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序 黄家驹 1
绪论 1
一、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必要性 1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5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主线 10
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分期 15
五、设计本书结构的基本理论依据 18
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地位 27
第一篇非商品经济论时期 34
第一章托马斯…莫尔的天才猜测 34
第一节批判资本主义的历史理由 34
第二节莫尔在《乌托邦》中对未来社会的猜测 39
第三节莫尔的非商品经济论在空想社会主义者 44
中的传播 44
第二章马克思的科学假设 47
第一节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假设 47
第二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几种假设 50
第三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假设 54
第三章非商品经济论的发挥和传播 59
第一节普列汉诺夫的发挥 59
第二节倍倍尔的发挥 61
第三节考茨基的发挥和转变 62
第四节十月革命前列宁的非商品经济论和社会 70
分工论 70
本篇小结 76
第四章列宁的产品经济政策体系和商品经济政策体系 79
第一节列宁的产品经济政策体系 79
第二篇非商品经济论崩溃和经济学消灭论时期 79
第二节列宁的商品经济政策体系 84
第五章布哈林的非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 96
论 96
第一节 《过渡时期经济学》中的非商品经济论 97
第二节商品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104
第三节均衡增长论 114
第六章李可夫的农村经济思想 123
第一节农业合作化思想 123
第二节关于富农的思想 127
第一节托洛茨基的新经济政策和工业化思想 131
第七童托洛茨基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经济思想 131
第二节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和非商品经济论 138
第八章斯大林经济模式理论基础的确立 149
第一节 对新经济政策解释的转变 149
第二节非均衡增长工业化理论 152
第三节农业集体化理论 155
第九章经济学消灭论思潮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60
体系雏形 160
第一节经济学消灭论思潮 160
第二节 《过渡时期经济学》和《联系苏维埃经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169
本篇小结 178
第一节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 181
第十章斯大林经济模式 181
第三篇 半商品经济论和产品经济学时期 181
第二节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点和弊端 186
第十一章非主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兰格模式 195
第一节非主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线索 195
第二节兰格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202
第三节熊彼特的社会主义经济蓝图 210
第十二章向半商品经济论的缓慢发展 216
第一节从非商品经济论的深谷中复苏 216
第二节沃兹涅辛斯基的商品经济思想 223
第三节奥斯特罗维季扬诺夫的半商品经济思想 233
第十三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241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41
第二节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理论概括 248
第三节半商品经济论 251
第十四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 262
第一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探索 262
第二节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 270
本篇小结 286
第四篇商品经济理论争鸣时期 289
第十五章探索和争鸣 289
第十六章新非商品经济论(窄派) 295
第一节商品经济理论五大关 296
第二节非商品经济论 301
第十七章商品经济中派理论 306
第一节薛暮桥的商品经济理论 306
第二节孙冶方的产品价值论 314
第十八章商品经济宽派理论 325
第一节于光远的商品经济理论 325
第二节朱剑农的商品价值理论 334
第三节卓炯的商品经济社会分工派 340
第十九章人口控制论和生产力论 350
第一节人口控制论 350
第二节生产力论 360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探索 367
第一节 沈志远的《新经济学大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篇 367
第二节孙志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探索 372
本篇小结 381
第二十一章中国发生了经济学革命 383
第五篇商品经济论时期 383
第二十二章经济体制改革商品经济思路 389
第一节林子力的现代商品经济论 389
第二节寥季立的商品经济模式设计 400
第三节吴敬琏的整体改革派 410
第二十三章商品经济学探索 423
第一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探索中前进 423
第二节卓炯的扩大商品经济理论体系 426
第三节刘光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432
第四节厉以宁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437
第五节谷书堂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 443
本篇小结 448
后记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