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子夜抉择 1
1.“红都”易手 1
迎接新高潮 3
孤注一掷 8
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11
2.转战陕北 13
中央“一分为三” 15
三支队 19
险象丛生 23
指点顽敌 26
二 临危受命 29
3.刘少奇率“工校”经略华北 29
去承德安家 30
中央迁到淮阴去 35
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 37
4.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 42
土改“右”了 44
历史壮举 47
土改“左”了 56
5.朱德挥军荡平外围 60
清风店大捷 62
攻占石门 67
三 峥嵘岁月 78
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78
前有黄河后有追兵 80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84
7.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90
“双十宣言” 92
十二月会议 94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100
8.周恩来指挥第二战场 101
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 102
孤立美蒋 106
蒋介石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10
四 落地生根 115
9.战略东行西柏坡 115
东渡黄河 117
“小延安”出总路线 120
城南庄遇险 125
山沟里的“紫禁城” 130
10.华北人民政府 135
刘少奇的提议 13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 141
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146
11.九月会议 148
“三五”战略 150
加强中央领导 155
新民主主义经济框架 159
序幕序幕 165
五 决胜千里 165
12.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大决战的 165
水到渠成 167
攻济打援 170
宝贵经验 173
13.“关门打狗” 175
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 176
攻打锦州一波三折 185
尽墨之命运 191
14.逐鹿中原 195
粟裕的电报 196
中间突破全歼黄百韬兵团 200
隔断徐蚌围歼黄维兵团 202
对杜聿明围而不歼 208
15.和平解放北平 213
文章从西线作起 214
围而不歼隔而不围 218
先取两头孤立中间 222
通县谈判 227
六 呼风唤雨 232
16.发动第二条战线 232
攻势防御 234
“五一”号召 237
里应外合迎解放 242
17.争取第三方面 245
“农夫与蛇” 247
中间道路 253
讨价还价 257
18.戳穿假和谈 259
划江而治 261
原形毕露 267
19.斯大林婉拒毛泽东访苏 272
七 远方来客 272
斯大林给毛泽东的两封电报 274
蒋介石把斯大林推向毛泽东一边 277
斯大林有自己的想法 281
20.米高扬秘访西柏坡 284
西柏坡的革命观 286
敏感与争议 291
相互肯定 295
21.刘少奇秘访克里姆林宫 296
斯大林与李宗仁藕断丝连 298
同志加兄弟 300
两党之间没有“服从”之说 306
胜利者是不能受审判的 308
八 制定建国方略 312
22.铲地基建新房 312
转变工作重心 314
国体和政体 320
新中国的经济形态 321
军事上的三种方式 325
23.“不承认”与“一边倒” 325
“另起炉灶” 326
苏联是新中国的盟友 328
24.党建新课题 330
万里长征第一步 331
理论学习与党内斗争 332
特别注意党务工作 335
九 日起日落 336
25.痛打落水狗 336
一再推迟过江时间 337
百万大军千里横渡 345
蒋李无奈而去 349
横扫千军 354
26.蒋介石飘落孤岛 366
幕后操纵 367
或隐或现 371
明来明去 376
27.进京“赶考” 379
李自成与西楚霸王 380
浩浩荡荡进京去 384
十 辉煌建国 389
28.商讨立国方案 389
进驻双清别墅 390
民主联合政府的提出 394
秘密大营救与“华润公司” 400
共同筹建新中国 405
“临时宪法”的创制 410
29.登上天安门城楼 422
教育人民 424
组建政府 43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