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1954.11—1955.8) 1
(一)新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2
美国与其西欧盟国的重要分歧之二:关于德国和欧洲安全问题 24 3
“由北向南”——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基本方针 5
中国政府重新强调台湾问题的主要原因 5
(二)台湾海峡危机前夕的美国对华政策 7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NSC-166/1文件 9
拒绝和平共处的NSC-C方案 9
丹佛紧急会议——美国对炮击金门的初步反应 11
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 15
企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美英“神喻行动” 19
(三)美国政府促发台湾海峡危机的方针与政策 22
“特别咨文”出台的前前后后 22
美国促发台湾海峡危机的原因 27
华盛顿的分歧与政策的又一次变化 30
(四)中国和国际社会为缓解台湾海峡危机所作的外交努力 34
中国政府谋求和平的真诚努力 34
亚洲中立主义国家的调停活动 39
英国在台湾海峡危机中的外交活动 43
(一)战后亚洲国家的首次聚会——1947年3月新德里 50
亚洲关系会议 50
会议的缘起 50
二、亚非会议(1955.4.18—24) 50
会议的筹办 52
会议的参加国 53
会议的宗旨 56
会议的召开 57
关于民族独立运动的讨论 59
关于建立亚洲中立集团的争论 61
关于种族问题和亚洲国家间移民问题的讨论 65
关于从殖民经济向民族经济转变的讨论 66
关于文化问题和妇女地位问题的讨论 67
会议的闭幕 68
有名无实的亚洲关系组织 69
会议的历史意义 72
(二)声援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斗争的新德里会议 74
会议的发起 74
会议的召开 76
会议的闭幕和影响 78
印度在战后初期亚非团结中的独特作用 80
(三)通向万隆会议的道路 82
亚非国家在联合国的集体行动 82
南亚五国科伦坡会议 87
中印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4
筹备亚非会议的南亚五国茂物会议 96
尼赫鲁关于中国意图的一段发言 102
(四)亚非会议的召开 103
万隆会议开幕 103
各国代表团团长的大会发言 106
周恩来求同存异的补充发言 112
锡兰总理关于苏联殖民主义的发言 115
尼赫鲁同与西方结盟国家代表的争论 120
周恩来4月23日在政治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 123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的诞生 127
亚非会议的闭幕及其意义 138
(五)中国代表团在万隆 144
中国代表团的与会总方针 144
周恩来在万隆 148
中国和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的签署 150
周恩来关于中美谈判的声明 152
各国与会代表的评价 154
(六)美国对亚非会议的态度和反应 156
态度和反应之一:最好会议开不成 156
态度和反应之二:图谋利用“友好国家”左右会议 162
态度与反应之三:图谋利用万隆会议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166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70
杜勒斯评价亚非会议 171
杜勒斯与美国的“友好国家”大使谈亚非会议 172
杜勒斯在北约部长理事会上谈远东问题 176
两点感想 179
三、欧洲防务集团的天折与西德的加入北约(1955.5.9) 182
(一)法国的忧虑与拖延 182
(二)美国的无可奈何 191
(三)欧洲防务集团的夭折 200
(四)英国再次出面组织西欧与西德的重新武装 207
(一)苏联谋求局部缓和的倾向与美国的消极反应 215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初步调整 215
四、美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日内瓦会议(1955.7.18.—23.) 215
美国的僵硬态度及其主要原因 218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某些区别 221
来自苏联方面的障碍 223
(二)召开四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决定 225
苏联缓和尝试的新进展 225
艾森豪威尔政府关于中东政策的重要文件 228
召开四国政府首脑会议的新呼声 229
美国的立场——从拒绝到同意 233
美国与其西欧盟国的重要分歧之一:关于对会议的期望和东欧问题 237
(三)四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准备 237
西方国家赴会立场的正式方案 248
艾森豪威尔赴会期望的变化和苏联的赴会立场 252
(四)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实况 257
关于德国问题的讨论 257
关于欧洲安全问题的讨论 259
裁军问题和“开放天空” 262
东西方交流 267
最高级会晤的缓和气氛 276
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 278
附:奥地利国家条约的缔结(1995.5.15.) 281
阿拉伯国家的改革浪潮 288
五、巴格达条约组织(1955.11.21) 288
(一)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 288
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 290
力图扩大“生存空间”的以色列 292
阿拉伯联盟集体安全条约 295
(二)从中东司令部到中东防务组织 298
美国对中东的战略考虑 298
美英法商讨中东防务 301
美英关于中东防务的不同盘算 303
埃及拒绝参加和中东司令部的流产 307
艾奇逊-艾登会谈,改中东司令部为中东防务组织 311
美重新评价中东政策,首次提出填补真空 312
(三)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北层篱笆”战略 315
中东国家对中东防务组织的反应 315
杜勒斯出访中近东之一:会见埃及领导人 318
杜勒斯出访中近东之二:会见土、巴、伊领导人 322
实施“北层篱笆”战略的第一步:促使土巴结盟 325
埃及对“北层篱笆”的反应以及与伊拉克交恶 330
(四)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建立和美国的困境 334
伊拉克和土耳其缔结军事同盟 334
沙特的反对和埃—沙—叙阵线 335
英国加入巴格达条约 337
美英会谈中东防务 339
美对巴格达条约的思考 342
艾登访美,要求扩大巴格达条约 347
埃及不就范于美国,英要美采取果断行动 350
美国作出孤立埃及的决策——奥米茄行动计划 352
对孤立埃及持不同意见的拜罗德电报 354
美英就孤立纳赛尔协调对策 356
杜勒斯与国会议员谈中东局势 358
苏伊士事件后的巴格达条约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