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诊治概况 1
第一节皮肤病的病因 1
第二节皮肤病的辨证与诊断 3
一、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相结合 3
二、皮肤病的辨证论治 4
第三节常用中药处方 10
一、内用药处方 11
二、外用药 27
三、外用药处方 31
四、常用中医疗法 35
第四节 常用西药 41
一、内用药 41
二、外用药 63
三、外用药处方 69
四、西医常用各种疗法 82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体会 83
第二章红斑皮炎类皮肤病 89
第一节药物性皮炎(药疹) 89
第二节荨麻疹 92
一、急性荨麻疹 92
二、慢性荨麻疹(包括划痕症) 94
三、血管神经性水肿 95
四、丘疹状荨麻疹 96
一、婴儿湿疹 97
第三节湿疹 97
二、小儿湿疹 99
三、限局性湿疹 99
四、泛发性湿疹 103
五、钱币状湿疹 104
第四节搔痒症 105
一、全身性搔痒症 106
二、女阴搔痒症 107
五、下肢搔痒症 109
四、头皮搔痒症 109
三、肛门搔痒症 109
六、阴囊搔痒症 110
第五节神经性皮炎 110
一、限局性神经性皮炎 110
二、多发性神经性皮炎 112
三、神经性皮炎泛发 112
四、弥漫性神经性皮炎 113
第六节接触性皮炎 114
第七节玫瑰糠疹 116
第八节剥脱性皮炎(红皮症) 119
一、急性剥脱性皮炎 119
二、慢性剥脱性皮炎 120
第九节痒疹 121
第十节多形性红斑 124
第十一节扁平苔癣 125
第十二节红斑肢痛病 127
第三章牛皮癣(银屑病) 128
一、寻常型 129
二、红皮症型 129
三、关节炎型 129
四、脓疱型 130
附:副牛皮癣 135
第四章下肢红斑结节类皮肤病 138
附:女子下腿红绀病 140
第一节皮肤型红斑性狼疮 142
第五章结缔组织病(胶原性疾病) 142
第二节全身性红斑性狼疮 144
第三节皮肌炎 150
第四节硬皮病 153
一、弥漫性硬皮病 153
二、肢端硬皮病 155
三、限界性硬皮病 155
第五节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结节性多动脉炎) 156
第六章化脓性皮肤病 159
一、脓疱疮 162
第一节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162
二、丹毒 164
三、传染性皮炎(传染性湿疹状皮炎) 166
第二节慢性化脓性皮肤病 167
一、慢性毛囊炎 167
二、慢性疖病 170
三、慢性头皮脓肿(脓肿性穿掘性头皮毛囊周围炎) 171
第三节与化脓球菌有关的皮肤病 172
一、婴儿坏疽性皮炎 172
二、匐形性皮炎 173
三、脓疱性细菌疹 174
四、坏死性结节性皮炎 175
第七章皮肤结核病 177
第一节结核性狼疮(寻常性狼疮) 177
第二节疣状皮肤结核病 179
第三节瘰疬性皮肤结核病 179
第四节硬红斑 180
第五节面部粟粒狼疮(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病) 181
第六节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182
第七节结核性苔癣 183
第八章真菌性皮肤病 185
第一节头癣 185
第二节体癣 187
第三节手足癣与甲癣 188
第四节花斑癣(汗斑) 191
第五节叠瓦癣 192
第六节 白色念珠菌病 193
第七节孢子丝菌病 195
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 196
第一节单纯性疱疹 196
第二节带状疱疹 197
第三节寻常疣(刺疣) 199
第四节扁平疣 202
第五节传染性软疣 202
第七节传染性红斑 203
第六节尖锐湿疣 203
第八节卡波斯氏(Kaposi′s)水痘样疹 204
第九节水痘 205
第十章黑色素改变性皮肤病 207
第一节黑色素减退的皮肤病 207
第二节黑色素增多的皮肤病 210
第十一章毛发疾病 213
第一节斑秃 213
第二节早年秃发症 215
第三节其他脱发症 216
第四节早年白发症 217
第十二章皮肤附属器疾病 218
第一节皮脂缺乏症 218
第二节皮脂溢出 219
第三节脂溢性皮炎 220
第四节痤疮 221
第五节酒渣 223
第六节臭汗症 225
第七节多汗症 226
第八节闭汗症 227
第九节红色粟粒疹(痱子) 228
第十节其他:晶状粟粒疹、福克阜氏病 229
第十三章大疱类皮肤病 230
第一节天疱疮 230
第二节类天疱疮 232
第三节疱疹状皮炎 233
第四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234
第五节疱疹样脓疱病 236
第十四章其他 237
第一节眼、口、生殖器三联症 237
第二节过敏性紫斑 239
第三节偏面萎缩 240
第四节冻疮 241
第五节鳞状毛囊角化症 242
第六节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242
第七节成人硬肿病 243
附:中药方剂组成索引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