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宪法学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树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0427026
  • 页数:774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编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比较宪法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1

一、法学、比较法学与比较宪法学 1

二、比较法学与比较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4

三、比较宪法学与宪法学原则 13

四、比较宪法学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38

第二章 宪法意识 40

一、宪法意识 40

二、怎样加速和有效形成宪法意识 46

第一节 关于国家的种种说法 53

第一章 国体 53

第二编 国家制度 53

第二节 关于国家的本质 56

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和阶段斗争分不开的 57

二、斗争的长期性、反复性、残酷性和复杂性 57

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斗争具有更多长期性、反复性、残酷性和复杂性 60

四、无产阶级专政应包括一整个历史时期,轻估是会失败的 61

第三节 国家的类型和宪法特征 66

一、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宪法特征 66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宪法特征 68

三、第三世界类型的专政国家与宪法特征 72

第一节 政体的究竟 102

一、应以适应该国的生产力及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为主 102

第二章 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102

二、政体还决定于地理环境、民族特点、传统习惯和意识形态 104

第二节 政体的类型 106

一、上、中古国家 106

二、近现代国家 106

三、社会主义国家 114

四、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考察 114

第三章 国家的结构 115

第一节 单一制国家 115

第二节 联邦制国家 116

一、联邦制特点 116

二、联邦制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1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联邦制 124

第四节 资本主义联邦制国家中的一种特殊形态 127

第五节 邦联、君合国、政合国 127

第六节 一国两制 130

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构成 130

二、一国两制的香港基本法 133

第七节 须研究的三个国家结构与民族关系问题 144

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问题 144

二、社会主义单一制的中国的国家结构与多民族关系 155

三、非洲的国家结构与部族问题 162

第四章 选举制度 167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167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性质 169

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原则 173

第四节 选举制度的程序 187

第三编 经济制度 211

第一章 概述 211

第二章 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表现 216

第一节 从宪法的表现形式来看三种经济制度 216

第二节 从各国经济制度的发展来看国有化和市场经济 230

一、国有化趋势 230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236

第三章 从苏、东变化来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48

第一节 忽视适时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教训之一 248

第二节 忽视世界范围内的高科技产业革命——教训之二 251

第三节 失却把握经济制度改革的良性循环之契机——教训之三 253

第四节 掌握经济制度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教训之四 255

第四章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与前景 259

第一节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59

第二节 抓住机遇,开拓前进 261

一、调整结构 262

二、调整政策 263

三、法制保证 268

四、精神文明的保证 271

五、党的领导保证 272

第三节 方向明确,措置正确,全力以赴,务期必胜 27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探索的三个问题 279

第一节 从中国历史上看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的良性循环 279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说明的几个问题 280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痼症 292

三、从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来看两者之良性循环问题 299

第二节 如何形成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最佳格局 302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303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在联系 303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在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相联系的契机 311

四、如何形成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最佳格局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3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宪法——在现阶段激发经济活力的钥匙 31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1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形成与发展 32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宪法 331

第一节 公民与公民权、人权 335

一、公民 335

第一章 权利和义务的内涵与比较 335

第四编 权利和义务 335

二、公民与国民和人民 338

三、公民权与人权 340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42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与宪法 342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44

第三节 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99

一、历史上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99

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属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息息相关并由经济基础所决定 402

三、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并互相制约 403

第二章 如何正确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06

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407

第一节 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来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其发展 407

二、上述的过程也是一个唯物的过程 412

三、从权利和义务之微观看 415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看苏联和东欧的变化 417

一、从经济方面看 417

二、从政治方面看 419

三、从党的领导方面看 421

第五编 国家机构 424

第一章 概述 424

第二章 议会与代表机构 426

第一节 议会 426

一、议会的由来 427

二、议会的组成 432

三、议会的职权 439

第二节 代表机关 455

一、代表机关的渊源 455

二、代表机关的原则 456

三、代表制的组成 457

四、代表机关的职权 463

五、代表机关的常设机关的配置 465

第三章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469

第一节 概述 469

第二节 两种制度下的最高行政机关的比较 470

一、关于“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与“民主集中”制中最高行政机关的比较 470

二、两种制度下的内阁制、总统制与委员会制都有发生、发展的历史 475

三、两种制度下内阁制、总统制与委员会制的行政职权轻重比较 483

四、两种制度下的元首制的比较 495

第四章 司法机关(包括法院与检察院) 513

第一节 概述 513

第二节 两种制度的司法机关的由来与发展 514

一、两种制度的审判机关的由来与发展 514

二、两种制度的检察机关的由来与发展 519

第三节 两种制度下的司法机关的性质、组织原则与法制原则 524

第五章 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59

第一节 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考察 559

一、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与发展 560

二、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比较 575

一、从理论上看 580

第二节 深层次地从理论与实践上来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80

二、从实践上看 589

三、从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关系看 599

第三节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06

一、明确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严酷问题,坚持和完善 60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06

二、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07

第六章 国家行政机构改革与司法改革 622

第一节 国家行政机构改革 622

一、改革的要求 622

二、历史的考察 623

三、苏联的教训 626

四、中国也是在曲折中前进 627

五、需要制定《国家机构改革法》 633

一、改革的目的 634

第二节 司法改革 634

二、改革的保证 635

三、改革的关键 636

四、改革的监督 636

五、与政法委员会的关系 637

第六编 宪法监督、宪法解释及宪法修改 639

第一章 宪法监督 639

一、为什么宪法贯彻实施一定要宪法监督 639

二、宪法监督的发展历史 640

三、在宪法监督的四种类型中中国属于何种 646

四、怎样才能监督宪法之实施真正深入 649

一、宪法解释 657

第二章 宪法解释 657

二、谁来进行宪法解释 658

三、中国的宪法解释 661

第三章 宪法修改 664

一、宪法修改 664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 665

三、中国的宪法修改 667

第七编 如何保障宪法实施的良性循环 671

第一章 宪法实施的保障 671

一、有宪法就有宪法实施的保障 671

二、宪法实施保障的系统工程 671

三、概言 686

一、从宪法的根本属性来理解宪法必须“一体遵行” 687

第二章 论保证我国宪法实施中的良性循环 687

二、使宪法与法律配套成龙 690

三、完整地坚定地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692

四、辩证地理解和处理好党与宪法的关系 696

五、正确处理好宪法监督等问题 698

第八编 政党制度 701

第一章 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的考察兼论中国政党与宪政建设 701

第一节 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考察各国政党制度 701

一、政党制度的由来 701

二、政党的性质、沿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704

第二节 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考察苏、东国家共产党的变化 712

一、应永远用革命的理论照耀前进的历程 719

第三节 在今天国际国内形势下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719

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 722

三、切切实实地端正党风 723

四、正确地贯彻民主集中制 724

五、有必要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共同列入宪法 72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729

第一节 政党与宪政、宪法 729

一、政党与宪政、宪法的历史关系 729

二、关于政党的宪法习惯与宪法和法律规范 740

第二节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民主协商制 754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54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75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 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