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斌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7307181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包括:方位词的性质、方位词的语义和语法特点、古今汉语方位词的异同和演变、方位短语的性质、方位词的隐现规律等。

序&戴耀晶 1

摘要 1

ABSTRACT 1

1方位类词及相近概念 1

1.0引言 1

1.1以往文献对古代汉语方位类词及相近概念的理解 2

1.2以往文献对现代汉语方位类词及相近概念的理解 8

1.3以往文献中出现的方位类相关词 19

2方位类词的研究近况及本书的研究方法 26

2.0引言 26

2.1以古代汉语方位类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 26

2.1.1从语法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27

2.1.2从语义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29

2.1.3从词源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30

2.1.4从文化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31

2.1.5一般性的研究 31

2.1.6针对个案的研究 32

2.2以现代汉语方位类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 33

2.2.1一般性的研究 35

2.2.2针对个案的研究 40

2.3以往汉语方位类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45

2.3.1以往汉语方位类词研究的特点 45

2.3.2以往汉语方位类词研究的不足之处 47

2.4本书的研究方法 47

2.4.1本书想解决的主要问题 47

2.4.2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48

3方位类词归类问题探讨 49

3.0引言 49

3.1方位类词的主要语义和语法属性 50

3.1.1方域指示性 50

3.1.2一价性 52

3.1.3名词相关性 55

3.1.4可后置性 57

3.2从语义上给方位类相关词分类 58

3.2.1没有价性的方位类相关词 59

3.2.2参照词只能是谓词的方位类相关词 59

3.2.3具有二价性的方位类相关词 60

3.2.4和参照点同指的方位类相关词 60

3.2.5表示参照点内部非任意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61

3.2.6表示参照点内部任意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61

3.2.7表示参照点外部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62

3.2.8表示非单一方向的方位类相关词 62

3.2.9不表示参照点内部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62

3.2.10只表示参照点内部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62

3.2.11只表示空间语义的方位类相关词 63

3.2.12不只表示空间语义的方位类相关词 63

3.3从语法上给方位类相关词分类 65

3.3.1不可进入“向XV”格式的单纯方位类相关词 65

3.3.2可进入“向XV”格式的单纯方位类相关词 67

3.3.3不可后置的合成方位类相关词:里外里 68

3.3.4只能后置的合成方位类相关词 68

3.3.5可受“最”修饰的可后置合成方位类相关词 69

3.3.6不可受“最”修饰的可后置合成方位类相关词 70

3.4本书讨论的方位类词是语义类 71

3.5方位类词的核心和外围 75

4现代汉语方位类词的空间语义及其隐喻 81

4.1空间语义的基本性 81

4.2空间认知方式和方位类词 83

4.2.1凸显维度特征和方位类词 83

4.2.2空间关系和方位类词 86

4.3空间语义的隐喻 89

4.3.1隐喻时间 90

4.3.2隐喻社会关系 94

4.3.3隐喻其他无形事物或关系 95

4.4方位类词词义的扩展方式 96

4.5空间语义中的方向、位置、处所 99

4.5.1什么是方向 99

4.5.2汉语如何表示方向 101

4.5.3方位类词和方向 102

4.5.4位置和处所的本质 104

4.5.5位置、处所和方位类词 109

4.5.5位置、处所和方位类词 109

5古代汉语方位类词——以《左传》为例 112

5.0引言 112

5.1单用的情况 113

5.1.1东 113

5.1.2西 117

5.1.3南 120

5.1.4北 123

5.1.5左 126

5.1.6右 130

5.1.7上 134

5.1.8下 142

5.1.9前 147

5.1.10后(後) 150

5.1.11外 155

5.1.12里(裹) 158

5.1.13内 159

5.1.14中 163

5.2合用的情况 172

5.2.1“东、西、南、北”合用 172

5.2.2“左、右”合用 174

5.2.3“上、下”合用 176

5.2.4“前、后”合用 178

5.2.5“内、外”合用 178

6新旧方位类词的演变和交替 188

6.0引言 188

6.1新方位类词的产生原因和构词方式 188

6.1.1新方位类词的产生原因 188

6.1.2新方位类词的构词方式 189

6.2双音节方位类词的产生时期 190

6.2.1“—面”类方位类词的产生时期 190

6.2.2“—边”类方位类词的产生时期 195

6.2.3“—头”类方位类词的产生时期 199

6.2.4“之—”类方位类词的产生时期 202

6.2.5“以—”类方位类词的产生时期 204

6.3新方位类词的用法 208

6.3.1“东—、西—、南—、北—”类方位类词的用法 208

6.3.2“左、右”类方位类词的用法 210

6.3.3“上、下”类方位类词的用法 211

6.3.4“前、后”类方位类词的用法 213

6.3.5“外、里、内、中”类方位类词的用法 214

6.4旧词用法的保留 216

6.4.1无条件保留 216

6.4.2有条件保留 221

6.5旧有方位类词的新用法 224

6.5.1单音节方位类词的新用法 224

6.5.2双音节方位类词的新用法 229

6.5.2双音节方位类词的新用法 229

7方位类词的古今对比——以14个核心方位类词为例 232

7.0引言 232

7.1方位类词和方位语义场 234

7.1.1空间方位语义场 234

7.1.2时间方位语义场 235

7.1.3顺序等级方位语义场 236

7.1.4方位语义场的扩大 237

7.2古今方位类词的语义对比 238

7.2.1东 238

7.2.2西 239

7.2.3南 240

7.2.4北 241

7.2.5左 241

7.2.6右 242

7.2.7上 244

7.2.8下 245

7.2.9前 247

7.2.10后 248

7.2.11外 249

7.2.12里 251

7.2.13内 252

7.2.14中 253

7.3古今方位类词的语法功能对比 255

7.3.1东、西、南、北 255

7.3.2左、右 256

7.3.3上、下 258

7.3.4前、后 259

7.3.5外、里、内、中 260

8方位短语 264

8.1如何定义方位短语 264

8.2方位类词和方位构词成分 266

8.2.1单音节方位成分的特点 267

8.2.2单音节方位成分的成词情况 268

8.3方位后置词和狭义的方位短语 275

8.3.1方位后置词 275

8.3.2狭义的方位短语 276

8.4方位短语的语法特点 278

8.5方位短语和语义格 280

8.6方位短语和名词短语的联系和区别 281

9方位类词的隐现 287

9.1什么是方位类词的隐现 287

9.1.1“隐”和“现” 287

9.1.2方位类词的隐现和方位后置词的隐现 288

9.1.3本书要讨论的隐现 290

9.2方位类词的“现” 291

9.2.1方位类词出现时的语法特点 291

9.2.2方位类词出现时的语义特点 299

9.3语序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 303

9.4介词隐现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 304

9.4.1能够和方位类词语组合的介词 305

9.4.2介词隐现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 306

9.5处所语义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 308

9.5.1语义标记 308

9.5.2处所词可以不带方位类词 309

9.6处所论元话题化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 311

9.7小结 314

10结语 319

参考文献 326

后记 347

图标索引 64

图1:方位类相关词的语义分类示意图 64

图2:方位类相关词的语法分类示意图 71

图3:方位类词、后置词和方位后置词的关系示意图 74

图4:方位类词的核心和外围示意图 78

图5:物体的内部区域切分示意图 87

图6:不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示意图 88

图7:物体的外部区域切分示意图 88

图8:“前、后”隐喻“时间如流”示意图 92

图9:“上、下”隐喻“时间如流”示意图 92

图10:“前、后”隐喻“时间是旅程”示意图 93

图11:“里、中、内、外”隐喻“时段是容器”示意图 94

图12:board的词义扩展方式示意图 97

图13:“上”的词义扩展方式示意图 98

图14:表示方向的两种方法示意图 101

图15:格系统示意图 281

表1:《左传》单音节方位类词语义分布表 170

表2:《左传》单音节方位类词句法功能分布表 171

表3:《左传》合用方位类词语义分布表 180

表4:《左传》合用方位类词句法功能分布表 181

表5:“—头、—边、—面、之—、以—”类双音节方位类词的产生时期表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