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房地产业发展研究的回顾与评价 1
1.国外房地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1
1.1 土地经济学派 2
1.2 城市学派 2
1.3 地理学派 3
1.4 社会学派 3
1.5 行为学派 3
2.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研究评述 3
2.1 启蒙初始阶段(1930—1949) 3
2.2 冷落窒息阶段(1949—1978) 4
2.3 探索争鸣阶段(1979—1986) 4
2.4 渐趋繁荣阶段(1987—1991) 5
2.5 系统研究阶段(1992—1994) 5
3.对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7
3.1 房地产概念的明晰问题 7
3.2 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区别和界定 9
3.3 房地产属性问题 13
3.4 房地产业基本特征问题 15
第二章 房地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 17
1.地租与地价理论:基础之基础 17
1.1 地租理论 17
1.2 地价理论 22
2.供求理论:市场运行的核心理论 23
3.区位理论:空间发展论 26
4.城市化理论:根本动力的揭示 28
5.周期性发展理论:产业自律性规律 29
6.城市规划理论:资源优化配置论 30
第三章 房地产业发展的市场运行机理 31
1.市场类型划分 31
2.市场特征 32
3.市场结构 33
3.1 房地产市场的行业结构 33
3.2 房地产市场层次结构 33
3.3 房地产市场环状结构 35
4.市场功能分析 36
4.1 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36
4.2 平衡功能 36
4.3 产业结构优化功能 36
4.4 信息传递功能 36
4.5 收益调节功能 36
4.6 评价预测功能 36
5.房地产市场体系模型 37
5.1 调控管理系统 37
5.2 市场支撑系统 38
5.3 市场地域系统 39
6.构建房地产价格体系:价格机制 39
7.房地产市场流通分析 41
7.1 市场启动的突破口: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 41
7.2 市场权利运动:竞争机制 43
7.3 市场资金运动:货币机制 43
8.房地产市场供求机制 45
8.1 单一的市场均衡 45
8.2 蛛网滞后调节模型 46
8.3 房地产闲置与过度需求模式 49
第四章 房地产业发展的时序分析 52
1.周期性发展的一般模式 52
1.1 复苏与增长阶段(A→B) 53
1.2 繁荣阶段(波峰,B→C) 53
1.3 危机与衰退阶段(C→D) 53
1.4 萧条阶段(波谷,D→E) 54
2.实证分析:特点与启示 54
2.1 美国 54
2.2 日本 56
2.3 香港 61
2.4 台湾 63
3.我国房地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64
3.1 “渊源”与“萌芽”(1850—1949) 64
3.2 “休眠”期(1949—1979) 67
3.3 “复苏成长“期(1979—1991) 68
3.4 “成长”期(1987—1991) 69
3.5 “膨胀”期(1992—1993.6) 69
3.6 “理性”发展期(1993.7—1994) 71
3.7 未来趋势预测(1995—2000) 73
4.景气指标设置与预警预测系统建设构想 82
4.1 景气指标体系设置 82
4.2 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的基本构想 98
第五章 房地产业发展的空间分析 100
1.“地势梯度”与“地价梯度”:房地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100
2.房地产开发的空间模式 104
2.1 “同心圆”模式 104
2.2 “坐标”模式 106
2.3 “飞地”模式 107
2.4 “点轴”模式 107
3.不同类型用地区位指向性分析 109
3.1 商业用地区位指向 109
3.2 居住用地区位指向 111
3.3 工业用地区位指向 115
4.城市化与房地产开发的“年轮效应” 117
5.城市规模与地价变化 119
6.房地产业发展区划 121
6.1 迅速发展区 123
6.2 较快发展区 124
6.3 潜在发展区 124
6.4 缓慢发展区 125
第六章 产业发展现状基本估价与问题透视 126
1.现状基本估价 126
1.1 非均衡:产业发展总态势 126
1.2 产业雏形已成,增势迅猛 128
1.3 市场化程度低,尚处初级阶段 129
1.4 渐入理性发展轨道 130
1.5 不宜成为支柱产业:跳出发展时序的“误区” 130
2.问题透视与防治措施 134
2.1 房地产投机与防治 134
2.2 市场“断陷”与“双轮”驱动 137
2.3 房地产价格问题:“过高”、“偏低”与对策 141
2.4 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 146
2.5 行政失控与规范政府行为 147
2.6 双“双轨制”与“市场轨”接轨 149
2.7 市场体系的非完善性 151
2.8 市场信息失真与地理信息系统导入和建设 153
第七章 房地产业发展目标选择与战略筹划 155
1.目标选择与战略制订的原则 155
1.1 遵循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原则 155
1.2 国情风 156
1.3 协调性原则 156
1.4 效益最佳原则 156
2.约束条件分析 156
2.1 资源约束 156
2.2 资金约束 158
2.3 需求约束 158
2.4 制度约束 159
2.5 政策约束 159
2.6 规划约束 159
2.7 区位约束 160
2.8 “惯性”约束 160
3.总体目标选择 160
3.1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房地产经济体系 160
3.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业 171
3.3 强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串联效应和并联效应 174
4.现实目标选择 176
4.1 现实目标体系及其指标分析 176
4.2 发展速度的初步测算 177
5.战略形成与筹划 179
第八章 房地产业发展调控体系与政策 181
1.调控体系概念 181
2.调控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181
2.1 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 181
2.2 需求调控与供给调控 182
2.3 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 183
2.4 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 184
2.5 内向调控与外向调控 185
3.调控手段及实施措施 185
3.1 经济调控手段 185
3.2 法律调控手段 190
3.3 行政调控手段 191
3.4 启发引导手段 195
4.调控政策 196
4.1 宏观产业政策调控 196
4.2 区域政策调控 196
4.3 产业内部政策调控 197
参考文献 200
后记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