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刑法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浩然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08034206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理论刑法学》共有15章,其中包括:“刑法概论”、“刑法原则”、“犯罪原因论”、“刑法的哲学命题”等。《理论刑法学》以中国新刑法为基点,广泛涉及国外刑事法的原则与经验,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对刑法的自由意志、刑罚权利和刑罚目的、犯罪原因、犯罪构成理论、罪刑法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及死刑存废等重要法学理论命题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绪论 刑法与刑法学 1

第一节 刑法的特征 3

第二节 刑法规范的两重性 7

第三节 刑法的功能 9

第四节 刑法理论的历史发展 12

一 古典主义刑法理论 13

二 实证主义刑法理论 17

三 现代折中主义刑法理论 18

四 中国刑法理论的基本发展 18

第五节 刑法学的研究方向 27

第六节 刑法学的理论体系 29

一 法典结构论 30

二 犯罪结构论 31

一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34

第一章 刑法概论 34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概念 34

二 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35

三 刑事刑法与行政刑法 36

四 中国刑法的基本特征 37

第二节 刑法的结构体系 41

一 刑法总则的结构 41

二 刑法分则的结构 41

三 刑法条文的结构 43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45

一 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原理 45

二 中国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 49

三 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原理 51

四 中国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 54

第四节 时效与赦免 55

一 追诉时效 56

二 追诉时效的中断和延长 58

三 行型时效 59

四 赦免 60

第二章 刑法原则 62

第一节 罪型法定主义 63

一 罪型法定主义的基本内容 64

二 罪型法定主义的现代命题 67

三 中国刑法的罪型法定原则 69

第二节 刑法平等适用原则 73

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思想基础 74

二 刑法平等适用原则的贯彻实施 75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76

一 罪刑相适应的理论基础 77

二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81

三 罪刑相适应原则在中国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83

第四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85

一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理论基础 86

二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法律体现 89

第三章 犯罪原因论 93

第一节 宗教神灵论 94

一 神灵论 94

二 原罪说 96

第二节 内因性素质学说 97

一 犯罪生物学 98

二 犯罪心理原因说 101

三 犯罪生物化学原因论 102

四 性染色体异常说 103

一 犯罪的社会学原因 104

第三节 外因性环境学说 104

二 文化原因论 105

三 社会结构说 106

四 相互作用原理 107

五 多元性综合学说 108

第四章 刑法的哲学命题 110

第一节 刑法与自由意志 110

一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111

二 自由意志论 112

三 刑法与自由意志 114

四 刑法与相对自由意志论 118

第二节 刑法与意识形态 120

一 刑法的阶级性 120

二 刑法的民主性 124

三 刑法的历史性 126

第三节 刑罚权原理 129

一 刑罚权的一元性 129

二 刑罚权的自律性 132

三 刑罚权的目的性 133

四 刑罚权的消灭 136

第五章 犯罪定义 138

第一节 犯罪定义的理论价值 138

一 犯罪定义的两重性 138

二 犯罪的分类 142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143

一 社会危害性的基本分类 145

二 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标准 148

第三节 犯罪的刑事违法性 155

一 违法性与罪型法定 156

二 违法性的消灭 158

三 违法性消灭的法定事由 160

四 违法性消灭的正当事由 162

第四节 犯罪的刑罚处罚性 165

一 刑罚处罚性是社会危害性的量化与限定 165

二 刑罚处罚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基础与制约 166

三 刑罚处罚性与刑事责任 167

第六章 犯罪构成 170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要件 174

一 犯罪构成要件的内部逻辑联系 176

二 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事实 178

第二节 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 181

一 刑事责任原理 181

二 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 185

第七章 犯罪的客观事实要件 188

第一节 犯罪的行为 189

一 作为 191

二 不作为 191

三 不作为的义务 194

四 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问题 195

五 犯罪行为的层次与阶段 197

第二节 犯罪的结果 199

一 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201

二 作为量型情节的危害结果 203

第三节 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05

一 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观点 206

二 因果关系的基本特征 209

三 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 214

第四节 犯罪的时间、空间与工具要件 215

一 犯罪的时间要件 216

二 犯罪的空间要件 217

三 犯罪的工具条件 218

第八章 犯罪的行为责任要件 219

第一节 犯罪的行为主体 220

一 犯罪的自然人主体 222

二 犯罪的非自然人主体 227

第二节 犯罪的罪过形式 231

一 犯罪的故意 231

二 故意的形态 233

三 故意与刑事责任 235

四 犯罪的过失 237

五 过失的类型 240

六 过失竞合与同时犯 242

一 目的与动机 244

第三节 犯罪的主观心理因素 244

二 故意中的过失 246

三 认识错误 247

四 非意志作用 251

第四节 期待可靠性原理 252

一 期待可靠性的基本含义 252

二 期待可靠性的判断标准 254

三 期待可靠性与可信赖原则 255

第九章 犯罪的法律评价要件 258

第一节 法律评价要件的概念 259

一 犯罪的法律评价要件体现为抽象的社会关系 262

二 犯罪的法律评价要件确定行为对象的法律属性 263

三 犯罪的法律评价要件反映特定的刑事责任条件 263

四 法律评价要件在刑法规范中的基本表现 264

第二节 法律利益关系的分类 266

一 同类法律利益关系与特定法律利益关系 267

二 公共利益关系与私人利益关系 269

三 单一利益关系与双重利益关系 270

第三节 行为对象的属性评价因素 270

一 使用状态与非使用状态 271

二 特殊保护状态与非特殊保护状态 272

三 特定目的物与非特定目的物 272

四 行为对象的数量差异 273

第十章 犯罪构成的形态 274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基本形态 275

一 侵害形态 276

二 危险形态 277

三 结构形态 279

四 结果加重形态 280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未完成形态 281

一 犯罪的未遂 282

二 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285

三 终了未遂与未终了未遂 287

四 无未遂的故意犯罪 288

五 犯罪的中止 289

第十一章 犯罪的组合形态 292

第一节 共同犯罪 293

一 共同行为 294

二 共同故意 295

三 共同犯罪的分类 296

四 集团犯罪与有组织犯罪 299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分类 301

一 主犯 301

二 从犯 303

三 胁从犯 304

四 教唆犯 304

第三节 罪数 307

一 罪数标准 307

二 数罪论原理 312

第十二章 定罪原理 317

第一节 定罪的定义 317

一 定罪是法定的审判活动 318

二 定罪是规范适用的过程 319

三 定罪是辩证思维的精神作业 319

四 定罪是行为的法律与道德评价 320

第二节 定罪方法论 320

一 罪与非罪 321

二 此罪与彼罪 327

第三节 犯罪的相邻关系 332

一 犯罪的紧邻关系 333

二 犯罪的相邻关系 334

三 犯罪构成要件的邻接关系 345

四 犯罪关系与定罪步骤 348

五 犯罪体系论与定罪思维模型 351

第十三章 刑罚原理 356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356

一 刑罚体现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法律关系 357

二 刑罚是仅作用于犯罪人的强制性制裁措施 359

三 刑罚的适用与执行与具有严格的法律限制 360

第二节 刑罚思想的演变 361

一 原始的报应刑思想 362

二 集权性威慑刑思想 363

三 宗教的赎罪刑思想 364

四 启蒙主义刑罚思想 366

五 自由主义刑罚思想 368

六 实证主义刑罚思想 369

第三节 刑罚的功能和目的 371

一 刑罚的惩罚功能与教育功能 371

二 刑罚的一般预防目的与特殊预防目的 373

第十四章 刑罚的体系 376

第一节 主刑 377

一 死刑 377

二 无期徒刑 384

三 有期徒刑 387

四 拘役 388

五 管制 390

第二节 附加刑 392

一 罚金 393

二 剥夺政治权利 396

三 没收财产 398

第十五章 刑罚的运用 400

第一节 量刑 400

一 量刑的一般准则 401

二 量刑的法定情节与裁判情节 404

三 累犯 407

四 自首与立功 410

第二节 数罪并罚 412

一 数罪交罚的基本原理 413

二 数罪并罚的具体方法 415

第三节 刑罚执行制度 419

一 刑罚的具体执行 419

二 自由刑执行制度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