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重要意义 1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 1
二、国内生产总值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三、国内生产总值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
第二节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和发展 4
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 4
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发展 4
第三节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和数据发布程序 6
一、初步估计过程及其数据发布 6
二、初步核实过程及其数据发布 6
三、最终核实过程及其数据发布 6
四、历史数据的调整及其数据发布 7
第四节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概念和产业部门分类 7
一、基本概念 7
二、产业部门分类 11
第五节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核算原则 13
一、基本核算方法 13
二、基本核算原则 15
第二章 中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 17
第一节 农林牧渔业 17
一、总产出 18
二、中间投入 21
第二节 工业 23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3
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26
第三节 建筑业 26
一、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总产出和收入法增加值 27
二、全部建筑业增加值 29
第四节 运输邮电通信业 31
一、生产法 31
二、收法 34
第五节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37
一、生产法 37
二、收法 41
第六节 金融业 42
一、生产法 43
二、收法 44
三、居民储蓄利息 45
第七节 保险业 46
一、生产法 46
二、收法 48
第八节 房地产业 48
一、生产法 49
二、收法 50
第九节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52
一、劳动者报酬 52
二、生产税净额 53
三、固定资产折旧 53
第十节 其他服务业 54
一、劳动者报酬 54
二、生产税净额 56
三、固定资产折旧 56
四、营业盈余 56
第三章 中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 57
第一节 居民消费 57
一、农村居民消费 60
二、城镇居民消费 63
第二节 政府消费 64
一、财政预算内有关事业费支出中属于经常性业务支出部分 65
二、财政预算外资金支出中属于经常性业务支出部分 66
三、行政单位和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 66
四、城镇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总产出扣除营业性收入后的差额 66
第三节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67
一、固定资产投资额 67
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69
第四节 存货增加 70
一、农林牧渔业 70
二、工业 71
三、建筑业 71
四、运输邮电通信业 71
五、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72
六、其他服务业 72
第五节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73
第四章 中国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74
第一节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 74
一、农业林牧渔业 75
二、工业 76
三、建筑业 77
四、运输邮电通信业 77
五、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79
六、金融保险业 79
七、房地产业 79
八、其他服务业 79
第二节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 80
一、居民消费 81
二、政府消费 83
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83
四、存货增加 83
五、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85
第五章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补充和调整 87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历史数据的计算方法 87
一、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 88
二、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 89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历史数据的计算方法 94
一、最终消费 94
二、资本形成总额 95
三、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95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调整 95
第六章 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调整和双方磋商的结果 98
第一节 世界银行调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背景 98
第二节 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调整 100
一、世界银行关于中国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调整 100
二、世界银行关于1993-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推算 104
第三节 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调整存在的问题 104
一、一致性调整问题 105
二、范围调整问题 106
三、估价调整问题 107
第四节 与世界银行磋商的结果 108
一、磋商的基本情况 108
二、磋商的基本结果 109
三、磋商成果的重要意义 109
第七章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110
第一节 其他主要经济总量指标的基本含义 110
一、国内生产净值 110
二、国民生产总值和净值 110
三、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净收入 111
四、国民总储蓄和净储蓄 111
五、国民总支出和净支出 112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据表现 112
附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及简要分析 116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16
第二节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20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结构 124
第四节 三次产业和最终需求贡献率 130
参考文献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