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现实主义法律运动与中国法制改革 5
1-1 什么是现实主义法律运动 5
1-1-1 概念与定义的辨析 5
1-1-2 欧洲的现实主义法律思想 11
1-1-3 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律思想 14
1-1-4 斯堪的纳维亚的法律现实主义 17
1-1-5 现实主义法律运动与法律现实主义 19
1-2-1 社会、历史根源 21
1-2 现实主义法律运动的根源 21
1-2-2 人文根源 28
1-2-3 中国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再反思 40
1-3 现实主义法律运动的基本主张 47
1-3-1 法律的工具性 47
1-3-2 价值的相对性 52
1-3-3 司法能动性 58
1-3-4 行政权的合理性 61
1-4-1 现实主义法律运动的影响 65
1-4 现实主义法律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65
1-4-2 现实主义法律运动与中国法制改革 70
第二章 法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5
2-1 变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5
2-1-1 现代化战略与变法 75
2-1-2 变法模式的特点 82
2-2 变法模式与法律体系的风险 88
2-2-1 风险的根源 88
2-2-2 变法模式与法律体系的风险 92
2-3-1 变法模式与自发模式的结合 95
2-3 变法风险的克服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 95
2-3-2 变法模式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106
2-4 公、私法关系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17
2-4-1 公、私法关系的历史演变 117
2-4-2 公、私法进分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24
第三章 法制改革与行政权的合理定位 128
3-1 法治与行政自由裁量权 128
3-1-1 行政权的历史沿革 128
3-1-2 法治与行政自由裁量权 132
3-2-1 行政立法的历史沿革 138
3-2 法治与行政立法权 138
3-2-2 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 143
3-2-3 行政立法权与法治原则的演进 146
3-3 我国的行政立法权及法治行政的改革方向 157
3-3-1 我国行政立法的地位与作用 157
3-3-2 我国对行政立法权的法律控制方式 159
3-3-3 我国法治行政的发展方向 165
第四章 法制改革与开放的司法制度 179
4-1-1 司法独立的双重含义 181
4-1 司法独立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181
4-1-2 我国的司法独立观念及其误区 186
4-1-3 司法独立的客观依据 189
4-1-4 我国司法独立的实现途径 191
4-2 司法开放性是司法权威和独立的最终力量来源 193
4-2-1 司法开放的含义及必要性 193
4-2-2 司法开放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195
4-2-3 司法开放的制度保障 199
4-2-4 司法开放面临的两难问题 211
4-3-1 司法能动性的含义及存在根据 212
4-3 司法能动性是司法独立和司法开放的条件 212
4-3-2 司法能动性的实现形式 217
第五章 法制改革与法律教育目标的实现 229
5-1 法律教育的目标 229
5-1-1 法律教育的双重性 229
5-1-2 法律实践训练与法律理论学习 233
5-1-3法律知识教育与普通常识教育 240
5-2 中国法律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 247
5-2-1 中国法律教育的主要问题 247
5-2-2 中国法律教育的改革方向 255
我国公民权利立法的深层问题与选择 265
附录 265
互联网对传统法治的挑战 275
宪法解释模式及主要原则 285
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能动性 301
论行政诉中的法律问题 316
论国家赔偿的过错责任原则 331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权的配置 347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话 361
主要参考书目 371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