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论 1
第一章 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 23
第一节 80年代教育投资的国际平均水平 24
一、教育投资水平的经济计量模型 24
二、模型的评价和预测 27
第二节 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合理比例 30
一、探讨公共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合理比例的困难 30
二、合理的财政支出比例与公共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合理比例的间接推算 32
三、80年代公共教育经费与财政支出之间关系的评价 34
四、现实条件下公共教育经费对财政支出的合理比例 36
第二章 义务教育年限的国际比较 38
第一节 世界义务教育年限的发展趋势 39
一、几点说明 39
二、亚、非、欧、美、大洋洲实行义务教育的情况 40
三、亚、非、欧、美、大洋洲的义务教育年限 44
一、影响义务教育年限的因素分析 58
第二节 义务教育年限的经济计量模型 58
二、义务教育年限的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 59
三、义务教育年限及其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 62
四、中国与世界义务教育年限发展趋势的比较 70
第三章 普通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 72
第一节 普通教育经费国际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72
一、普通教育经费国际比较的概念 72
二、研究方法 73
一、影响普通教育经费总规模的因素分析 74
第二节 普通教育经费总规模的国际比较 74
二、普通教育经费总额经济计量模型 75
三、普通教育经费变动的数量规律性 77
四、普通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 78
五、对中国普通教育经费的评价 79
第三节 普通教育生均经费的国际比较 80
一、普通教育生均经费的经济计量模型 80
二、普通教育生均经费变动的数量规律性 83
三、各国普通教育生均经费的比较 84
四、对中国普通教育生均经费的评价 85
第四章 高等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 87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88
一、影响高教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因素分析 88
二、高等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经济计量模型 89
三、非经济因素对高等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影响 92
四、对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评价 93
第二节 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国际比较 95
一、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经济计量模型 95
二、对中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评价 103
第五章 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 106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比例的定量分析 106
一、经济计量模型 106
二、高等教育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比例的数量规律性 108
三、原因分析 109
四、对中国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的评价 111
五、世界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的按区域分组研究 112
一、变量选取 113
第二节 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的统计分析 113
二、相关分析 114
三、回归分析 116
四、结论 117
第六章 教育规模的国际比较 118
第一节 高等教育规模的国际比较 119
一、国际高等教育规模的一般状态 119
二、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比较 124
三、关于大学生数占大中小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126
一、关于中等教育规模 127
第二节 普通教育规模的国际比较 127
二、关于初等教育规模 128
第三节 我国三级教育规模现状的分析与合理发展规模的探讨 129
一、现状分析 129
二、我国三级教育合理发展规模的探讨 131
第七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式 134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在80年代的发展形式 134
一、“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 134
二、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趋势 137
一、“外延式”发展与高等学校的规模和布局 141
第二节 “外延式”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141
二、“外延式”发展与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143
三、对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成本行为的模拟及其结果 148
四、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战略 152
第八章 狭义的家庭智力投资研究 154
第一节 家庭教育支出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数量分析 155
一、指标与样本 155
二、年人均家庭教育支出的时间序列分析 155
三、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的时间序列分析 158
四、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的横断面分析 160
五、山东省家庭教育支出的各项比例分析 162
第二节 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的对策 164
一、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的可能性 164
二、开征城镇居民收入教育费附加 164
三、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宏观管理 166
第九章 广义的家庭智力投资研究 168
一、理论框架 169
第一节 家庭收入同家庭文化教育支出的数量关系 169
二、实证结果 171
三、分析与结论 172
第二节 家庭文化教育支出同家庭其它各项支出的数量关系 174
一、因子分析 175
二、各项家庭支出的相关分析 177
三、各项家庭支出对家庭收入的弹性比较 186
第三节 本期家庭文化教育支出同下一轮家庭收入的数量关系 189
一、概念模型的建立 190
二、变量选取与参数估计 196
三、形式模型 200
四、方案设计与仿真模拟 202
五、仿真结果分析 204
第十章 教育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定量分析 211
第一节 建立研究模型的理论依据 211
一、教育对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211
二、“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问题 213
三、劳动报酬制度问题 214
四、关于“无形劳动投入”的基本假设 216
一、关于模型的变量选取与因素分析 217
第二节 模型的设定、估计与评价 217
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219
三、模型函数形式的确定 220
四、模型的估计与评价 220
第三节 教育通过“无形劳动投入”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223
一、职工平均受教育水平对工作满意程度、工作努力程度以及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223
二、工作要求与职工受教育年限的不匹配对工作满意程度、工作努力程度以及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227
三、教育对工作满意程度、工作努力程度以及企业生产的综合影响 230
一、研究的目的 234
第十一章 再论教育水平对企业职工工作满意程度的影响 234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234
二、理论框架 235
三、定义变量 236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程序 240
一、研究对象 240
二、研究工具 241
三、研究过程 244
一、对研究对象的一些统计描述 247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247
二、教育水平和工作奖励之间的关系 250
三、工作奖励和工作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 252
四、教育水平和工作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 255
五、研究的结论 259
第十二章 中等、高等教育教师供求模型 260
第一节 仿真模型的总体结构 261
一、概述 261
二、仿真模型主体反馈环的构造 262
一、教师需求子系统 266
第二节 仿真模型 266
二、教师供给子系统 275
第三节 仿真模型信度测试与仿真试验 282
一、仿真模型信度测试 282
二、仿真试验 288
第四节 仿真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288
一、高等教育仿真结果分析 288
二、中等教育仿真结果分析 292
三、政策建议 296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