拟现实的软件技术 197
82.6 虚拟现实的制作系统 197
8.3 视觉耦合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198
8.3.1 视觉耦合系统概述 198
8.3.2 视觉耦合系统的构成 199
8.3.3 头盔显示和图像/图形生成器 200
8.4 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 201
9.1.1 光盘的分类 203
第九章 光盘技术 203
9.1 光盘技术概述 203
9.1.2 光盘系统的技术指标 204
9.1.3 光盘的系列和特点 205
9.1.4 光盘的ISO标准 206
9.1.5 LV和CD-DA光盘的原理 208
9.1.6 CD-ROM和CD-R光盘 210
9.2 CD-ROM的盘片结构、读取原理和数据组织 211
9.2.1 CD-ROM的盘片结构 211
9.2.2 CD-ROM的物理格式和逻辑格式 212
9.2.3 CD-ROM扇区的数据结构 216
9.2.4 CD-ROM盘片的数据结构 217
9.2.5 错码的检测与纠正 218
9.3 CD-ROM的制作及原理 220
9.4 可重写光盘 222
9.4.1 磁光型可重写光盘 222
9.4.2 可重写相变型光盘 223
9.4.3 大容量可重写光盘的新技术 225
9.5 CD-R技术和CD-R刻录机 227
9.5.1 CD-R技术的概念和术语 227
9.5.2 CD-R的原理和结构 228
9.5.3 CD-R刻录机的选择 229
9.5.4 CD-R盘片的刻录 230
9.5.5 CD-R盘的质量测试 231
9.6 WORM光盘 232
9.7.1 CD-I光盘的数据格式 233
9.7 CD-I技术 233
9.7.2 CD-I扇区格式 234
9.7.3 CD-I系统的结构和特性 235
9.7.4 CD-I的音频视频子系统 236
9.8 VCD播放机 237
9.8.1 VCD的标准 238
9.8.2 VCD播放系统 238
9.8.3 VCD的视频音频压缩技术 239
9.9.1 光学头的功能、结构原理和分类 241
9.9 光学头的工作原理 241
9.9.2 DVD/CD两用光学头 243
9.10 DVD视频、声频的制式与压缩 245
第十章 多媒体节目的工程化开发 247
10.1 多媒体节目创作环境的组织与管理 247
10.1.1 多媒体节目的构思和创作环境 247
10.1.2 多媒体节目创作队伍的组织 249
10.1.3 多媒体创作环境的管理 250
10.1.4 多媒体节目的创作流程 250
10.1.5 对多媒体节目的评价 252
10.2 多媒体节目的软件开发方法 253
10.2.1 多媒体节目的工程化开发 253
10.2.2 软件开发的文档规范 255
10.2.3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技术 257
10.3 界面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 258
10.3.1 多媒体节目的人机工程与界面设计 258
10.3.2 友好的人机界面的设计方法 261
10.3.3 艺术造型、音乐与解说词 264
第十一章 多媒体著作系统 267
11.1 多媒体著作系统的特色和编著手法 267
11.1.1 多媒体著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67
11.1.2 著作系统的编著手法和评价 268
11.2 典型著作系统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270
11.2.1 Authorware的功能和设计风格 270
11.2.2 Director的功能和设计风格 273
11.2.3 Action!的功能和设计风格 278
11.2.4 ToolBoox的功能和设计风格 278
第十二章 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设计 283
12.1 图像的采集和存储 283
12.2 常用的图像处理技术 284
12.3 图形、图像的特技处理 285
第十三章 计算机动画与3D Studio 289
13.1 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 289
13.1.1 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和分类 289
13.1.2 二维与三维计算机动画的功能 290
13.1.3 三维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 291
13.1.4 图形漂移技术及镜头之间的过渡技术 292
13.1.5 计算机动画的双缓冲和掩码技术 293
13.1.6 材料中的纹理映射技术 294
13.2 3D Studio的功能特点 294
13.2.1 3D Studio的功能模块、支持文件及工作流程 295
13.2.2 3D Studio的物体建模及色彩理论 296
13.2.4 3D编辑、关键帧和材质编辑 297
13.2.3 2D造形和3D放样 297
13.2.5 3D Studio动画制作的步骤 298
13.2.6 金色发光材料的设计 302
第十四章 音频信号的获取和处理 303
14.1 声音的基本特征 303
14.2 数字音频信号的质量与存储量 305
14.3 数字音频信号的编码 307
14.4 声频信号的电子合成 308
14.5 音频格式文件的特点 310
14.6 SoundEdit的特点 311
15.1 多媒体节目创作全过程简介 313
第十五章 多媒体节目创作实例分析 313
15.2 多媒体节目创作的准备工作 314
15.2.1 节目的选题、策划 314
15.2.2 选用合适的开发方法 315
15.2.3 组织创作队伍 315
15.2.4 构建软、硬件环境 315
15.2.5 素材的收集与登记 316
15.4.1 《商务日语》的创作思路 317
15.3 非程序设计问题 317
15.4 多媒体节目《商务日语》、《金融博士》的创作分析 317
15.4.2 《金融博士》的创作过程 318
第十六章 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321
16.1 建立多媒体集成工具箱 321
16.2 声音与音乐 323
16.3 计算机绘图及图形化文本 323
16.4.2 按钮库 325
16.4 背景图和按钮图的美化处理 325
16.4.1 背景图库 325
16.5 动画与数字视频 326
16.6 素材采集方法及加工标准 326
第十七章 使用Authorware创作节目的技巧 329
17.1 Authorware 3.5的安装和使用 329
17.1.1 Authorware 3.5的安装 329
17.1.2 Authorware 3.5的启动运行 331
17.1.3 理解Authorware流程图的含义 331
17.1.4 建造节目原型与创作 334
17.2 常用的十个变量与十个函数 335
17.2.1 十个变量的使用技巧 336
17.2.2 十个函数的使用举例 338
17.3 Authorware 3.5的使用范例 340
17.4 提高开发效率的有效途径 344
17.4.1 流程线的流程控制方法 344
17.4.3 库的使用 346
17.4.2 建造模组 346
17.5 Authorware 3.5 创作实例 348
17.5.1 实现字幕与声音同步 348
17.5.2 制作循环背景音乐 349
17.5.3 制作动感按钮 349
17.5.4 《金融博士》的实现方法 350
17.5.5 与其他创作工具或程序语言结合 351
17.5.6 如何扩展Authorware的功能 353
17.6 使用Authorware创作Internet多媒体主页 354
第十八章 多媒体节目的光盘制作 357
18.1 节目的编译方式 357
18.2 制作光盘安装程序Setup.exe 357
18.3 光盘节目的调试、检测和优化 362
18.3.1 光盘中文件目录的组织与优化 362
18.3.2 刻录CD-R的方法 363
18.4 光盘制作需要考虑的其它问题 364
参考文献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