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1
第二章 内科的治疗原则与治法 3
第一节 常用治则 3
第二节 常用治法 5
第三章 针灸治疗 10
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 10
第二节 针灸配穴处方 11
各论 21
第一章 外感病证 21
第一节 感冒 21
第二节 外感发热 29
第三节 湿阻 36
第四节 痢疾 40
第二章 肺病证 48
第一节 咳嗽 48
第二节 哮病 55
第三节 喘证 62
第四节 肺胀 69
第五节 肺痈 75
第六节 肺痨 80
第三章 心脑病证 87
第一节 心悸 87
第二节 胸痹心痛 95
第三节 眩晕 105
第四节 中风病 112
第五节 不寐 121
第六节 痴呆 127
第七节 痫病 132
第八节 癫病 139
第九节 狂病 144
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149
第一节 胃痛 149
第二节 痞满 157
第三节 腹痛 162
第四节 呕吐 168
[附]吐酸 174
第五节 呃逆 175
第六节 噎膈 181
[附]反胃 186
第七节 泄泻 187
第八节 便秘 194
第五章 肝胆病证 201
第一节 黄疽 201
第二节 胁痛 208
第三节 胆胀 213
第四节 鼓胀 218
第六章 肾膀胱病证 227
第一节 水肿 227
第二节 淋证 234
[附]尿浊 241
第三节 癃闭 243
第四节 关格 249
第五节 遗精 254
[附]早泄 259
第六节 阳痿 260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266
第一节 郁病 266
第二节 血证 273
第三节 汗证 291
第四节 消渴 297
第五节 内伤发热 303
第六节 虚劳 310
第七节 积聚 320
第八节 厥证 326
第九节 肥胖 333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340
第一节 头痛 340
第二节 痹病 347
第三节 痉病 354
第四节 痿病 359
第五节 颤震 365
第六节 腰痛 369
附录一:子午流注针法 375
附录二:针灸歌赋选摘 389
方剂索引 398
主要参考文献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