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法学教材编辑部《证据学》编写组
  • 出 版 社:北京:群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750140254X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绪论 1

一 证据学的对象和体系 1

二 证据学与有关法律学科的关系 3

三 证据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外国几种主要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概述 8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8

一 神示证据制度概述 8

二 神示证据制度的主要证明方法 9

三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13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13

一 法定证据制度概述 13

二 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主要规则 14

三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18

第三节 自由心证制度 19

一 自由心证制度的主要内容 19

二 自由心证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23

三 自由心证制度的历史作用 24

第四节 苏联的内心确信证据制度 27

一 苏联采用内心确信证据制度的历史条件 27

二 苏联内心确信证据的理论 29

三 苏联的内心确信证据制度的历史作用 33

第二章 旧中国的证据制度和理论简介 34

第一节 旧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 34

第二节 旧中国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 46

一 疑狱以有罪论,实行有罪推定 47

二 定罪必须取得被告人认罪的供词 48

三 审讯被告人可以依法拷讯 49

四 诬告者反坐,伪证者罚 50

五 以五声听狱讼,主观妄断 51

第三节 旧中国刑讯逼供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 52

条件 52

第三章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55

第一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概述 55

第二节 我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特点 62

一 查明案件的事实真象,是司法人员收集和审查判断证据,进行证明活动的目的 62

二 查明案件事实真象,只能靠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以证据作根据 63

三 反对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 63

四 坚持专门机关的工作同广大群众相结合,既强调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的主动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64

第三节 我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65

第四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67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67

一 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67

二 证据是与案情有联系的事实 68

第二节 证据的意义 71

一 证据是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71

二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锐利武器;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则是揭露当事人捏造事实、颠倒是非的有力工具 71

三 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工具 72

第三节 外国关于证据定义的规定和理论 72

一 关于类似行为的证据 73

二 关于品格证据 74

三 关于意见证据 74

第五章 证明 77

第一节 证明的任务 77

第二节 证明的对象 82

第三节 证明责任 88

第四节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 96

第六章 证据的分类 103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民事诉讼中的本证与反证 103

一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103

二 本证与反证 104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105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08

第四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115

第七章 运用证据的指导原则 118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我国运用证据的指导原则 118

第二节 实事求是原则在立法上的主要体现 121

一 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121

二 一切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123

三 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 125

第三节 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27

第八章 收集证据 131

第一节 收集证据的意义 131

第二节 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134

一 收集证据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134

二 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 135

三 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 136

四 收集证据必须深入、细致 137

五 收集证据必须依靠群众 138

六 收集证据必须注意运用科学技术手段 139

第三节 证据的保全 140

第九章 审查判断证据 142

第一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142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 144

第三节 形式逻辑在审查判断证据中的运用 150

第十章 物证 156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意义 156

一 物证的概念 156

二 物证的意义 156

第二节 物证的收集和保全 157

一 物证的收集 157

二 物证的固定和保全 159

第三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 160

第四节 外国有关物证的理论 161

第十一章 书证 163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意义 163

一 书证的概念 163

二 书证的类型 164

三 书证的意义 166

第二节 书证的收集和保全 167

一 书证的收集 167

二 书证的保全 168

第三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 169

第四节 外国有关书证的立法和理论 171

一 书证是不同于物证的一种重要证据 171

二 书证在民事诉讼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72

三 关于书证的提交 172

四 关于书证真伪的争议 173

第十二章 鉴定结论 175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意义 175

一 鉴定结论的概念 175

二 鉴定结论的意义 176

第二节 鉴定人的条件及其权利和义务 177

一 鉴定人的条件 177

二 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 178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制作和审查判断 179

第四节 外国关于鉴定的立法 180

一 大陆法系证据法中的鉴定 180

二 英美法系证据法中的鉴定 181

第十三章 勘验、检查笔录 182

第一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和意义 182

第二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 184

第三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 185

第四节 外国有关勘验、检查笔录的立法 185

第十四章 证人证言 188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188

第二节 证人的范围及其权利和义务 189

一 证人的范围 189

二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191

第三节 对证人的询问 192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195

第五节 外国有关证人证言的立法 198

一 证人的资格和拒绝作证权 198

二 证人的传唤与询问 200

第十五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 201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201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202

第三节 对刑事被害人的询问和对其陈述的审查 204

判断 204

一 对刑事被害人的询问 204

二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204

第四节 外国有关刑事被害人的主法 206

第十六章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207

第一节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 207

一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207

二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210

第二节 讯问刑事被告人 211

第三节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216

一 不轻信口供 216

二 对被告人口供的审查判断 217

第四节 外国有关被告人供述的立法和理论 219

一 被告人供述的可采性 219

二 被告人的拒绝陈述权 219

三 对被告人的讯问 220

四 “测谎器”在审查被告人供述中的应用 220

第十七章 民事当事人的陈述 221

第一节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221

一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概念 221

二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意义 223

第二节 对民事当事人的询问 224

第三节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225

第四节 外国有关民事当事人陈述的立法和理论 227

一 民事当事人的陈述是证据 227

二 民事当事人陈述和承认的法律效力 228

三 制度上的争论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