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善于将兵的将军--回忆罗炳辉同志点滴事迹 张劲夫 1
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 李世农 10
新四军抗战在安徽 马长炎 郑淮舟 李清泉 凌云 15
组建独立团与含和支队打开和含江全地区抗战新局面 马长炎 37
洪泽湖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 王光宇 郑淮舟 童天星 52
关于新四军与安徽独特历史关系的回顾 李清泉 62
我们抗日在盱嘉 胡坦 68
皖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孙宗溶 张伟烈 杨明 80
用我们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朱农 87
新四军军部在岩寺 左和平 93
刘少奇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卓越贡献 刘以顺 99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卫生工作片段 新四军安徽省卫生工作者联谊会 112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凌健雄 124
小丹阳战斗 施鼎新 132
白沙头伏击战 章永林 135
官陡门战斗 叶之茂 139
激战狸桥九龙山 粉碎敌“扫荡” 熊尚廉 141
试述新四军在皖南三年的对日作战 蔡长雁 144
五次繁昌保卫战 方基权 154
第一次皖南反“扫荡” 甘发俊 164
南陵战役简述 马继庆 170
叶挺军长指挥皖南反“扫荡” 泾县县委党史办 173
新四军战斗在铜陵 傅凯 177
新四军在铜陵的抗日活动 吴忠富 183
郎广地区的抗日斗争 广德县委党史办 192
刘少奇对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王传厚 199
新四军第二师与淮南抗日根据地 朱开惠 207
邓子恢与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苗键 217
当机立断 出奇制胜--忆谭震林指挥的一次惊险突围行军 凌云 225
新四军五支队“三打来安城” 董秀荣 227
天仪扬破袭战 陈学英 晋心德 230
龙王山遭遇战 施夫俊 237
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 方礼山 239
回忆金牛山战斗 唐元田 242
拔掉东沟伪据点 黄锦思 250
打鬼子最后一仗 史守愚 256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周平 259
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 朱超南 269
新四军游击支队与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李志先 283
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军淮上的重要意义 孙为忠 廖智富 刘兴志 290
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徐和珍 294
护送刘少奇赴皖东 张健槐 299
护送陈毅军长赴延安 邵自然 宁之祥 302
彭雪枫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统战工作 徐京 307
江上青与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武彦楼 314
壮丽的画卷 不朽的贡献--浅述宿东抗日游击战争 李时新 320
芦家庙战斗 张奇 330
六一战斗 张新民 333
新四军大战在板桥 慕占民 336
三十三天反“扫荡”中的淮北中学 陈向东 338
张楼大捷 张长维 孟凡瑞 343
小朱庄战斗 淮北市委党史办 347
新四军四师游击支队在宿东的抗战 沈子芳 354
里应外合拔除尤集伪据点 方启道 康凯 358
宿南战役 张依群 360
中共皖北特委领导下的抗日民主运动 乔同兴 陈颖 363
新四军华中七分区开展商业生产的情况 张德考 370
淮宝县的农村教育事业 郑振 373
难忘的淮北中学 程安民 376
国际友人在淮北 王克 380
新四军四支队首战蒋家河口 夏道美 汪玲 386
无为县太阳洲战斗 曹善昌 390
桐东的抗日游击斗争 吴学熙 392
新四军第七师和皖江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原因 过仕伟 395
皖南事变后皖南抗日活动评述 张伟国 413
曾希圣对皖江战略区发展的卓越贡献 王乐平 420
忆巢湖地区的抗日群众运动 卫道行 427
忆抗战时期无为县的民运工作 彭醒梦 433
皖南事变后铜繁沿江地区的抗日斗争 许朝成 437
抗战时期中共沿江地委和沿工中心县委在池州的主要活动 胡大源 442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的成长与发展 彭胜标 何志远 李德安 傅绍甫 王培臣 钟大湖 448
银屏山反“扫荡”战斗纪实 储德铸 457
运漕战斗 俞渝生 许仁湘 462
回忆曾希圣同志在皖江的战斗岁月 王是桥 熊湖帆 杨刚 465
曾希圣与皖江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 王广汉 479
和含抗日根据地财政工作述略 张业水 486
敌后水利建设的惊人奇迹 蒋克祚 王敏林 494
编后记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