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涂长望生平 3
气象科学论文 6
中国之雨量与世界天气 6
我国的水灾可以避免吗? 15
中国雨量区域的分类 19
中国低气压的成因与来源 29
中国气候区域 37
长期天气预告的物理基础 57
峨嵋山之雨量 66
东亚活动中心与中国水旱灾的关系 77
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 93
1931年大水和1934年大旱与东亚活动中心的关系 113
大气运行与世界雨量之关系 125
南京最低温度之预测 132
长江流域雨量的相互关系 143
中国气流与面之初步探讨 147
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 160
预测长江水文初步探讨 210
Koeppen范式的中国气候区域 221
中国之气团 230
中国高空气候的初步探讨 255
气团分析与天气范式 265
中国冬季温度之长期预告 277
太阳黑子与今夏的旱荒 286
中国夏季风之进退 289
中国气候对数种疾病死亡率影响之初步研究 299
明代(1370--1642)水旱灾周期的初步探讨 305
华中之重要农作与气候 311
农业气象之内容及其研究途径述要 314
三十年来长期天气预报之进步 326
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的问题 345
呈报周恩来总理关于筹建全国气象事业的意见书 349
关于气象工作的讲话和气象科普著作 349
关于全国气象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 350
三年来我们做了些什么?将来准备怎样做? 355
为转移建制致各级气象组织暨各台站全体同志的一封信 360
为开展技术革新的研究工作而奋斗 363
1956年气象工作任务 366
关于气象事业12年发展远景及1956--1957年主要任务的报告 369
在全国气象工作会议上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380
发展气象事业,为国家建设服务 384
关于向科学进军的问题 386
使中国的气象业务在12年内赶上或超过国际水平 390
在五国气象会议上的开幕词 393
五国气象会议闭幕词 395
关于气象工作的15年远景规划 398
气象科学在国民经济上的应用 402
关于中国气象科研工作 405
全国气象台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开幕词 408
发展中的我国气象事业 413
为农业服务的气象工作 416
人造卫星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 418
气象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总结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方针任务 420
关于如何提高基层气象台(站)预报准确率的问题 424
社会科学及有关著作 427
与张印堂先生商榷中国人口问题之严重 427
读邱吉尔战时言论集 432
空军在现代战争之地位 436
建立世界科学院之必要性 442
科学的危机和科学工作者的任务 444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446
我们在和平战线上打了一个大胜仗 448
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斗争的目标与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成就 452
涂长望著作和讲话目录 459
后记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