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篇 震荡的序幕 25
第一章 农业文明与社会结构--震荡的立体背景与深层原因 25
第一节 春秋前、中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 25
(一)耕作技术的提高 26
(二)水利的灌溉 28
(三)铁器的使用 29
(四)土地的开垦 31
(五)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2
第二节 领主土地所有制的瓦解 34
(一)井田制的瓦解 34
(二)私有土地的出现 35
第三节 地主制生产关系的形成 38
(一)地主所有制的诞生 38
(二)租佃关系的形成 40
第二章 直接的震荡--阶级对抗 43
第一节 领主贵族对农奴和自由民的压迫 43
第二节 农奴和自由民的反抗 48
第三节 春秋前、中期农奴和自由民的反抗作用 51
第三章 震荡的折射--诸侯改革 53
第一节 齐国管仲的改革 53
(一)改革前的政局 53
(二)整顿社会结构 54
(三)选拔人才 55
(四)改革军制 56
(五)调整经济 57
(六)管仲改革的意义 58
第二节 晋文公改革 60
(一)春秋前期的晋国 60
(二)“通商宽农” 62
(三)修整等级制度 62
(四)“明贤良”和“信赏必罚” 63
(五)设置“大蒐礼” 64
(六)晋文公改革的意义 65
(一)楚庄王时期的改革 66
第三节 楚国的改革 66
(二)子木改革 67
第四节 郑国子产的改革 68
(一)“作封洫” 69
(二)“作丘赋” 69
(三)“铸刑法” 70
(四)“立谤政” 70
(五)子产改革的意义 71
第二篇 震荡的高峰 73
第一章 天子危机与英雄时代 73
第一节 周天子权力的衰落 74
(一)控制力丧失 74
(二)王畿缩小 75
(三)军事力削弱 77
第二节 齐桓公称霸 78
(一)尊王攘夷 78
(二)齐、鲁长勺之战 79
(三)平宋、安鲁、救燕、存邢、复卫 80
(四)齐楚会盟 81
(五)拥立周襄王和葵丘之盟 81
(六)齐桓公称霸的评价 82
(一)宋楚争霸 83
第三节 宋襄公称霸 84
(二)泓之战 84
第四节 秦穆公争霸 85
(一)秦晋争霸 85
(二)称霸西戎 86
第五节 晋文公称霸 87
(一)晋破狄和平定王室内乱 87
(二)城濮之战 89
(三)践土之盟 91
第六节 楚庄王称霸 92
(一)楚灭庸和问鼎中原 92
(二)邲之战 93
第七节 争霸的实质及其意义 94
第一节 大国和少数部族的融合 97
第二章 民族意识的觉醒 97
第二节 晋与“众狄”及赤狄的关系 99
第三节 晋国和戎政策的作用 101
第三章 英雄们的韬略 103
第一节 鞌之战和晋楚争霸 103
第二节 第一次弭兵之会 104
第三节 鄢陵之战及第二次弭兵之会 105
第一章 无奈的崩溃与必然的崛起 109
第三篇 整合的开始 109
第一节 中原各国领主政权的瓦解 110
第二节 卿大夫新兴势力的成长 114
(一)鲁国“三桓”的兴起 114
(二)齐国田氏的兴起 115
(三)晋国六卿的兴起 116
第二章 迷离的烽火烟云 120
第一节 领主贵族对农奴、自由民压迫的加重 120
第二节 农奴和自由民的暴动 121
第三节 “国人”暴动 126
第四节 春秋后期农奴和自由民的暴动作用 127
第三章 新时代的艰辛 129
第一节 鲁国“三分公室”、“四分公室” 129
(一)“三桓”夺权的初胜 129
(二)鲁国地主集团内部的斗争 131
第二节 田氏代齐 134
(一)田桓子的斗争策略 134
(二)田厘子“专齐政” 135
(三)田成子的夺权成功 136
第三节 晋国“六卿”夺权和“三家分晋” 138
(一)“六卿”夺权的初胜 138
(二)“六卿”的改革 141
(三)晋国地主夺权的成功 143
(四)晋国地主内部的兼并 145
(五)“三家分晋” 149
第四节 吴、越的兴起 149
(一)吴王阖闾的夺权和改革 149
(二)柏举大捷和攻入楚都 152
(三)吴破越和越王勾践的改革 153
(四)越灭吴和北上争霸 156
第四篇 整合的结晶 159
第一章 新观念新思想 159
第一节 领主贵族神权的衰落 159
第二节 唯物自然观的形成 160
第三节 新政治思想的产生 164
第一节 老子其人和著作 167
第二章 东方文化巨匠老子 167
第二节 阴阳的“道”说 177
第三节 名通的“德”说 190
第四节 直观的“玄览”说 199
第五节 辩证的“反者道之动”说 203
第三章 东方大圣贤孔子 216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和著作 217
第二节 孔子的仁政和德治 244
第三节 孔子的天命观和认识论 249
第四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253
第四章 孙武和计然 260
第一节 孙武和《孙子兵法》 260
第二节 计然和《计倪内经》 270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 275
第一节 数学和天文历法 275
第二节 建筑机械 278
第三节 医学 280
第一节 《春秋经》 283
第六章 史学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283
第二节 《左传》 285
(一)《左传》的性质和价值 285
(二)《左传》的作者和传世 290
第三节 《诗经》 295
第四节 《国语》 299
第五节 音乐舞蹈和美术 302
春秋大事年表 306
春秋各国世系表 323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