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全球性与区域性 1
1.1 导致全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
1.2 发展的危机与反思 11
1.3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22
1.4 中国的21世纪议程 30
1.5 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1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48
2.1 人地协调发展系统的提出 49
2.2 人地系统中的参照系 54
2.3 人地系统中的圈层划分 56
2.4 人地系统中的网络结构 64
2.5 人地系统中的控制机制 71
2.6 人地系统中的信息流 76
2.7 人地系统中的区域层次 79
2.8 人地系统中的哲学思想 81
3.1 可持续发展中人地系统总体网络的结构 86
3 人地协调发展系统的网络框架 86
3.2 可持续发展中自然因素网络系统的结构 92
3.3 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基础网络系统的结构 107
3.4 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主体——人口的调控 129
3.5 可持续发展中上层建筑子系统的作用 137
4 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与长江地区发展指标体系 141
4.1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141
4.2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素 148
4.3 人口密度与可持续发展要素 156
4.4 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66
5 可持续发展监控系统与长江地区发展信息模型 182
5.1 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 183
5.2 定位定时坐标系统 189
5.3 属性信息测定系统 192
5.4 遥感、遥测、遥失、遥信(4R)系统 196
5.5 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模型 203
6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与文明建设 210
6.1 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10
6.2 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216
6.3 可持续发展的新科技观 223
6.4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227
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文明 234
7 可持续发展社会中政治与政府的作用 239
7.1 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与国家有界性的矛盾 240
7.2 自然区域与行政区划的不一致性 245
7.3 国家部委与地方行政的网络结构 252
7.4 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范式 257
8 可持续发展的民众意识与民众素质的提高 263
8.1 人类共同的全球使命 263
8.2 公德与职业道德 268
8.3 公民意识 271
8.4 科教兴国的特殊使命 273
8.5 长江地区民众素质提高的途径 280
9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 287
9.1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公法 287
9.2 可持续发展的法制 292
9.3 可持续发展法律的动态发展 295
9.4 可持续发展法律的普及 301
9.5 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律的制定与修订 304
9.6 立法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估 309
10 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前景分析 316
10.1 全球可持续发展前景 316
10.2 中国可持续发展前景 329
10.3 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前景 336
10.4 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辐射作用预估 345
主要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