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士宣,徐文述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113039871
  • 页数:5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丰富的资料、记叙了旧中国铁路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全过程。全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对近百年中国铁路史长期研究的成果。

第一编 清政府时期的铁路(1863—1911年) 1

目录 1

第一节 铁路的起源和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兴建 3

第一章 铁路的起源及西方侵略者在中国建筑铁路的要求 3

第二节 西方侵略者在中国建筑铁路的要求 5

第三节 英商擅筑吴淞铁路及其赎回和拆除 9

第一节 唐胥铁路的创办 11

第二章 中国自办铁路的开端——自唐胥、津沽以迄关东和台湾铁路(1881—1894年) 11

第二节 从津沽铁路到关东铁路 13

第三节 台湾第一条铁路的修建 16

第一节 帝国主义列强互相勾结、组织侵华财团 18

第三章 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列强擅自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和疯狂掠夺中国铁路权 18

第二节 清政府的所谓“力行实政”和兴办铁路的筹议 20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列强疯狂占领海港、划分势力范围和掠夺铁路权 21

第四节 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的方式 25

第一节 沙俄积极修建西伯利亚铁路 28

第四章 名为中俄合办、实为沙俄政府直接经营的东省铁路和南满支路(1896—1908年) 28

第二节 中俄两国签订密约和修建中国东省铁路 30

第三节 中国“入股”华俄道胜银行和中俄“合办”中国 32

东省铁路公司 32

第四节 沙俄强租旅大并攫取南满支路权 36

第五节 东省铁路的修建工程 37

第六节 东省铁路—“国中之国” 40

第一节 德国强占胶州湾和掠夺山东全省铁路权 46

第五章 德国强占胶州湾和强夺胶济铁路直接经营权和山东全省铁路权(1895—1914年) 46

第二节 德国山东铁路公司的设立 48

第三节 铁路沿线人民英勇的抗德斗争 50

第四节 胶济铁路的修建工程及营业政策 51

第五节 德国以山东为基地扩大掠夺铁路权的活动 52

第一节 法国承办龙州铁路 56

(1896—1911年) 56

第六章 法国承办龙州铁路及直接经营的滇越铁路 56

第二节 法国夺得直接经营权的滇越铁路 58

第三节 滇越铁路的修建工程和营业政策 60

第四节 云南人民反对法国修建滇越铁路的斗争 62

第五节 中国筑路工人遭受的虐待和牺牲 63

第七章 铁路总公司的成立和撤销(1897—1906年) 66

第一节 俄法比集团贷款控制的国有铁路系统 72

第八章 比利时以俄法为奥援夺得芦汉铁路贷款控制权及京汉铁路的赎回(1897—1909年) 72

第二节 列强疯狂争夺芦汉路权和芦汉比债的成立 73

第三节 芦汉铁路的修建工程 81

第四节 京汉铁路的赎回(1909年) 84

第九章 俄法勾结掠夺正太铁路贷款控制权(1896—1932年) 89

第一节 山西当局借债筑路的拟议和俄国攫取柳太铁路贷 89

款权 89

第二节 英、俄两国分割在山西的路矿权益 91

第三节 俄、法私相授受正太铁路的贷款控制权 92

第四节 正太铁路的修建工程及营业政策 93

第一节 汴洛铁路借款合同的成立 96

第十章 比利时掠夺汴洛铁路贷款控制权(1899—1910年) 96

第二节 汴洛铁路的修建工程 97

第十一章 关内外铁路的修建和英俄对路权的争夺 99

(1897—1928年) 99

第一节 关内外铁路的形成和发展 99

第二节 英国在与俄国激烈斗争下夺取关内外铁路贷款权 101

第三节 关内外铁路由英、俄分占到交还 104

第四节 关内外铁路成为英国在华北、东北的吸血管 107

第五节 关内外铁路的修建工程 110

第十二章 英国掠夺沪宁铁路的贷款控制权 113

(1898—1908年) 113

第一节 沪宁铁路的筹建和沪淞铁路的建成 113

第二节 英国夺得沪宁铁路的贷款控制权 114

第三节 英国对沪宁铁路权益的巧取豪夺 115

第四节 沪宁铁路的修建工程 116

第十三章 美国华美合兴公司夺得粤汉铁路贷款权及粤汉铁路 121

的赎回(1898—1905年) 121

第一节 华美合兴公司夺得粤汉铁路贷款权 121

第二节 美、英、比谋取粤汉路权的勾结和斗争 123

第三节 从废约自办到高价赎路 124

第四节 “去美来英”一借英款以赎回粤汉路权 126

第五节 美国合兴公司承办的粤汉铁路工程 126

第十四章 英国强索津镇等五路权及英德两国合资修建津浦铁路(1898—1911年) 129

第一节 容闳请修津镇铁路及其结局 129

路权 130

第二节 英国强索津镇、泽襄、浦信、苏杭甬、广九等五 130

第三节 津镇铁路英德借款草合同的订立 131

第四节 津浦铁路两次英德借款的议订 132

第五节 津浦铁路的修建工程和客货运业务 134

第十五章 广九铁路的修建和英国对路权的掠夺 138

(1898—1934年) 138

第一节 修建广九铁路早期的拟议 138

第二节 广九铁路英贷款草合同的订立 139

第三节 广九铁路英贷款的议成 139

第四节 广九铁路华英两段的修建工程和客货运业务 140

道清铁路建筑权 142

第一节 英意合作的福公司掠夺晋豫煤铁矿开采权和 142

贷款经营(1899—1936年) 142

第十六章 道清铁路由英意合作的福公司直接经营转为国有 142

第二节 道清铁路的收买和展筑 143

第三节 道清铁路的修建工程 145

第十七章 英国阴谋掠夺西南边陲铁路权益(1901—1913年) 147

第一节 英国企图修筑滇缅铁路的阴谋活动及其结局 147

第二节 英国企图独占西藏铁路权 150

第十八章 日、意、葡三国觊觎闽、浙、赣、粤诸省铁路权益 153

(1900—1908年) 153

第一节 日本企图囊括闽、浙、赣三省铁路权益 153

第二节 意大利索要三门湾至杭州铁路等权益 154

第三节 葡萄牙图取广澳铁路权益 156

第一节 日本割取南满支路(1905年) 157

第十九章 日俄分割我东北地区的铁路权益(1905—1911年) 157

第二节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日本侵华大本营的创建 158

第三节 日本借英款改造南满铁道 160

第四节 日本强行改筑安奉铁道并擅建鸭绿江桥 161

第五节 日本强夺新奉、吉长、吉会三路的贷款权 163

第六节 日本借口解决“悬案”进一步掠夺铁路权益 167

第七节 美国哈里曼收买南满、东省铁路的活动及其失败 168

第八节 日本阻挠英国宝林公司承包新法铁路 171

第九节 日俄联合挫败美国投资锦瑷铁路的计划 173

第十节 美国的“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及其失败 177

第十一节 日俄以密约在东北、内蒙划分势力范围和分割 179

铁路权益 179

第一节 清政府管理铁路行政机构的更迭 184

第二十章 收回路权和商办铁路运动(1905—1911年) 184

第二节 收回路权运动中掀起商办铁路的高潮 187

第三节 浙、苏两省人民要求废除苏杭甬铁路草合同和 193

修建沪杭甬铁路 193

第四节 商办广东粤汉、新宁、潮汕和福建漳厦等铁路的 197

修建 197

第五节 官督商办湖南粤汉铁路的创办和中辍 200

第六节 四川创办川汉铁路及其结局 201

第七节 鄂境粤汉、川汉两铁路的兴办和停顿 203

第八节 江西商办南浔铁路的兴建和日资的渗入 204

第九节 商办洛潼、西潼、同蒲、芜广等铁路的筹建和 205

演变 205

第十节 商办滇蜀、腾越铁路的筹建和英国的阻挠 207

第十一节 地方公营齐昂、宁省两铁路的修建 208

第二十一章 自建京张和张绥铁路(1905—1911年) 211

第一节 京张铁路在詹天佑主持下建成 211

第二节 张绥铁路的修建 215

第三节 京门支线的建成 215

第二十二章 清政府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湖广铁路借款和保路运动(1911年) 216

第一节 20世纪初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216

第二节 英、法、德、美四国银团对湖广铁路借款交涉 217

第三节 清政府悍然实行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并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220

第四节 从保路运动到武昌起义 221

第五节 清政府时期修建的铁路的里程和分布 224

第二编 中华民国时期的铁路(1912—1949年) 227

第二十三章 孙中山先生发展中国铁路的计划(1912—1921年) 229

第一节 孙中山先生辞去大总统职、筹办全国铁路 229

第二节 孙中山先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拟订的发展 231

中国铁路计划 231

第二十四章 袁世凯继续执行清政府的干线铁路国有和以路权抵借外债的政策(1912—1916年) 234

第一节 帝国主义各国第二次掠夺中国铁路权的狂潮 234

第二节 比利时一举夺得陇海铁路贷款修建权 237

第三节 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的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238

继续执行 238

第四节 比、法两国联合夺得同成铁路贷款权和法国 240

夺得钦渝、叙成两路的贷款权 240

铁路局管理 241

第五节 苏、浙两省铁路收归国有和并归沪宁、沪杭甬 241

第六节 英国夺得浦信、宁湘、沙兴、昆大等铁路的 242

贷款权 242

第七节 德国夺得顺济、高韩两铁路贷款权 243

第八节 美国裕中公司夺得株钦、周襄两铁路贷款权 244

第九节 沙俄掠夺滨黑、墨齐两铁路的贷款权 245

第十节 沙俄掠夺外蒙古铁路权 245

第二十五章 辛亥革命前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掠夺大量中国铁路权(1911—1918年) 250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日本掠夺长江流域铁路权的活动 250

第二节 日本强索满蒙五路权 251

第三节 日本贷款经菅的国有四郑和四洮铁路 252

第四节 日本乘欧战爆发强占我国胶州湾和胶济铁路 253

第五节 《二十一条要求》中有关铁路的条款 254

第六节 亲日派段祺瑞大借日款发动内战 255

第七节 日本侵夺满蒙四路权 256

第八节 日本夺取顺济、高徐两路贷款权 256

第九节 日本强索吉长铁路代管权和吉会铁路贷款权 257

第二十六章 英、美策划的统一中国铁路管理方案和美、英、法、日四国新银行团同告失败(1919—1925年) 259

第一节 英美两国提出统一管理中国铁路问题 259

第二节 美、英、法、日四国新银行团妄图垄断中国政治和经济贷款权 261

第二十七章 胶济铁路的赎回(1919—1923年) 264

第一节 中国拒签对德和约 264

第二节 华盛顿九国会议和我国收回胶州湾、赎回胶 265

济铁路 265

第一节 关内新线建设的停滞 267

第二十八章 关内新线建设的停滞和国有京绥、广东商办粤汉 267

广韶段两铁路的建成 267

第二节 京绥铁路(今京包线)的建成(1923年) 269

第三节 广东商办粤汉铁路广韶段的完工(1916年)和 271

收归国有(1925年) 271

第二十九章 东三省官商合办铁路运动的兴起(1925—1931年) 272

第一节 东三省地方当局修建铁路的计划 272

第二节 奉天省商合办的奉海铁路 273

第三节 日本包工承造的国有洮昂铁路 275

第四节 国有京奉铁路锦(州)朝(阳)和大(虎山) 276

通(辽)两支线的修建 276

第六节 黑龙江省商合办齐克铁路 277

第五节 吉林省商合办吉海铁路 277

第七节 国有洮索铁路 278

第八节 黑龙江官商合办的呼海铁路 279

第九节 商办鹤岗铁路 279

第十节 商办开丰铁路 279

第十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修建的铁路里程统计 280

第三十章 日本修建满蒙铁路新计划与吉敦、天图、金福、 282

溪碱四路的修建(1925—1931年) 282

第一节 日本修建满蒙铁路新计划 282

第二节 日本垫款承造的国有吉敦铁路 283

第三节 中日合办天图铁路 284

第四节 中日合办金福和溪碱两铁路 285

第一节 中国铁路象征着“国际铁路展览会” 286

第三十一章 统一国有铁路技术标准和运输管理制度 286

第二节 统一国有铁路会计统计制度 288

第三节 统一国有铁路技术标准 289

第四节 国有各铁路办理客货联运及统一客货运输规章和 290

货物分等表 290

第三十二章 国有铁路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经营的煤矿运煤 293

减价和专价问题 293

第一节 中英合营的开滦矿务局运煤专价 293

第二节 中比合营的临城煤矿运煤专价 294

第四节 英意合资的福公司的焦作煤矿特价 295

第五节 官僚资本经营的正丰煤矿专价 295

第三节 中德合营的井陉矿务局运煤专价 295

第六节 山西商办保晋煤矿公司要求减价问题 296

第七节 官僚资本经营的山东中兴煤矿专价 297

第八节 徐州贾汪煤矿公司运煤专价问题 297

第九节 官僚资本经营的萍乡煤矿专价问题 297

第十节 商办中和(峰峰)、怡立、六河沟三煤矿的煤运 298

困难处境 298

第三十三章 中俄合办的东省铁路实行中苏共管 300

(1920—1925年) 300

第一节 欧战后我国收回东省铁路界内的军警、司法、行政、地亩、航运等主权 300

第二节 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委员会兼监管我国东省 302

铁路问题 302

第三节 北洋政府与巴黎华俄道胜银行签订《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 302

第四节 中苏两国签订《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 303

第五节 中苏共管中东铁路后发生的纠纷 305

第三十四章 南满铁道与东省铁路争夺我东北农产品运输问题和南满铁道是日本掠夺中国财富的吸血管 306

第一节 南满铁道与东省铁路争夺我东北铁路农产品 306

运输问题 306

第二节 南满铁道是日本掠夺中国财富的吸血管 309

第三节 满铁会社经营的煤、铁、石油企业 311

第三十五章 铁路工人运动 313

第一节 铁路工人队伍的成长及其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 313

第二节 铁路工人早期的自发性斗争 31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铁路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319

第四节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二七大罢工 325

第五节 铁路工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斗争 328

第六节 铁路工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下的斗争 331

第三十六章 国民党政府利用铁路打内战和发展官僚资本 338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利用铁路打内战 338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利用铁路发展官僚资本 339

第三十七章 中苏共管中东铁路的纠纷与中苏武装冲突(1929年) 342

第一节 中苏共管中东铁路的纠纷 342

第二节 中苏武装冲突(1929年) 343

第三节 苏联把中东铁路出售与伪满(1935年) 344

第三十八章 葫芦岛筑港和东西四路联运与九·一八事变 345

(1929—1932年) 345

第一节 葫芦岛筑港和东北三大铁路干线的修建计划 345

第二节 东北铁路客货联运的发展过程 346

第三节 东北东西四路联运的发展过程 347

第四节 日本提出的运费协定和货物吸收区碱的划定 348

第五节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报告中的铁路问题 350

第三十九章 整顿路务和偿还帝国主义旧债(1930—1937年) 353

第一节 新军阀混战下路务腐败不堪 353

第二节 整顿路务 354

第三节 偿还帝国主义旧债 360

第四十章 沧石、包宁、大潼、太沽四铁路的筹建和停办 364

第一节 沧石铁路借日款成为悬案 364

第二节 包宁铁路因比款无着停办 365

第三节 借法款修建大潼、太沽两铁路又告失败 365

第四十一章 官僚资本与帝国主义贷款相结合修建铁路的新方式 368

第一节 建筑资金的新来源 368

资本相结合 369

第二节 铁路投资的新方式——官僚资本同帝国主义 369

第四十二章 浙赣铁路的修建(1929—1937年) 373

第一节 杭玉段(原名浙江省杭江铁路) 373

第二节 杭江铁路展筑为浙赣铁路 376

第三节 玉南段的航测选线和工程设计及筑路工人的 378

巨大牺牲 378

第四节 南萍段的修建 379

第五节 筑路与自行破坏 379

第四十三章 湘黔铁路的修建和平汉铁路黄河大桥的重建 381

(1936——1938年) 381

第一节 湘黔铁路的修建和拆除 381

第三节 川湘铁路的筹建 382

第二节 整理平汉铁路和重建黄河大桥 382

第一节 利用英庚款修建粤汉铁路株(洲)韶(关)段 384

第四十四章 粤汉铁路株韶段的修建(1933—1936年) 384

第二节 工程建筑标准和选线施工 385

第三节 粤汉、广九两铁路接轨及黄埔筑港问题 387

第四十五章 陇海铁路的向西展筑和连云港的修建 389

(1930—1936年) 389

第一节 灵潼、潼西两段的修建 389

第二节 西宝段的修建 390

第三节 连云港的修建 391

第四节 台(儿庄)赵(墩)支线的修建(1935年) 391

第五节 比利时获得宝成铁路购料权 392

第一节 计划和组织 393

第四十六章 山西省兵工建筑的同蒲铁路(1933—1937年) 393

第二节 南同蒲线工程进行迅速 395

第三节 北同蒲线 395

第四节 忻窑、平汾、原阳、白晋、西山、运茅等支线 396

第四十七章 完成沪杭甬和钱塘江大桥、修建苏嘉、京赣、江南、淮南等线及浦口列车轮渡(1933—1937年) 398

第一节 完成沪杭甬铁路(1937年) 398

第二节 钱塘江桥的修建(1937年) 399

第三节 苏嘉铁路的修建(1936年) 399

第四节 京赣铁路的修建(1937年) 400

第五节 “商办”江南和“公营”淮南两铁路的修建 401

第六节 浦口列车轮渡的建设(1933年) 403

计划未能实现 404

第七节 英国贷款修建广梅、贵梅、三梧、浦襄四铁路的 404

第四十八章 官僚资本和法国资本合作修建的成渝铁路与云南商办个碧石铁路 406

第一节 川黔铁路公司的设立和成渝铁路的修建和停工 406

第二节 法国资本家争相投资于贵昆铁路 408

第三节 云南商办个碧石铁路(今个碧线)的建成 408

第四十九章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利用中国铁路进攻中国 410

第一节 七·七抗战至武广沦陷后关内铁路的71%被 410

日军占领 410

第二节 八路军发动交通斗争的百团大战 411

第五十章 铁路工人在抗日战场上和在沦陷区的英勇斗争 414

第一节 铁路工人在抗日战场上的英勇斗争 414

第二节 沦陷区铁路工人遭受的压迫 417

第三节 铁路工人在沦陷区铁路的英勇斗争 419

第五十一章 国民党政府在大后方修建新铁路(1937—1945年) 422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修建西南、西北铁路的计划 422

第二节 征用湘桂两省民工和民料修建湘桂铁路 423

第三节 征用桂黔两省民工修建黔桂铁路 426

第四节 滇越铁路华段收归国有 428

第五节 滇缅铁路的修建 429

第六节 叙昆铁路(川滇铁路)的修建 430

第七节 綦江铁路的修建 431

第八节 陇海铁路咸同支线、宝天、天兰两段的修建 432

第五十二章 东北沦陷区铁路的殖民地化(1932—1945年) 436

第一节 大陆交通一元化经营 436

第二节 大规模的经济掠夺 438

第一节 东北沦陷区的新线建设计划 441

第五十三章 东北沦陷区的新线建设(1932—1945年) 441

第二节 敦(化)图(们)线的修建 443

第三节 朝(阳川)开(山屯)线的修建 444

第四节 拉(法)滨(江)线的修建 444

第五节 海(伦)克(山)、泰(安)克(山)、北(安)黑(河)三线的修建 445

第六节 宁(年)霍(龙门)、霍黑(河)两线的修建 446

第七节 长(春)白(城)和白(城)温(泉)两线的修建 447

第八节 图(们江)佳(木斯)线的修建 448

第九节 虎(头)林(口)线的修建 449

第十节 四(平街)西(安)、梅(河口)辑(安)两线 449

的修建 449

第十一节 锦(州)古(北口)、叶(柏寿)赤(峰)两线的修建 450

第十二节 绥(化)佳(木斯)线的修建 451

第十三节 (新)兴(东)宁、绥(阳)(东)宁两线的 452

修建 452

第十四节 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煤、铁矿、电力资源而修建的新(立屯)义(县)、(本)溪碱(厂)、恒山、凤(凰城)灌(水)、龙(潭山)(大)丰(满)等线 453

第十五节 为了加强线路通过能力而修建的干线联络线 454

和复线 454

第五十四章 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铁路的殖民地化 457

(1937—1945年) 457

第一节 华北沦陷区铁路的殖民地化 457

第二节 京古和石德两线以及几条支线的修建 459

第三节 华中沦陷区铁路的殖民地化 461

第四节 华南沦陷区铁路 462

第一节 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 463

第五十五章 抗战胜利后,中苏共管中国长春铁路和台湾省铁路回归祖国(1945年) 463

第二节 中苏两国共管中国长春铁路的协定 464

第三节 解放区军队向沦陷区进军并接管铁路 467

第四节 台湾省铁路归还祖国 467

第五十六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铁路和“恢复交通” 470

的破产 470

第五十七章 东北铁路首先得到解放 474

第一节 东北铁路首先得到解放 474

第二节 东北铁路总局整顿铁路工作,支援解放战争 475

第五十八章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协助国民党政府修复粤汉、 479

浙赣两铁路 479

第一节 美国企图夺取战后中国铁路建设投资权的野心 479

第二节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协助修复粤汉、浙赣两铁路 480

第三节 湘桂黔、淮南、江南三铁路的修复 481

第五十九章 全国铁路获得解放和人民铁路的诞生 483

第一节 全国铁路获得解放 483

第二节 铁路工人展开轰轰烈烈的护路护厂斗争及参加 484

铁路修复工作 484

第三节 人民铁路的诞生 487

第六十章 旧中国铁路历史的终结及旧中国铁路的特点和作用 489

第一节 旧中国铁路历史的终结 489

第二节 铁路线网偏于东北和沿海地区、布局不合理 491

第三节 铁路资金和技术仰赖国外 492

第四节 铁路机车车辆和机务设备陈旧落后 495

第五节 分线设局、分散管理、运输效率低 496

修建铁路的经验 497

第六节 铁路对发展中国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积累 497

(不包括矿山线、森林线、码头线等在内) 502

铁路发展历史线路图 520

1.吴淞铁路图(1876—1877年) 520

2.唐胥、唐芦、津炻铁路图(1881—1888年) 520

3.沪淞铁路图(1898年) 521

4.大冶铁矿铁路图(1892—1919年) 521

5.台湾省铁路图(1893年) 522

6.中国东北铁路图(1903年) 522

7.中国铁路图(1911年) 523

8.中日合办天图铁路图(1924年) 524

9.中国东北铁路图(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 524

10.沈阳铁路图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 525

11.山西省营同蒲铁路与国有正太铁路互相争建太原至风陵渡线的情况(1934年、1937年七·七抗战前) 525

13.中国关内各省铁路图(1937年七·七事变时) 526

12.北平铁路图(1937年七·七事变时) 526

14.广州铁路图(1937年八·一三抗战时) 527

15.杭州铁路图(1937年八·一三抗战时) 527

16.哈尔滨铁路枢纽图(1945年) 528

17.沈阳铁路枢纽图(1945年) 528

18.1945年长春车站线路图 529

19.1945年吉林市铁路图 5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铁路干支线里程表(1876— 1949

主要参考书籍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