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篇 建置沿革 29
第一章 建县 29
第一节 归属 29
第二节 县城 32
第二章 境域 33
第一节 建国前 33
第二节 建国后 34
第一节 明清时期 35
第三章 政区 3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 39
第四章 乡镇概况 43
第一节 珙泉镇 43
第二节 巡场区 44
第三节 孝儿区 48
第四节 底洞区 52
第五节 上罗区 54
第六节 洛表区 57
第一节 地质 64
第二篇 自然地理 64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矿藏 64
第二节 地貌 69
第三节 矿藏 71
第二章 气候 74
第一节 气温 75
第二节 降水 75
第三节 日照 77
第四节 蒸发 77
第六节 风云 78
第五节 湿度 78
第三章 水文 79
第一节 地表水 79
第二节 地下水 82
第四章 土地 8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83
第二节 土壤 84
第五章 植被 植物 动物 88
第一节 植被 88
第二节 植物 89
第三节 动物 91
第一节 地质灾害 92
第六章 自然灾害 92
第二节 气象灾害 93
第三节 病虫害 98
第三篇 人口 100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100
第一节 数量 100
第二节 分布 10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8
第一节 姓氏 民族 108
第二节 年龄 110
附:长寿、百岁老人 111
第三节 性别 113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 115
第五节 文化 116
第六节 行业 职业 117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19
第一节 计划生育 119
第二节 优生 优育 121
第四篇 综合经济 122
第一章 经济综述 122
第一节 经济概况 122
第二节 经济结构 130
第三节 经济效益 135
第二章 人民生活 138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138
第二节 农民生活 141
第三章 综合管理 144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44
第二节 统计管理 148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50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153
第五节 标准计量 158
第六节 物资管理 159
第七节 审计 监督 161
第八节 国士管理 162
第五篇 农业 164
第一章 农业体制 164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164
第二节 农民集体所有制 166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167
第二章 种植业 169
第一节 生产条件 169
第二节 粮经作物 173
第三节 农技推广 176
第一节 林业资源 182
第三章 林业 182
第二节 林业生产 184
第三节 国际粮援工程造林 187
第四节 林场 189
第五节 林政 190
第六节 木材经营 192
第四章 畜牧业 195
第一节 畜牧生产 195
第二节 品种改良 196
第三节 饲料 197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98
第一节 水利建设 202
第五章 水利电力 202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 205
第三节 小水电建设 206
第四节 机电提灌 207
第五节 主要水电工程简介 208
第六节 养鱼 209
第六章 蚕桑 210
第一节 栽桑 211
第二节 养蚕 212
第三节 蚕茧收购 213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15
第七章 农村经济管理 21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15
第三节 农经服务 219
第六篇 乡镇企业 222
第一章 企业形式 223
第一节 乡办企业 223
第二节 村办企业 223
第三节 组(社)办企业 224
第四节 联办企业 224
第二章 行业种类 225
第一节 矿产业 225
第五节 户办企业 225
第二节 水电业 227
第三节 建材业 228
第四节 加工业 229
第五节 种植 养殖业 232
第六节 农具 农机修配 233
第七节 运输 装卸 234
第八节 建筑业 235
第九节 商业 饮食服务业 235
第十节 其他 236
第二节 社会效益 240
第三章 效益 240
第一节 经济效益 240
第四章 管理 241
第一节 劳动管理 241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42
第三节 质量管理 245
第四节 安全管理 245
附:典型乡村企业简介 246
第七篇 工业 249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49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49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50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50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51
第一节 煤炭工业 251
第二节 冶金工业 252
第三节 化学工业 253
第四节 电力工业 254
第五节 建材工业 256
第六节 造纸 印刷 257
第七节 农机具工业 258
第八节 食品工业 259
第九节 其他工业 261
附:部分厂矿简介 266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6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67
第二节 质量管理 268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68
第四节 安全管理 269
第八篇 煤炭 270
第一章 煤矿资源 270
第一节 勘探 270
第二节 无烟煤分布与储量 271
第四节 煤炭质量分析 274
第三节 烟煤分布与储量 274
第五节 资源管理与保护 275
第二章 煤炭工业 276
第一节 开采 276
第二节 储运 282
第三节 销售 283
第四节 安全生产 284
第五节 综合利用 288
第六节 效益 288
第一节 芙蓉矿务局 290
第三章 重点煤矿简介 290
第二节 芙蓉煤矿 291
第三节 大田煤矿 291
第四节 附城煤矿 292
第五节 大云煤矿 293
第六节 鞍子村煤矿群 294
第九篇 交通运输 295
第一章 交通 295
第一节 道路 296
第二节 桥梁 302
第三节 车站 306
第四节 航道 渡口 307
第二章 运输 309
第一节 陆运 309
第二节 水运 313
第三章 管理 314
第一节 运输管理 315
第二节 公路养护 315
第三节 安全 监理 317
第一节 驿铺(站) 319
第二节 邮电局 319
第十篇 邮电 319
第一章 机构 319
第三节 区乡邮电机构 320
第二章 邮电网络 320
第一节 邮路 320
第二节 线路 322
第三章 邮电业务 323
第一节 邮件 323
第二节 机要通信 325
第三节 汇兑 325
第四节 报刊发行 325
第六节 电报 326
第五节 集邮 326
第七节 电话 327
第四章 邮电管理 32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29
第二节 业务管理 330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 环保 332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32
第一节 街道 333
第二节 房屋 334
第三节 公用事业 335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38
第一节 场镇 339
第二节 农村 343
第三章 建筑业 344
第一节 队伍 344
第二节 技术 345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47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47
第二节 污染治理 348
第五章 建设管理 350
第一节 城镇规划 350
第二节 建筑管理 351
第三节 房产管理 352
第十二篇 商业 353
第一章 商业体制 353
第一节 私营 个体商业 353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354
第三节 合作商店 354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 355
第五节 国营商业 356
第二章 集市贸易 357
第一节 集市 357
第二节 交易 358
第一节 生猪 359
第三章 农产品收购 359
第二节 苎麻 360
第三节 烟叶 361
第四节 食糖 361
第五节 柑桔 362
第六节 中药材 362
第四章 商品购销 363
第一节 生产资料 363
第二节 针纺 百货 366
第三节 副食品 367
第四节 五金 交电 化工 371
第五节 医药 372
第六节 日用杂品 372
第七节 废品回收 372
第五章 外贸商品 374
第一节 茶叶 374
第二节 畜产品 香料油 374
第六章 饮食 服务 375
第一节 饮食业 375
第二节 服务业 376
第一节 市场购销 379
第一章 粮食购销 379
第十三篇 粮油业 379
第二节 粮食征购 380
第三节 粮食销售 383
第四节 粮食议购议销 386
第二章 油料、油脂购销 387
第一节 油料收购 387
第二节 油脂销售 388
第三节 油脂、油料议购议销 389
第一节 调运 390
第三章 粮油储运 390
第二节 储藏设施 392
第三节 保管 393
第四章 加工 394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94
第二节 油料加工 395
第三节 饲料加工 396
第五章 管理 396
第一节 经营管理 396
第二节 票证管理 397
第一章 财税体制 399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99
第十四篇 财政 税务 399
第二节 税务体制 400
第二章 财政收支 401
第一节 财政收入 401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06
第三节 收支平衡与结余负债 409
第三章 财政管理 410
第一节 预算管理 410
第二节 财务管理 412
第三节 公产管理 414
第四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415
第四章 税务 416
第一节 农业税 416
第二节 工商税 419
第三节 税务稽征 423
第四节 税收检查 424
第五章 债券 424
第一节 公债券 424
第二节 国库券 425
第十五篇 金融 427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27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427
第二节 银行 428
第三节 保险公司 429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430
第二章 货币 431
第一节 币种 431
第二节 货币管理 434
第三节 货币流量 435
第三章 存储 438
第一节 单位存款 438
第二节 城乡储蓄 440
第一节 民间借贷 445
第四章 信贷 445
第二节 工商业贷款 446
第三节 农业贷款 450
第四节 基本建设贷款 452
第五节 信托放款 453
第五章 结算 454
第一节 现金结算 455
第二节 转帐结算 455
第六章 保险业务 457
第一节 承保 457
第二节 理赔 45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59
第十六篇 政党 群团 459
第一章 共产党 459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 467
第三节 重要决策 470
第四节 党务工作 473
第五节 纪律检查 482
第二章 国民党 483
第一节 临时县党部(左派) 483
第二节 县党部 484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85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486
第三章 民社党 487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88
第一节 工会 488
第二节 农协会 490
第三节 妇女会 491
第四节 共青团 493
第五节 工商联 495
第六节 科协会 496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委员会 496
第二节 临时参议会 497
第一节 议、参事会 497
第一章 议会 497
第十七篇 政权 497
第三节 参议会 498
附:参议员选举及国大代表竞选 49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500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00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0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505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08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 511
第三章 政府 511
附:民国乡、镇民代表大会 511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514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524
第十八篇 人民政协 526
第一章 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 526
第一节 历届会议 526
第二节 会务活动 527
第二章 县政办 529
第一节 政协机构 529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30
第一章 公安 537
第十九篇 政法 537
第一节 户籍管理 538
第二节 治安管理 539
第三节 消防管理 543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544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545
第六节 监所 545
第七节 地、富分子摘帽 546
第二章 检察 546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47
第二节 经济检察 547
第四节 监所 劳改检察 548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48
第三章 审判 549
第一节 刑事审判 550
第二节 民事审判 550
第三节 经济审判 55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51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52
第二节 人民调解 552
第三节 公证 律师工作 554
第五章 案件复查 554
第一节 救济 556
第二十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556
第一章 民政 556
第二节 优抚 559
第三节 退役安置 561
第四节 婚姻登记 562
第五节 殡葬改革 562
第二章 劳动 564
第一节 就业 调配 564
第二节 劳动工资 565
第三节 劳动保险、保护 566
第五节 工人退休、退职 567
第四节 安全生产 567
第三章 人事 569
第一节 干部录用、调配 569
第二节 干部劳动锻炼 571
第三节 考核 奖惩 571
第四节 工资 福利 572
第五节 干部离、退休 573
第二十一篇 重大政事纪要 574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后 574
第一节 辛亥革命 574
第二节 护国讨袁 575
第二节 抗日救亡 576
第二章 “川政”统一前后 576
第一节 农民运动 576
第三节 “国大代表”竞选 577
第四节 禁烟 578
第三章 建国初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579
第一节 珙县解放 新政权建立 579
第二节 征粮 剿匪 579
第三节 清匪 反霸 减租 退押 580
第四节 抗美援朝 580
第五节 肃毒运动 581
第六节 土地改革 582
第七节 “三反” “五反” 583
第八节 普选 584
第九节 社会主义改造 585
第十节 肃反 588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589
第一节 整风 反右派 589
第二节 “大跃进” 589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591
第四节 “反右倾” 591
第六节 调整国民经济 592
第五节 干部甄别与右派摘帽 592
第七节 社教运动 593
第八节 农业学大寨 595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596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 600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600
第二节 贯彻新时期总路线 601
第三节 落实政策 602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603
第五节 民主与法制建设 607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608
第一节 团练局 610
第二节 国民兵团部 610
第二十二篇 军事 610
第一章 军事机构 610
第三节 军事科 611
第四节 防空机构 611
第五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612
第六节 县武装部 612
第二章 兵役 614
第一节 募兵 614
第二节 国民兵征集 614
第四节 义务兵 615
第三节 志愿兵 615
第三章 驻军 616
第一节 明清屯兵 616
附:预备役登记 616
第二节 民国政府军 617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 618
第四章 地方武装 618
第一节 团练队 618
第四节 民众自卫总队 619
第五节 县大队 区中队 619
第三节 警察中队 619
第二节 保商队 619
第六节 县中队 620
第七节 民兵 620
第五章 重要兵事 621
第一节 明清时期 6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623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 627
第二十三篇 教育 633
第一章 普通教育 633
第一节 书院 私塾 633
附:珙泉镇第一幼儿园简介 634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34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35
附:珙泉镇第一小学简介 639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39
附:珙县中学简介 642
第二章 专业教育 645
第一节 简易师范 645
第二节 职业中学 645
第一节 民众教育 646
第三章 成人教育 646
第四节 卫生进修校 646
第三节 技工校 646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 647
第三节 职工教育 648
附: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珙县分校简介 649
第四章 教师 650
第一节 来源 650
第二节 待遇 650
第三节 培训 652
附:珙县教师进修校简介 653
第一节 体制 654
第五章 管理 654
第二节 经费 655
第三节 设施 656
第六章 勤工俭学 657
第二十四篇 文化 广播 电视 659
第一章 机构 659
第一节 文化馆 659
第二节 图书馆 659
第三节 广播站 660
第四节 电影公司 660
第二章 文化艺术 661
第一节 文艺宣传 661
第五节 新华书店 661
第六节 川剧团 661
第二节 群众文艺 664
第三节 图书 669
第三章 电影 戏剧 670
第一节 电影 670
第二节 戏剧 672
第四章 广播电视 673
第一节 广播 673
第一节 文物 675
第五章 文物胜景 675
第二节 电视 675
第二节 胜景 680
第二十五篇 悬棺葬 682
第一章 形制 分布 682
第一节 形制 682
第二节 分布 683
第二章 悬棺岩画 688
第一节 人物画 690
第二节 动物画 694
第三节 武器画 696
第四节 符号 图案画 699
第三章 发掘 保护 702
第一节 发掘 702
第二节 保护 704
第四章 旅游 开发 705
第一节 宣传 705
第二节 学术讨论会 705
第三节 参观考察 706
第二十六篇 卫生 医药 707
第一章 机构 708
第一节 县、区、乡医院 708
第四节 妇幼保健站 709
第二节 厂矿医院及卫生所、室 709
第三节 卫生防疫站 709
第五节 医药公司 710
第二章 医务 712
第一节 中医 712
第二节 西医 714
附:芙蓉矿务局职工医院简介 71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16
第四节 护理 716
第五节 医务人员培训 716
第一节 公共卫生 719
第三章 卫生防疫 719
第二节 饮食卫生 720
第三节 学校卫生 721
第四节 厂矿卫生 722
第五节 疫病防治 722
第四章 妇幼保健 726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26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26
第五章 医政管理 727
第一节 卫生经费 727
第二节 医院管理 728
第三节 医疗制度 729
第六章 医药 器械 731
第一节 中药 731
第二节 西药 736
第三节 医疗器械 736
第四节 药品管理 737
第二十七篇 科技 739
第一章 机构 组织 739
第一节 科研机构 739
第二节 科技团体 740
第一节 专业科技人员 742
第二章 科技队伍 742
第二节 民间技术人员 743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743
第三章 科技工作 745
第一节 科普活动 745
第二节 科技推广 747
第三节 科技服务 750
第四章 科技成果 751
第一节 科研项目 751
第二节 获奖项目 752
第三节 科技论文 753
第一节 机构 756
第二十八篇 体育 756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 756
第二节 设施 757
第二章 群众体育 758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758
第二节 农民体育 760
第三节 职工体育 760
第三章 学校体育 762
第一节 体育课 762
第二节 课外活动 763
第一节 师资、裁判培训 764
第四章 人才培训 764
第二节 业余体校培训 765
第五章 竞赛 767
第一节 县办运动会 767
第二节 参加县外竞赛 768
第二十九篇 苗族 773
第一章 苗族概况 773
第一节 族源 迁徒 773
第二节 苗民分布 774
第三节 苗姓 婚姻 家庭 775
第一节 政治 777
第二章 政治 经济 777
第二节 经济 778
第三章 文化 卫生 780
第一节 语言 文字 780
第二节 民族教育 782
第三节 文艺 783
第四节 蜡染 工艺 788
第五节 体育 789
第六节 医药卫生 790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91
第四章 习俗 791
第二节 嫁娶 葬祭 礼仪 793
第三节 信仰 禁忌 796
第三十篇 社会风俗 798
第一章 民俗 798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98
第二节 生产习俗 803
第三节 庆吊 804
第四节 节日 806
第五节 陋习 禁忌 迷信 808
第六节 良好风尚 810
第一节 语音 813
第二章 方言 813
第二节 词汇 816
第三节 语法 819
第四节 俗语 谚语 歇后语 821
第三章 宗教 823
第一节 道教 823
第二节 佛教 824
第三节 基督教 824
第四节 伊斯兰教 825
第四章 宗族 825
第一节 家庭 825
第二节 家族与宗祠 826
第五章 祀神与庙会 827
第一节 祀神 827
第二节 庙祭与庙会 829
第六章 帮会 会道门 831
第一节 帮会 831
第二节 会道门 834
人物 836
一 传记 836
牟君平 836
杨惠安 837
袁海扬 袁廷扬 838
黄培元 838
龚佐新 841
吴必鼎 842
李国钊 842
王肇修 843
戴元淮 844
夏耀堂 845
王仿钦 846
刘治国 847
李有钊 847
袁缉熙 849
何成湘 850
李蕙仙 852
王颂咸 853
张玉麟 854
袁鉴承 854
何曼修 855
二 事略 856
三 英名录 869
土地革命战争牺牲烈士 869
抗日战争阵亡将士 869
征粮剿匪牺牲烈士 870
解放战争牺牲烈士 870
抗美援朝牺牲烈士 873
社会主义建设牺牲烈士 877
抗洪救灾牺牲烈士 879
平息叛乱牺牲烈士 879
援越抗美牺牲烈士 880
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烈士 880
附录 882
一 文存 882
布告、文件选 882
张公去思碑记 886
旧《珙县志》序选 887
二 文艺作品 889
本籍人士诗词、楹联选 889
论文选 895
三 杂录 898
考释 898
奇闻异事 902
珙县部门志(情)、分志初稿、 乡镇志存目 904
新编《珙县志》历次机构及人员 906
编后记 908
跋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