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上篇:「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在西方所引起的争论 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点 5
(二).列宁及苏联共产党、史学界的有关争论 11
(三).威特福格尔的「东方专制」与「水利文明」论 17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梅洛蒂论世界多线发展与东方「官僚集产主义」 29
中篇:「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在中国所引起的争论 38
(五).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大论争 38
a.大论争的国内、国际背景 39
b.大论争的重大文化历史意义 48
c.大论争的具体内容 50
(六).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维新路径」与「土地国有」论 55
(七).中国史学界近三十多年来关於传统土地所有制的争论 73
(八).吴大琨近年关於「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 86
下篇:中国发展形态论 99
(九).「中国生产方式」与「血缘脐带」 99
(十).族长役使制与奴隶制混合结构 103
(十一).氏族封建制与家族本位抬头 109
(十二).中央专制与土地私有地主制(上)——土地商品化与租佃关系 114
(十三).中央专制与土地私有地主制(中)——中国式「中古」特殊性 121
(十四).中央专制与土地私有地主制(下)——「国有均田」、小自耕农与其他补充形态 126
注释 130
附录 140
(一).关於中国文化结构研究的讨论——评金观涛、刘青峰的《兴盛与危机》与《在历史的表象背後》 140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发展方向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