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凡例 1
概况 1
第一编 大事记 3
第二编 地理 53
第一章 行政建置 55
第一节 位置 县域 55
第二节 历史沿革 56
第三节 行政区划 60
第四节 村庄 乡镇 62
第二章 自然环境 74
第一节 地质 74
第二节 地貌 80
第三节 气候 物候 84
第四节 水文 96
第五节 土壤 102
第六节 植被 105
第七节 动物 107
第三章 自然灾害 109
第一节 旱灾 109
第二节 水灾 113
第三节 雹灾 115
第四节 霜冻 117
第五节 风灾 119
第六节 虫灾 119
第七节 地震 120
第八节 山崩 121
第三编 经济 123
第一章 综合经济 125
第一节 经济体制变革 126
第二节 计划 统计 131
第三节 科技 131
第四节 技术监督 139
第二章 农业 139
第一节 机构 143
第二节 土地 144
第三节 作物 146
第四节 农业机具 158
第三章 林业 160
第一节 机构 161
第二节 资源 161
第三节 林业生产 165
第四节 林业管理 167
第四章 水利水保 170
第一节 机构 170
第二节 水利 171
第三节 水土保持 176
第四节 水产 180
第五章 畜牧业 182
第一节 机构 182
第二节 品种 183
第三节 饲草 184
第四节 发展状况 185
第五节 饲养管理 189
第六节 畜病防治 190
第一节 概况 191
第六章 工业 191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 194
第三节 工业企业名录 195
第四节 食盐工业 200
第五节 煤炭工业 202
第六节 电力工业 204
第七节 食品工业 205
第八节 建材工业 207
第九节 机械工业 207
第十节 其它工业 208
第七章 交通 210
第一节 机构 210
第二节 道路 211
第三节 桥涵 213
第四节 运输 216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18
第八章 商业 219
第一节 集市贸易 221
第二节 私营商业 223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24
第四节 供销社商业 227
第五节 粮食购销 230
第六节 物资供应 232
第七节 对外贸易 233
第八节 物价 234
第九节 工商管理 236
第九章 邮电 238
第一节 邮政 238
第二节 电信 240
第十章 财政 税收 241
第一节 财政 244
第二节 税收 249
第三节 财务监督 251
第十一章 金融 252
第一节 机构 252
第二节 货币 253
第三节 存款 255
第四节 贷款 256
第五节 拨款 258
第六节 保险 258
第七节 有价证券 259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260
第一节 机构 260
第二节 城乡建设 261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68
第四编 政治 271
第一章 政权 273
第一节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73
第二节 人民政府 280
第三节 劳动人事 289
第四节 信访 档案 300
第二章 党派 团体 30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302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315
第三节 子洲县政协 316
第四节 群众团体 316
第五节 会道门 324
第一节 公安 326
第三章 政法 326
第二节 检察 329
第三节 法院 330
第四节 司法 334
第四章 军事 335
第一节 机构 336
第二节 驻军 337
第三节 兵役 339
第四节 民兵 341
第五节 战事 344
第五编 文化 347
第一章 教育 349
第一节 机构 349
第二节 学校教育 350
第三节 业余教育 359
第四节 教师队伍 361
第五节 经费与设备 363
第六节 教育制度 364
第二章 文化 365
第一节 概述 365
第二节 群众文化 367
第三节 图书 374
第四节 电影 375
第三章 体育 377
第一节 机构设施 37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378
第三节 学校体育 378
第四节 竞技体育 380
第四章 卫生 382
第一节 机构 384
第二节 医疗卫生队伍 386
第三节 疫病防治 387
第四节 爱国卫生 389
第五节 妇幼保健 389
第六节 中医事业 390
第五章 广播 新闻 电视 391
第一节 机构 391
第二节 广播 392
第三节 新闻 393
第四节 电视 394
第六章 文物 394
第二节 古文化遗址 395
第一节 文物保护 395
第三节 古建筑 397
第四节 石刻 399
第五节 古墓葬 400
第六节 收藏文物 400
第七节 革命文物 403
第六编 社会 405
第一章 人口 407
第一节 概述 407
第二节 人口构成 409
第三节 人口变动 415
第四节 人口普查 417
第五节 婚姻家庭 418
第六节 计划生育 420
第一节 民族 422
第二章 民族 姓氏 422
第二节 姓氏 423
第三章 宗教 424
第一节 道教 424
第二节 佛教 425
第三节 天主教 425
第四节 基督教 425
第四章 群众生活 426
第一节 农民生活 426
第二节 职工生活 429
第五章 社会福利 429
第一节 优抚 430
第三节 赈济救灾 431
第二节 复转军人安置 431
第四节 收容遣返 433
第六章 风俗 433
第一节 生活习俗 433
第二节 生产习俗 437
第三节 人生礼仪 438
第四节 节令 441
第五节 交往习俗 442
第六节 信仰习俗 443
第七节 游艺习俗 445
第八节 移风易俗 446
第七章 方言 448
第一节 概述 448
第二节 声母 韵母 声调 450
第三节 子洲话与普通话语言对应规律 454
第四节 词语 456
第五节 语法特点 463
第六节 语法例句 465
第七节 标音举例 466
第八节 推广普通话 472
第七编 人物 473
第一章 人物传 475
第二章 人物录 497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497
第二节 风范录 499
第三节 名人录 502
第四节 其他人物名录 510
第三章 人物表 512
第一节 模范人物表 512
第二节 党政军干部、科技、文艺人物表 518
第八编 杂录 529
第一章 艺文 531
第一节 文献 531
第二节 有关志书辑录 539
第三节 碑记 墓志 540
第四节 诗歌 543
第五节 散文 551
第六节 谚语 553
第七节 对联 554
第二章 奇闻轶事 555
第一节 丁田制 555
第二节 传说奇事 556
第三章 子洲县文化大革命实录 558
编纂始末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