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1.引言 1
2.人类利什曼病 2
2.1 临床类型 2
2.1.1 内脏利什曼病(VL) 2
2.1.2 皮肤利什曼病(CL) 5
2.1.3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MCL) 8
2.2 病理 9
2.2.1 内脏利什曼病 10
2.2.2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 11
2.2.3 非复杂型皮肤利什曼病 11
2.2.4 弥散型皮肤利什曼病 12
2.2.5 复发型利什曼病 12
2.3 宿主-寄生虫关系 13
2.2.6 西半球的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13
2.3.1 免疫反应 15
2.3.2 生物学治愈及免疫 17
2.3.3 动物模型的免疫 17
3.利什曼病疫区的地理分布 18
3.1 利什曼病的分布 18
3.2 潜在媒介的分布 18
3.2.1 古北区、埃塞俄比亚区和东方区(东半球) 53
3.2.2 新北区和新热带区(西半球) 55
4.公共卫生方面 57
4.1 非洲区 57
4.2 美洲区 58
4.3 东南亚区 60
4.4 欧洲区 61
4.5 东地中海区 63
4.6 西太平洋区 64
5.1 分类学 65
5.寄生虫 65
5.2 鉴定方法及标准 67
5.2.1 标准品 69
5.2.2 鉴定机构 70
5.2.3 低温库 70
6.动物保虫宿主 70
6.1 定义 70
6.2 保虫宿主的罪责 71
6.3 对人类致病的利什曼原虫的保虫宿主 72
6.4 保虫宿主的宿主-寄生虫关系 75
7.媒介 76
7.1 分类学 76
7.2 鉴定方法及标准 77
7.3.1 卵、幼虫、蛹 79
7.3 生物学 79
7.3.2 繁殖 80
7.3.3 成虫习性 81
7.4 种群动力学 83
7.5 白蛉体内的利什曼原虫 84
7.6 媒介能力及罪责 85
8.流行病学 86
8.1 定性流行病学 87
8.1.1 内脏利什曼病 87
8.1.2 东半球的皮肤利什曼病 87
8.1.3 西半球的皮肤及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88
8.2 计量流行病学 88
8.3 传播季节 89
8.4 传播场所 89
8.5 决定传播率的因素 91
9.1 资料分析 92
9.2 患病率及发病率主动及被动病例检索 92
9.监察方法 92
9.2.1 确定受监察的人群 93
9.2.2 病例检索 93
9.2.3 利什曼素〔蒙特内格罗(Montenegro)〕试验 95
9.3 媒介:抽样方法 96
9.3.1 在白蛉栖息及孳生地捕集 96
9.3.2 粘式捕蛉器 97
9.3.3 机械光-捕蛉器 98
9.3.4 人和动物诱捕 99
9.3.5 其他抽样方法 99
9.3.6 血餐鉴定 100
9.3.7 方法的选择 100
9.4.1 家畜抽样 101
9.4 动物保虫宿主:抽样及鉴定 101
9.4.2 中、小型野生动物抽样 102
9.4.3 难以捕捉的或大型哺乳动物的抽样 102
9.4.4 捕获及释放研究 102
9.4.5 鉴定 102
9.4.6 动物保护 103
9.5 寄生虫的分离及保存 104
9.5.1 分离方法的选择 104
9.5.2 培养基的选择 105
9.5.3 从人体分离 105
9.5.4 从动物分离 105
9.5.5 从白蛉分离 105
9.5.6 保存 106
9.6 关于环境的资料 106
10.1.1 内脏利什曼病 107
10.防治方法 107
10.1 诊断和治疗 107
10.1.2 皮肤利什曼病 114
10.1.3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117
10.2 白蛉防治 118
10.2.1 减少人-白蛉接触的措施 118
10.2.2 减少白蛉种群的措施 119
10.3 保虫宿主的防治 121
10.3.1 东半球的森林保虫宿主 121
10.3.2 西半球的森林保虫宿主 123
10.3.3 家栖保虫宿主 123
10.3.4 人作为保虫者 124
10.4 免疫防治 124
11.防治对策 125
11.1 各型人类利什曼病的防治对策 126
11.3 紧急措施 127
11.2 发展项目及旅游事业 127
11.4 初级卫生保健途径 128
11.5 评价 128
12.培训及研究 129
12.1 培训 129
12.2 研究 129
13.建议 131
致谢 134
参考文献 135
附录1 利什曼原虫分离物标记鉴定中心标准品来源 136
附录2 测量皮肤试验反应硬结的圆珠笔技术 151
附录3 分离及低温保存利什曼原虫的方法 152
附录4 脾脏穿刺抽吸术及寄生虫分级 158
附录5 供防治疟疾滞留喷洒用的四种杀虫剂费用比较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