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章本体位置的属归 1
第一节 “从属论”、“工具论”文艺模式的凝定 1
和消解 1
目 录 1
第二节 文艺向审美属性和自身特殊规律的转靠 11
第三节 文艺的本体位置的属归 28
第二章现实主义的深化 34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历史命运 34
第二节 现实主义在新的实践中的深入发展 38
第三节 现实主义在理论争鸣中的自我完善 50
第一节 人道主义思潮对民主政治的呼唤 66
第三章人道主义的复起 66
第二节 人道主义思潮的理性审视和价值评判 77
第三节 个性意识的觉醒和人性的重铸 88
第四章主体意识的强化 94
第一节 对文学主体性论争的历史回顾 94
第二节 主体意识的全面发挥 105
第三节 主体意识的合理化和最优化 114
第四节 新时期文学主体理论新说 122
第五章文化意识的觉醒 126
第一节 文学成熟的重要标志 126
第二节 对文化的多方位选择 134
第三节 亢奋与困惑 163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的“道德热” 177
第六章道德思潮的演变 177
第二节 道德演变与文学探索 183
第三节 文学嬗变与伦理深化 189
第四节 道德抉择与道德冲突 194
第五节 性爱描写与道德意识 200
第七章审美特性的重探 211
第一节 审美特性的强化 211
第二节 对文学审美规律的探讨 217
第三节 文体的探索与自觉 230
第四节 对审美形式批评的追求 244
第八章纯俗文学的竞争 260
第一节俗文学引起的论争 260
第二节 俗文学思潮与俗文学的三个层次 269
第三节 俗文学兴起的原因 277
第四节 纯文学与俗文学的竞争和渗透 282
第五节评价与展望 285
第九章西方思潮的融入 288
第一节 对西方思潮融入的社会机制的剖析 288
第二节 “朦胧诗”潮的崛起与争鸣 293
第三节 小说手法的借鉴与创新 305
第四节 围绕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评价的讨论 313
第五节 戏剧观念的变革与探索 322
第六节创作新潮的勃兴 331
第十章 文艺批评的格局 340
第一节 从“真理标准”到“双百方针”的讨论 341
第二节 美学文艺学研究与批评方法的论争 350
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