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
目录 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49
第一章 建置疆域 49
第一篇 地理 49
第二节 疆域变迁 50
第三节 政区设置 52
第一节 姜司镇 62
第二章 区乡镇概况 62
第二节 城关区 63
第三节 文新区 64
第四节 平原区 66
第五节 煎茶区 67
第六节 潮砥区 70
第七节 稳坪区 72
第八节 长丰区 74
第一节 地质 76
第三章 地质矿藏 76
第二节 矿藏 77
第一节 地貌类型 80
第四章 地貌 80
第二节 山脉 81
第一节 光照 83
第五章 气候 83
第二节 气温 84
第四节 雨量 85
第三节 地温 85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86
第六章 水文 88
第一节 河流 89
第二节 地下水 93
第一节 成土母质 94
第七章 土壤 94
第二节 土壤分类 95
第三节 土壤理化性状 96
第一节 植物 97
第八章 动植物 97
第四节 土地评级 97
第二节 动物 99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00
第一章 人口发展与分布 100
第二篇 人口 10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04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05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5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 106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09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09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10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10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12
第三节 节育绝育 117
第四节 提倡晚婚和优生优育 120
第二节 民族分布 123
第一节 民族类别 123
第三篇 民族 123
第一章 民族概况 123
第一节 土家族族源 130
第二章 族源 130
第二节 苗族族源 131
第一节 衣食住 132
第三章 民俗 132
第二节 婚姻 135
第三节 丧葬 137
第四节 节庆 138
第五节 信仰 139
第六节 禁忌 140
第一节 民族识别 142
第四章 民族工作 142
第二节 建立民族乡 143
第三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144
第四节 发展经济和文教事业 145
第二节 基层组织 148
第一节 县党部 148
第四篇 党派群团 148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德江地方组织 14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活动 14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德江地方组织 149
第二节 解放后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55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156
第四节 县委工作部门 161
第五节 常委主要活动 162
第六节 中共德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65
第七节 组织工作 169
第八节 宣传工作 173
第九节 统一战线工作 174
第十节 党校工作 175
第十一节 政策研究与信息反馈 176
第十二节 信访工作 178
第十三节 老干部管理工作 180
第一节 工人组织 181
第三章 群众团体 181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83
第三节 妇女组织 184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188
第一节 土司 191
第一章 元明清代政权机构 191
第五篇 政权政协 191
第二节 县衙 193
第二节 参议会 198
第一节 县政权机构设置 198
第二章 民国时期政权机构 198
第三节 选举国大代表 199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02
第三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202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203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207
第五节 基层选举 210
第四节 代表议案 210
第六节 视察与监督 212
第一节 历届政府 213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213
第二节 职能机构 219
第三节 派出机构和基层政权 224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225
第五章 人民政协 225
第二节 协商与监督 227
第三节 提案议案 228
第四节 工作组(委)活动 229
第二章 公安 232
第二节 司法机构 232
第六篇 公安司法 232
第一章 解放前司法机构 232
第一节 警政机构 232
第一节 清查登记 233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234
第二节 清匪反霸 234
第四节 侦察预审 235
第五节 治安管理 237
第七节 消防 239
第六节 户政管理 239
第八节 改造罪犯 240
第三章 检察 241
第一节 刑事检察 242
第二节 经济检察 243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44
第四节 监所检察 245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246
第一节 审判制度 247
第四章 审判 24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48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48
第五节 行政审判 249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49
第二节 法制宣传 250
第一节 司法机构 250
第五章 司法行政 250
第三节 调解 251
第四节 公证律师 252
第一节 机构 254
第一章 军事机构及驻军 254
第七篇 军事 254
第二节 驻军 256
第二章 兵役 257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 25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258
第三章 民兵 260
第一节 民兵组织 260
第二节 民兵训练 261
第三节 民兵活动 263
第四章 防空与战备 266
第一节 防空 266
第二节 战备 267
第五章 参战支前 268
第一节 抗美援朝 268
第二节 自卫反击 269
第六章 农民战争 270
第一节 黄号军起义 270
第二节 “神兵”运动 273
第三节 庙头农民斗争 274
第七章 战事纪要 275
第一节 乱兵骚扰 275
第二节 红军转战德江 276
第三节 黔东北游击队 278
第四节 剿匪斗争 279
第一节 民政机构 281
第一章 民政 281
第二节 拥军优属 281
第八篇 民政及劳动人事 281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288
第四节 社会福利 290
第五节 社会救济 292
第六节 婚姻管理 296
第二章 劳动人事 297
第一节 劳动 297
第二节 人事 301
第三节 职工工资 306
第四节 职工福利 310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 313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 313
第九篇 综合经济及管理 313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初分配 314
第三节 工农业总产值 316
第四节 农业收益分配 317
第五节 人民物质生活变化 319
第二章 国民经济结构 323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323
第二节 产业结构 325
第三节 农业内部结构 330
第四节 工业内部结构 332
第五节 积累与消费比例 333
第三章 社会经济效益 334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 334
第二节 社会生产效率 335
第三节 资金流通效率 336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337
第四章 计划管理 339
第一节 计划体制 339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340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 346
第四节 计划物资管理 347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348
第六节 消费计划管理 349
第七节 社会发展计划管理 350
第五章 统计管理 352
第一节 统计管理体制 352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353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提供 355
第四节 统计服务和监督 356
第六章 审计管理 35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58
第二节 财政金融审计 359
第三节 企业审计 359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财务审计 361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36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62
第五节 专项资金审计 362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63
第三节 查处投机倒把违法活动 366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368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 372
第六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374
第八章 物价管理 377
第一节 物价政策 377
第二节 物价演变 379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 397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397
第九章 标准计量管理 398
第一节 度量衡器溶度 398
第二节 量具生产与管理 399
第三节 计量管理 400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401
第五节 监督检查 40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405
第一节 土地改革 405
第十篇 农业 405
第二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411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417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421
第二章 种植业 428
第一节 耕地 428
第二节 种植业发展概况 432
第三节 种籽 432
第四节 肥料 439
第五节 耕作制 440
第六节 主要粮食作物 441
第七节 主要经济作物 446
第八节 蔬菜水果 449
第九节 植物保护 452
第十节 农具机具 456
第三章 林业 459
第一节 森林资源 459
第二节 林业勘查设计 460
第三节 植树造林 462
第四节 林政管理 466
第五节 森林开发利用 469
第四章 养殖业 471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471
第二节 畜禽资源及区划 473
第三节 养殖品种改良及饲养 474
第四节 饲草饲料的开发利用 476
第五节 渔业生产 478
第六节 养蜂业 480
第七节 畜禽疫病与防治 481
第五章 水利 483
第一节 蓄水工程 483
第二节 引水工程 497
第三节 提灌工程 503
第四节 饮水工程 507
第五节 抗旱防涝 510
第六节 水土保持 513
第七节 水利管理 51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7
第六章 乡镇企业 517
第二节 发展概况 518
第三节 企业类型 524
第四节 企业管理 528
第五节 重点企业 53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35
第七章 扶贫开发 535
第二节 扶贫开发 536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38
第一节 个体工业 538
第十一篇 工业 538
第一章 工业的变革与发展 538
第一节 采矿冶炼 540
第二章 工业门类 540
第二节 机具制造与修理 544
第三节 日用化工 545
第四节 建材工业 546
第五节 酿酒 547
第六节 陶瓷纺织缝纫 548
第七节 印刷 549
第八节 电力 550
第一节 食品 557
第三章 名优产品 557
第二节 工业品 558
第一节 企业体制改革 559
第四章 企业管理与改革 559
第二节 企业技改与管理 560
第一节 商业经济发展 566
第一章 经济结构 566
第十二篇 商业 566
第二节 国营商业 572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576
第五节 个体商业 577
第四节 合营商业 577
第一节 征购统购议购 579
第二章 粮油经营 579
第二节 销售 581
第三节 调运、储存 584
第四节 加工 591
第五节 财务统计及职工队伍 592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594
第三章 农副产品与废旧物资收购 594
第二节 废旧物资收购 595
第一节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600
第四章 商品购销 600
第三节 对外经济贸易 604
第二节 生活资料销售 604
第一节 饮食旅社 607
第五章 服务业 607
第二节 理发、照相及其他 608
第一节 收购 609
第六章 烟草收购与专卖 609
第二节 专卖 610
第一节 财政体制 612
第一章 财政 612
第十三篇 财税金融 612
第二节 财政收支与平衡 614
第三节 财政管理 620
第四节 债券代理 626
第一节 税收机构 628
第二章 税务 628
第二节 税收体制 629
第三节 工商课税 630
第四节 农业税收 647
第五节 税收管理与监督 654
第一节 金融机构 657
第三章 金融 657
第二节 货币 659
第三节 存款储蓄 667
第四节 农业贷款 669
第五节 工商贷款 674
第六节 基建拨款 681
第七节 保险事业 689
第八节 信用合作 691
第九节 会计 693
第十节 代办业务 694
第一节 大道 697
第一章 大道乡村道 697
第十四篇 交通邮电 697
第二节 乡村道 698
第一节 公路建设 699
第二章 公路 699
第二节 公路养护 702
第一节 公路桥梁 706
第三章 桥梁 706
第二节 便道桥梁 714
第一节 车辆运输 715
第四章 公路运输 715
第二节 人力运输 716
第三节 运输管理 717
第四节 安全管理 719
第一节 航道整治 721
第五章 水路交通 721
第三节 船舶与运输 722
第二节 渡口码头 722
第四节 转运与搬运 723
第五节 安全管理 72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25
第六章 邮政 725
第二节 邮政网路 726
第三节 邮政业务 727
第四节 邮件传递 732
第一节 电信设施 734
第七章 电信 734
第二节 电话 735
第三节 电报 738
第一章 教育管理 739
第十五篇 教育 73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40
第二节 教育经费 741
第三节 教育设施 742
第四节 教学研究 744
第一节 教师任用 745
第二章 教师队伍 745
第五节 勤工俭学 745
第二节 教师地位 746
第三节 培训学习 747
第四节 工资福利 749
第一节 幼儿教育 751
第三章 学校教育 75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52
第三节 普通中学 754
第四节 师范教育 759
第五节 职业教育 760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62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62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63
第三节 函授教育 764
第四节 农业电视广播学校 766
第一节 卫生机构 767
第一章 医疗卫生与设施 767
第十六篇 卫生体育 767
第二节 医疗设施 770
第三节 卫生队伍 771
第四节 医疗管理 772
第五节 药政管理 774
第二章 医疗工作 775
第一节 中医 775
第二节 西医 777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77
第三章 卫生保健 778
第一节 卫生防疫 778
第二节 消灭丝虫病 783
第三节 妇幼保健 785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78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788
第四章 体育活动 788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89
第一节 人才培养 791
第二节 参赛概况 791
第五章 体育竞赛 791
第一章 文化设施 798
第一节 文化馆、站 798
第十七篇 文化科技广播 798
第二节 电影公司 799
第三节 书店与图书馆 801
第四节 文物管理所 803
第五节 文艺团体 804
第三章 文学艺术 805
第一节 文艺创作 805
第二节 民间戏曲 815
第三节 民间文学 819
第四节 工艺美术 822
第五节 文物胜迹 824
第三章 史志档案 833
第一节 县志编纂 833
第二节 党史征集 834
第三节 文史采编 834
第四节 档案收藏 836
第四章 科学技术 837
第一节 科技机构 837
第二节 群众学术团体 838
第三节 科技队伍 839
第四节 科普活动 840
第五节 科技成果 841
第五章 广播电视 844
第一节 广播 844
第二节 电视 845
第六章 报刊通讯 847
第一节 县报和刊物 847
第二节 通讯报道 848
第一章 县城建设 850
第一节 街道建设 850
第十八篇 城乡建设与土地管理 850
第二节 公共建设 853
第三节 建筑现状 854
第二章 集镇建设 855
第一节 隆兴 856
第二节 沙溪 856
第三节 平原 857
第四节 楠杆 857
第五节 煎茶 858
第六节 复兴 859
第七节 潮砥 859
第八节 袁场 860
第九节 枫溪 860
第十节 长堡 861
第十一节 稳坪 862
第十二节 新滩 862
第十三节 角口 863
第十四节 高山 863
第十五节 泉口 864
第十六节 长丰 864
第三章 环境保护 865
第一节 排污设施 865
第四章 建筑业 866
第一节 建筑队伍 866
第二节 改造环境 866
第二节 设计施工 867
第三节 建筑材料 868
第四节 建筑管理 869
第五章 土地管理 871
第一节 城镇土地管理 871
第二节 农村土地管理 872
第一节 家庭结构变化 873
第一章 家庭 873
第二节 家族亲友称谓 873
第十九篇 社会 873
第一节 姓氏录 875
第二节 部份姓氏来历 875
第二章 姓氏 875
第三章 习俗 87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877
第二节 婚姻丧葬 878
第三节 贺生祝寿贺房 879
第四节 民间节日 880
第五节 政府颁布节日 881
第四章 方言 882
第一节 语音 882
第二节 词汇 887
第三节 谚语 890
第四节 歇后语 899
第五章 宗教会社 900
第一节 宗教 900
第二节 会社 902
第二十篇 人物 904
一、人物传 904
二、烈士英名录 919
三、功臣劳模部份名录 930
四、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表彰部份人员 941
附录 952
一、德江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952
二、1991年与1992年大事记 960
三、民族识别、认定有关文件 964
四、1993年5月德江县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968
五、《德江县志》资料及部门志主要采编人员 969
后记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