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震 13
第一章 清朝以前的地震 13
第二章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地震 88
第二篇 地震地质 119
第一章 地壳深部结构 119
第一节 地壳分层结构 119
第二节 地壳厚度 119
第三节 结晶基底 120
第二章 地震构造 120
第一节 鄂西北地震构造区 120
第二节 鄂西南地震构造区 120
第三节 江汉地震构造区 121
第四节 鄂东北地震构造区 121
第五节 鄂东南地震构造区 121
第三章 活动断裂 122
第一节 北西(北西西)向断裂 122
第二节 北东(北北东)向断裂 124
第三节 北北两向断裂 127
第四章 新构造活动 128
第一节 新构造类型 128
第二节 新构造分区 131
第三篇 地震区划和烈度鉴定(复核) 135
第一章 地震区划 135
第一节 中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 135
第二节 湖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100万)的编制 136
第三节 鄂西三峡地区新的地震区划图(1:50万)的编制 141
第二章 烈度鉴定(复核) 142
第一节 重要工程烈度鉴定与复核 142
第二节 一般工程烈度鉴定或复核 145
第四篇 地震监测 157
第一章 地震台站(网)监测 157
第一节 国家基准台 157
第二节 国家基本台 158
第三节 区域地震台 160
第四节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地震台 162
第五节 水电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地震台 165
第六节 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地震台 166
第七节 地方地震台(站) 166
第二章 群众业余监测 169
第一节 地震观测点 169
第二节 地下水观测点 170
第三节 简易仪器测报点 170
第四节 宏观点(哨) 173
第三章 形变、重力流动监测 173
第一节 垂直形变测量 173
第二节 水平形变测量 176
第三节 重力测量 178
第四章 跨省区地震监测 181
第五篇 地震科技研究 185
第一章 研究项目 185
第一节 地震活动性研究 185
第二节 地震地质研究 186
第三节 现代地壳形变研究 192
第四节 重力测量研究 195
第五节 地震前兆与综合预测预报研究 197
第六节 地壳测深研究 200
第七节 水诱发地震研究 200
第八节 工程抗震研究 203
第九节 地震观测仪器研制 204
第十节 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209
第二章 科技成果 210
第三章 学术活动与交流 246
第一节 国内主要学术活动 246
第二节 国际学术交流 248
第三节 学术团体 253
第六篇 地震机构和管理 255
第一章 机构沿革 255
第一节 专业地震机构 255
第二节 企业、事业与地方地震机构 264
第二章 地震书业管理 266
第一节 地震科研管理 266
第二节 观测网点管理 276
第三节 震情管理 279
第四节 科技人员管理 286
第五节 物资管理 289
第六节 图书资料档案管理 291
附录山崩地裂 293
外省地震波及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