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改河等编著
  • 出 版 社: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223008725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导论 1

1 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产品 1

1.1 现实与未来 1

1.1.1 社会的载体——人 1

1.1.2 资源与环境 2

1.1.3 人口与农产品 4

1.2 中国的基本国情 5

1.2.1 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石 5

1.2.2 资源绝对量大,但人均量极低 5

1.2.3 水土匹配欠佳,耕地质量差 8

1.2.4 人口负荷过重,土地严重超载 8

1.2.5 展望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8

1.3 中国粮食生产分析 10

1.3.1 粮食生产的历史回顾 10

1.3.2 粮食增产途径分析 12

1.3.3 粮食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14

2 本研究的概况 17

2.1 西藏区情概要 17

2.1.1 资源与环境 17

2.1.2 社会与经济 17

2.1.3 人口与素质 18

2.1.4 农产品供求 19

2.2 问题的提出与依据 20

2.2.1 大环境要求 20

2.2.2 农产品供求与资源问题 20

2.2.3 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 21

3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2

3.1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目的 22

3.2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原则 22

3.2.1 整体性原则 22

3.2.2 综合性原则 23

3.2.3 超前性原则 23

3.2.4 区域性原则 23

3.2.5 生产性原则 23

3.2.6 持续性原则 24

3.3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4

3.3.1 土地资源评价 24

3.3.2 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28

3.3.3 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34

3.3.4 人地关系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36

3.4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3

3.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43

3.4.2 研究方法 43

第二篇 资源与特征 44

4 基本概况与自然条件 44

4.1 基本概况 44

4.2 自然条件 44

4.2.1 地形地貌 44

4.2.2 气候资源 46

4.2.3 水资源 48

4.2.4 土壤资源 49

4.2.5 植被 50

4.3 基本结论 51

5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53

5.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53

5.1.1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结构 53

5.1.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述 53

5.2 土地资源评价 56

5.2.1 土地资源评价分类体系 56

5.2.2 土地资源适宜性分析 58

5.2.3 土地资源限制因素分析 61

5.3 土地资源的分区与概述 63

5.3.1 土地资源分区的依据与原则 63

5.3.2 土地资源分区与概述 63

5.4 各种适宜类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现状比较 68

5.4.1 宜农地与耕地现状比较 68

5.4.2 宜牧地与现状比较 70

5.4.3 宜林地与现状比较 71

5.5 基本结论 71

5.5.1 现状特征 71

5.5.2 土地适宜类及其特点 71

5.5.3 分区与发展重点 72

第三篇 资源与潜力 73

6 耕地生产潜力 73

6.1 作物生产潜力系统 73

6.2 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 74

6.2.1 作物光合生产潜力估算方法 74

6.2.2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估算方法 75

6.2.3 作物降水生产潜力估算方法 76

6.2.4 作物土壤生产潜力估算方法 78

6.2.5 研究地域的参数取值 78

6.3 作物生产潜力 82

6.3.1 作物光合生产潜力 82

6.3.2 作物光温生产潜力 83

6.3.3 作物降水生产潜力 84

6.3.4 作物土壤生产潜力 85

6.4 耕地生产潜力 88

6.4.1 单位耕地生产潜力 88

6.4.2 自然生产要素对耕地光温潜力的降解 90

6.4.3 耕地总产潜力和总开发潜力 91

6.5 基本结论 92

7 天然草地生产力与潜在载畜量 94

7.1 天然草地的类型与特点 94

7.1.1 天然草地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94

7.1.2 天然草地的基本特点 98

7.1.3 天然草地的基本环境特点 100

7.2 天然草地的开发利用及发展展望 101

7.2.1 天然草地的开发利用途径 101

7.2.2 天然草地的发展展望 102

7.3 天然草地的生产力与潜在载畜量 103

7.3.1 天然草地生产力与潜在载畜量的估算方法 104

7.3.2 天然草地自然生产力 105

7.3.3 天然草地可食鲜草潜在产量 106

7.3.4 天然草地潜在载畜量 107

7.3.5 各土地资源类型区天然草地载畜量平衡度与开发潜力 108

第四篇 投入与发展 110

8 耕地生产能力发展预测 110

8.1 作物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 110

8.1.1 作物结构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110

8.1.2 耕地面积与复种指数 113

8.1.3 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 115

8.2 耕地生产能力预测 120

8.2.1 人工要素投入对耕地产出的作用 120

8.2.2 各人工投入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122

8.2.3 人工要素投入对耕地生产力的增进 125

8.2.4 常规投入(低投入)水平下的耕地生产力预测 126

8.2.5 高投入水平下的耕地生产力预测 128

8.3 植物性产品供需平衡状况分析 129

8.3.1 粮食供需的历史与现状 129

8.3.2 不同投入水平下粮食供需平衡预测 130

8.4 基本结论与对策 131

9 土地资源动物性产品生产能力预测 132

9.1 饲草饲料资源及畜牧业生产现状 132

9.1.1 饲草饲料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132

9.1.2 畜牧业生产现状分析 136

9.2 饲草饲料的生产能力预测 141

9.2.1 天然草地的生产能力预测 141

9.2.2 人工草地的生产能力预测 141

9.2.3 作物秸杆的生产能力预测 142

9.2.4 饲料的生产能力预测 143

9.2.5 未来饲草总生产能力和载畜量 144

9.3 动物性产品生产能力预测 145

9.3.1 未来畜牧业生产能力预测 145

9.3.2 动物性产品生产能力预测 147

9.4 基本结论与对策 148

10 土地资源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平衡分析 150

10.1 土地生产力提高过程中的水分生产效率 150

10.1.1 现实土地产出的水分生产效率 151

10.1.2 土地生产潜力的水分生产效率 152

10.1.3 高投入水平下的水分生产效率 153

10.2 肥料供需平衡与投入产出效率 154

10.2.1 肥料供需平衡分析 154

10.2.2 现实肥料投入产出效率 156

10.2.3 不同投入水平下化肥投入产出效率 157

10.2.4 化肥的配置模式 159

10.3 能量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161

10.3.1 现实能量投入产出效率 162

10.3.2 无机能投入结构分析 162

10.3.3 不同投入水平下能量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163

10.3.4 能量投入的配置模式 164

10.4 基本结论与对策 166

第五篇 人地关系 168

11 人口系统分析及预测 168

11.1 人口总量的变动 168

11.1.1 人口规模 168

11.1.2 各阶段人口总量的变动情况 170

11.1.3 人口总量变动的内在决定因素 172

11.2 人口分布 175

11.3 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 178

11.3.1 人口的性别构成 178

11.3.2 人口的年龄构成 180

11.4 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183

11.4.1 人口预测模型及参数 184

11.4.2 未来总人口预测 189

11.4.3 未来人口主要构成分析 194

11.5 基本结论与对策 199

12 食物消费水平现状及未来消费模式选择 200

12.1 食物消费系统的一般理论 200

12.2 食物消费现状分析 201

12.2.1 西藏食物消费的历史与现状水平 201

12.2.2 西藏消费现状结构分析 203

12.2.3 西藏国民收入现状与消费现状比较 206

12.2.4 西藏食物生产现状水平 207

12.3 未来食物消费模式的选择 207

12.3.1 西藏居民营养现状分析 209

12.3.2 未来营养发展方向的选择 211

12.3.3 未来营养发展目标的确定 211

12.3.4 未来食物消费模式 212

12.4 基本结论与对策 213

12.4.1 基本结论 213

12.4.2 对策 214

13 土地人口承载量及其调控 215

13.1 土地人口承载量 215

13.1.1 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 215

13.1.2 极限人口承载量 216

13.1.3 适宜人口承载量 217

13.2 人地关系及其调控对策 219

13.2.1 人地关系的现状及未来 219

13.2.2 人地关系的调控对策 220

参考文献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