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 近代革命史的新起点 17
1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17
2 新启蒙,新力量 20
3 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撼中国大地 22
4 伟大的开端 25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8
1 结论:走俄国人的路 28
2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34
3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9
4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41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 45
1 国共两党首次携手 45
2 “五卅”反帝大风暴 51
3 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争 55
4 同国民党右派的较量 57
5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60
四 大革命从胜利到失败 64
1 势如破竹的北伐战争 64
2 迅猛异常的工农运动 67
3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70
4 蒋介石集团的背叛 75
5 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 78
五 土地革命的兴起 82
1 武装反抗的枪声 82
2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87
3 星星之火势成燎原 93
4 “分田分地真忙” 99
5 “围剿”与反“围剿” 106
六 危机与转折 115
1 王明是怎样上台的? 115
2 毛泽东、刘少奇被撤职 120
3 红军的溃败和长征 126
4 遵义:历史的转折点 132
七 谱写联合抗日的乐章 139
1 陕北大本营奠基 139
2 推动抗日民主新浪潮 144
3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49
八 民族危亡,全面抗战 157
1 “卢沟桥事变” 157
2 国共两党再次握手 159
3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162
4 “到敌人后方去!” 165
九 持久抗战的中流砥柱 173
1 解放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173
2 磨擦与反磨擦 180
3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189
4 “三三制”政权与减租减息 194
5 延安整风与大生产 202
十 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08
1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208
2 解放区的大反攻 210
3 抗日战争的胜利 213
十一 争取和平民主 216
1 战后的世界和中国 216
2 毛泽东赴重庆 220
3 昼夜兼程进军东北 225
4 准备自卫战争 229
十二 国共大决战 232
1 “蒋军必败,我军必胜” 232
2 三路大军逐鹿中原 240
3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244
4 “第二条战线” 249
十三 新中国的诞生 257
1 三大战役 257
2 “和平”骗局的破产 263
3 百万雄师下江南 266
4 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升起 269
十四 巩固新生的共和国 275
1 红旗插遍全中国 275
2 争取财经好转的努力 277
3 边打、边稳、边建 284
4 “三反”、“五反”运动 290
5 建国后的第一次整党 295
十五 全面过渡的蓝图 301
1 “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301
2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06
3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310
4 第一个五年计划 313
5 粉碎高、饶反党分裂阴谋 316
十六 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321
1 三大改造的全面展开 321
2 全国社会主义高潮 327
3 经济建设的成就 333
十七 开始探索建设道路 337
1 走自己的路 337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里程碑 340
3 探索的最初成果 350
十八 探索中的曲折 357
1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建设总路线 357
2 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运动 361
3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363
4 九个月的纠“左” 366
5 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 371
十九 在调整中继续探索 379
1 指导方针的转变 379
2 大刀阔斧的调整 386
3 国民经济走出困境 392
4 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 398
5 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的发展 404
6 十年建设的成就 416
二十 全国大动乱 419
1 批判《海瑞罢官》 419
2 炮打司令部 425
3 “一月风暴”和夺权狂潮 433
4 正气凛然的“二月抗争” 436
5 共和国主席蒙冤 441
二十一 林彪集团的崛起与覆灭 446
1 林彪集团登上权力顶峰 446
2 设立国家主席之争 450
3 折戟沉沙 454
4 周恩来致力纠“左” 461
5 江青等四人结帮 466
二十二 全面整顿与“四人帮”垮台 470
1 “批林批孔”与“组阁”风波 470
2 全面整顿的展开与中途夭折 475
3 人民的怒吼 484
4 十月的春雷 489
5 灾难后的反思 495
二十三 从十年动乱中走出 501
1 走向新时期 501
2 “两个凡是”对纠“左”的阻碍 506
3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洋冒进” 512
4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516
二十四 全面地拨乱反正 524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24
2 新八字方针的确立 530
3 解放思想与拨乱反正 537
4 重申四项基本原则 543
5 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548
二十五 改革开放的交响曲 556
1 改革的突破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556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横向拓展 561
3 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567
4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575
二十六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航程 583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经济建设为中心” 583
2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589
3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93
附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领导机构和领导人 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