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克诚,于明,程方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1053745
  • 页数:940 页
图书介绍:暂缺《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简介

第一部 1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 1

教学是一门艺术 2

教学艺术的四个特性 3

教学艺术的五种功能 3

教学的要素 4

加涅的现代信息学习论教学观 5

教学过程 5

附:教学过程的一般概念 8

附:教学是一种认识过程 9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10

教学过程的动力 15

教学过程的逻辑和结构 16

“方法”与教学方法 17

教学法与教学方法的概念 18

构成教学方法的四个基本要素 20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21

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22

教学方法的发展性 23

教学方法的可补偿性 23

教学方法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4

附:桑代克的九分法 27

附:苏联传统教学论的三分法 27

附:达尼洛夫等的五分法 27

附: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28

附:帕拉马尔丘克的三分法 28

附:斯卡特金的五分法 29

附:孔德拉秋克按教学任务的分类法 34

附:约翰·A·拉斯卡的四种基本 35

教学方法 35

附:旧中国学者的分类 37

附:齐亮祖的四分法 37

附:严成志的五分法 39

附:王策三的分类主张 42

附:金屏按教学目标的分类法 43

附:李刊文的三个层级教学方法分类 43

现代教学方法的“三双”特征 44

常用教学方法的分类 44

现代教学方法的九大特征 45

附:现代发展性教学方法的十大构成因素 54

教学法的改革 57

人才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57

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改革 59

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60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几个原则 61

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61

附:陈腐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表现形式 63

附:旧教学法十弊 63

第二部分 65

教书育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65

教学中掌握知识和思想提高统一的规律 65

教学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66

中国古代教学中的德业相辅论 66

附:中国古代教学中的博约结合论 67

附: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学与教育相渗透 69

教书育人与读书做人 69

充分发挥交往的教育潜力 70

课堂教学中的立体人际交往结构 71

课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指导 72

附:国外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75

附:小组研究模式 76

附:法理学模式 77

附:社会调查模式 79

附:T聚会(训练聚会)模式 80

附:事例研究模式 81

班级人际交往情境的创设方法 82

课堂教学中的畸型人际交往“七式”及其矫正 83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六法(例说) 84

教学“情绪场”与德育 85

教育性教学“情绪场”的构建五法 85

学生接受德育的“意义障碍”及其消除方法 87

教书育人中的“点”、“时”、“度” 89

考试舞弊的德育负效应 90

考试环节的德育管理策略 91

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效应 92

附:课堂教育的潜能与利用 93

课堂教学美的德育四效应 94

课堂教学美育的形成机制 94

教学美育的基本方法 95

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96

附:理科教材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 97

学科德育渗透的四条途径 98

学科德育的直接式渗透五法 98

学科德育的间接式渗透五法 99

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01

思想品德课教学十三法 102

附:小学思想品德课明理十法 103

升华认识十法 105

附:语文课思想教育五法 106

附:阅读训练中思想教育渗透的七条途径(例说) 107

附: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七法 108

附: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十法(例说) 109

附:地理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结构”教学 110

附:劳技课品德教育十项 112

理科教学实施德育的原则与方法 113

附:数学教学中的辩证法教育步骤(例说) 114

附:数学课七种引入思想教育的时机(例说) 115

附:数学课渗透思品教育“五要五不要”数学之美 117

中学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与意义 118

附:创造数学教学美的四条措施 120

物理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 121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三法 122

物理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成就的评量 123

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分类 124

化学课德育中的四种暗示方法 126

化学知识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126

附:化学课德育的三层次操作 127

附:化学直观教学的生动美和形象美 128

用竞争意识组织教学的程序与过程 129

附:第斯多惠“适应文化”的教学方法 130

参与式教学 131

附: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 132

附:斯蒂芬斯的社会行为导向教学法 134

附:弗雷内教学法 137

附:协同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 138

相互教学法 142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及策略 142

附:“创造工学”教学模式 144

附:人格发展与创造性教学 146

附:法国小学的养成教学 147

第三部分 149

启发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49

启发式教学的历史与现实 149

孔子的启发诱导举一反三教学 150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内涵 151

启发式教学的哲学方法论根据 153

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56

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特征 157

启发式教学的学生主体观及其实现方式 158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观及操作模式 159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观 161

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 163

附:启发式教学“五结合” 163

附:我国古代教学中的七种启发方法 164

启发式教学二十一式 166

附:暗示教学的理论依据 176

附:暗示教学过程 177

附:暗示教学的三原则 178

附:暗示教学的三条途径 179

附:暗示教学手段 179

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八法 179

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技巧十七式 183

附:启发式教学十要 183

中国古代教学对教师启发教学的要求 185

附: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条件 186

附:启发“自得”四法 187

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187

教学环节的启发式运用 188

附:奥德里·希茨的启发式课堂教学形式 191

附:课堂“启发点”的选择四法 192

优化启发点的七条实用原则 194

附:“启而不发”的症结 195

提问后的启发与引导 196

提高启发式教学的课堂效率四法 196

附:日本启发学生课堂发言的做法 197

引导质疑四步走 198

五段式启发教学程序(附案例) 198

附:数学教学中的九种启发方式 200

附:数学启发的七条途径 201

附:语文教学启发六式 201

“以实验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法 203

附:初中“启发——讨论”式教法 204

附:综合启发式教学法 206

启发研究式教学法 207

附:启发式程序教学法 210

启发教学的结构和程序 212

附: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五种启发式 215

附:沉默教学法 217

附:暗示联想法 217

附:政治课启发教学十法 217

附:政治理论课启发式教学法 218

程序启发式教学法 219

启发式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 221

启发推理教学模式 223

示范——模仿教学程式 224

“启发—讨论”式教法的课堂调控途径 225

“启发研究型教法系统”的基本环节和课堂操作 227

“提要刺激”式启发教学及其课堂操作 228

附:“导思——点拔”启发教学法课堂程式与方法 230

附:孔子学导式教学法述评 235

附:陆九渊顿悟教学法初探 239

意义学习的类型 243

单元、目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243

第四部分 243

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46

掌握学习的八大教学原则 250

接受学习的教学四原则 255

附:掌握学习与程序教学二种教学策略 257

“掌握学习”教学法 258

掌握学习教学的课堂程式(一) 261

掌握学习教学的课堂程式(二) 262

目标教学及其课堂实施模型 266

附:“三步六环节”目标教学法 271

附:“目标——评价”教学模式 272

单元达标教学模式 273

附:单元目标四步教学法 275

附:读解式掌握目标教学法 276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中的六个误区 277

附:创造性教学目标的分类 279

莫里森单元五步教学法 281

常用四种单元教学型式 282

附:单元网络式教学法 283

三环节单元教学法 283

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285

附:“六因素单元教学” 297

第五部分 299

直观图示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299

教学中的直观原则 299

中国古代教学中的三种直观方法 300

乌申斯基论教学的直观法则 301

夸美纽斯论教学的直观法则 301

教材的三种直观方式直观教具 302

课堂运用直观教具的九条要求 303

十种常用教具的有效使用方法 304

附:生物模型的运用 308

观察与直观教学 308

观察学习的过程 312

常用的七种观察方法 314

附:运用观察方法应注意的六个技术性问题 316

附:观察教学在科学研究中的三个作用 318

直观教学中的演示法 319

演示实验教学法的程式与要求 319

演示教学模式 320

附:实验教学法对教材的直观作用 321

怎样使演示实验富于启发性 322

认识结构与图示教学法 323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325

纲要信号图表制作八法(附案例分析) 327

概念的形象化处理方法(例说) 329

附:直观图示教学的科学性(例说) 331

附:语文结构图表法教学 333

附:数学教学的数形结合四法 339

数学直观图示思维能力培养五法 339

政治概念系列图示教学法 341

附:思想品德插图五步教学法 343

物理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343

化学“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346

历史图示教学法 347

附:历史插图教学法 352

附:怎样发挥地图在历史教学中 353

的作用 353

附:历史线索(“图线示意”)教学法 354

“图象信号”教学法 359

地理图导图练教学法 360

序进统一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365

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365

第六部分 365

中国古代教学中的序进统一论 366

附:亚里斯多德的三阶段教学法 369

附:柏拉图的四阶段教学法 369

附:昆体良的早期教学法观点 370

附:夸美纽斯论循序渐进 371

附: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法 371

赞科夫的新教学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 372

教学中的“难”与“易”辩证法 373

课堂教学中“博”与“约”的辩证法 374

附:教学中的王大序列策略 375

智力技能的多阶段形成策略 377

智力技能的分阶段培养模式 380

按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的四步骤 381

附:小学——中学三阶梯过渡法 382

层次性教学 383

程序教学法 386

程序教学的三种模式 389

综合程序教学法 391

超前学习教学法 392

附:雷先科娃的三阶段螺旋循环 392

附:大结构程序教学系统 393

附:序列原则和程序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 394

附:语文教学适应学生多元性心理层次的教法 395

自然常识“科学程序”教学法 395

认识程序教学法 397

三边程序教学法 398

教学中的系统性原则 400

系统教学法 401

教学中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原则 403

第七部分 403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03

因材施教和因教而学 404

中国古代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提出和发展 405

中国古代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基本涵义 408

“因材施教”的主要特点 408

“因材施教”的五种方式 409

附:在德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方式 410

气质特点与因材施教 411

附: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风格与因材施教 412

判定学生性格的五种方法 415

附:B·卡特尔的因素分析法 417

因材施教与层次教学法 418

多层次教学的三种组合设计 420

层次教学的五条途径 423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424

层次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 425

附:“四分”教学法 428

“异步”教学法 429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 430

附:动态异步教学法 434

附:德国脱钩教学法 435

附:联邦德国中小学的“分化教学”六式 435

“环分式”教学法 437

附:“分组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439

欧美的个别化教学形式和方法 440

美国的个别规定教学 441

附:道尔顿制教学法 441

美国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443

科西尼个别教育4RS模式 445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 446

对学习快捷学生的五种教学方法 448

附:培养尖子生的六种方法 451

附:“尖子”生的十大技巧 452

中学高材生的七大认知特征 453

优生心理障碍及其矫治 455

因材施教与“后进生”转化 457

附:七种差生类型特点及教育策略 459

课堂学习诊断法 460

差生心理八种 461

学习受挫学生的心理障碍 461

附:对学习迟钝学生的教学六法 462

附:对个别生的十种谈话方式 463

差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四法 464

差生的课内外辅导五法 465

转变课堂问题行为学生的两种策略 465

附:差生的三种归因方式及其转化 467

教师对差生传递期望的十种方式转化差生八法 468

对后进生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 469

附:后进生工作的十条规则 469

差生转化中的三个六关系 470

转变差生的“六要辩证不要” 470

后进生转化“四忌” 471

与差生交谈六法 472

差生批评艺术七题 473

宽容差生的方法 474

第八部分 475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的教学原则 475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的辨证法 476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 477

附:国外几种关于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模型 478

几种常见的教学主客体论 478

附:杨紫祥主客体“动力素质说” 479

附:教学中的师生影响及其特征 481

课堂交互作用的特点 483

课堂“影响”的四种模式及操作 484

课堂影响的群体过程 485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486

影响学生主体角色形成的因素与控制 486

附:课堂交互作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87

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进入主体角色? 487

中国古代教学中的教学相长法 489

附:主体图式的同化与顺应五法 491

“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的六条途径 49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五让”法 495

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 495

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三条策略 496

课堂多向交往及模式 498

多向交往的课堂教学特性 498

建立多向有效的课堂交往的途径 49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501

教师的课堂“五导”作用 501

积极教学过程“三阶段”模式 502

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及策略 504

课堂智力因素引导七法 506

课堂非智力因素引导三策十法 507

教学疏导方法 508

教学指导方法 509

附:讲读教学“三导”法(附案例) 509

课堂教学“五导”说 512

语文教学“四导”说 512

附:学导式教学法的七条基本要求 513

“学导式”五步教学的结构程式及其运用 514

小学教学“学导迁移教学法” 516

“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设计及其课堂应用 516

学导式单元教学法的程序和课堂实施 521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一) 524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二) 525

附:引探教学法的程式及操作(附教学设计案例) 526

附:五步分层递进教学法 526

引疑——探究六段式教学结构 530

引导探究七法 531

五步骤引导发现法[附设计案例] 533

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环节与课型” 536

附:数学教学引导四式 537

五“让”导学法 538

导学教学的实质、可行性及其意义 538

“导学法”的结构与“导法” 539

“导学单元教学”法 541

索引导学法 543

附:自然课“表格导学法”(案例) 544

导读练教学结构与方法 545

钱梦龙的四步导读法 546

“导读”十五法 547

自读课文辅导十法 549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六步教学程序 552

指导自学的五种课型 553

指导学生自学的几种方法 555

自学辅导教学法 556

附:引导自学数学六法 558

附:克拉夫基的“批判—设计 559

—教学论”模式 559

第九部分 561

智能培养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561

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统一原则 561

中国古代教学中的知能相因论 562

附: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学与发展*的统一 564

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策略 565

怎样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 565

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三策九法 567

“听力”的基本特征 569

听力训练的基本策略 570

听力训练“六结合”方法 571

附:提高学生听课水平的七条策略 573

听话能力培养“五法” 574

培养说话能力的五种教学形式 575

说话能力培养五法 576

说话训练课的四阶段结构 577

说话训练的十种方式 577

求异说话的练法 578

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578

说话训练要重视“四性”策略 579

说话训练的五阶段 579

培养学生自讲自评能力“五法” 580

课堂说话训练的五种类型 580

附:发表的教学法 58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法” 583

培养学生读段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58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八法 584

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87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五宜” 588

培养四种观察心理品质 588

课程学习中的观察类型 589

观察“八要” 589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四法 590

“视觉思维”教学 590

常用教学分析方法五式 591

教学综合的三层次水平 592

附:教学中抽象概括能力培养三策七法 593

附:培养学生找规律能力四策 595

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 596

培养学生记忆力的十一种记忆方法 597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60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和操作方法 605

中师学生自学能力的三层次培养模式与方法 607

三环自学教学法 609

附:一年级学生一般学习技能的培养 610

古代教育家论学思关系 613

中国古代教学思维训练七法 615

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训练技巧 622

培养学生思维技能的七种方法 625

教学的智力技能训练内容与途径 625

附:马芯兰的思维“四性”教学法 626

引发思维九法 627

发展大脑自动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 630

附:思路教学三策 631

图示思路教学法 632

暴露思维过程的主要策略 635

“暴露思维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636

暴露思维过程的五条原则 638

暴露思维过程的六种方法 639

教学中的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641

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三条策略 642

课堂教学中的直觉思维训练三法 644

课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五法 644

形象思维训练方法 647

求异思维方式训练三法 649

附:钻钻“空子”又何妨 651

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求同 651

思维训练三法 651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求异思维训练五法 652

求同、求异思维能力训练的基本思路 653

辐射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654

批判思维训练三法 654

附:美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法 655

教学中的思维流控制五法 655

猜想思维的几种模式 658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六种方式 660

教学与创造力 662

课堂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五条策略 663

开启中学生创造思维九法 665

附:激发学生创造思维15条技巧 667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个性教学模式 667

创造想象力培养四法 669

培养思维习惯五法 670

附:创造孩子的思考气氛五法 671

训练批判性思考方式十法 672

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五法 673

促进迁移的五条策略 674

迁移教学的13种模式 674

附:教学信息属性与学习迁移策略 677

教学的逆向迁移方法 679

迁移教学的实施程序 679

教学迁移八法(例说) 680

“四步骤”迁移教学法 684

“迁移”运用八法 685

防治负迁移的四条措施 687

创造性培养的五种教学模式 688

弗赖登塔尔“再创造”教学 693

威廉斯创造性教学模式 694

“竞赛激励”创造性教学法 696

附:创造性教学的六大原则超前教学 700

附:培养创造力的十五种教学方法 700

识别创造力高低的二十条标准 702

附:四环节智能定型单元教学法 703

结构——定向教学 703

附:开启学生智能的五字三段教学法 705

附:赞科夫“发展性”教学体系 706

附:“三难度——五环节”思维力开发教学模式 707

第十部分 709

动态智能活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709

中国古代教学中静与动的关系 709

杜威的“做中学”教学论 710

皮亚杰活动教学论 711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 712

陈鹤琴的“活教育”方法 712

中国古代教学中的学行关系 713

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教法原则 714

朱熹“穷理”“笃行”的教法原则 714

颜元的“习动”教法原则 715

王夫之“知行统一”的教法原则 716

教学中的知行统一原则 717

中国古代教学中的活动学习(躬行实践)法 717

设计学生课堂智能性活动十法(例说) 720

教学游戏的原则和方法 724

有序启动式教学法 726

附:“四主导——六自主”活动力开发教学模式 731

附:“动乐爱教学法” 732

附:塔巴“三步九阶段”教学模式(附案例) 734

附:法国小学的自治教学法 735

附:美国的“创造发明课”教学 736

设计教学法体系 736

附:协动教学法 739

附:德可乐利制教学法 740

附:传授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 741

发现法教学体系 741

附:国外几种主要的发现类教学法 743

“发现法”教学程式(附案例) 744

附:“发现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例说) 747

四步“发现法”在数学教学的应用(附案例) 747

教学“发现”契机的九种创设方法(例说) 748

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课 750

附:(数学)操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751

数学操作课的要领 752

附:四环节操作分析(例说) 754

附:语文课堂操作教学法(例说) 756

优化实践操作四法 757

“四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758

路卡斯探索式教学八式 760

探索教学法 760

探索发现式教学程序 762

附:国外的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群 763

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特点 765

附:提高技能的探究式教学 765

美国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操作 766

五步尝试教学法 768

第十一部分 777

非智力因素利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777

课堂中的非智力因素与知识传授 777

课堂教学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结合策略 779

暗示——非智力因素的启发 779

情·知教学法 782

情感性教学 784

情感影响与教学质量的控制 785

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方法 787

教学中的人际感及其培养策略 788

理智感及其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790

审美感及其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791

课堂情感的激发 792

附:引情方法四种 793

附:“情感渗透”效应管见 794

课堂教学的注意规律 795

注意力的控制 795

课堂教学吸引注意力七法 797

小学生课堂注意的组织和维持的方法 798

附:复式班学生注意力稳定 “三法” 799

学生课堂“分心”的成因与十四条对策 800

附:授课中捕捉学生注意力的问题 802

课堂学习动机的层次结构 805

附:几种常用的动机理论及引发策略 807

如何引发学习的动机 810

附:奥苏贝尔学习动机三种“内驱力”策略 811

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813

求知动机的激发方法 814

课堂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操作策略与方法 815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归因模式的训练方法 820

帮助学生建立平衡控制点的三条措施 823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十种技巧 824

学习兴趣的培养四法 826

激发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六法 827

附:苏霍姆林斯基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827

附:魏书生激发学生兴趣四种方法 827

附: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九法 828

四步兴趣教学法 828

创设学习兴趣的四情境十法 830

附:阿莫纳什维利“激起求知欲”的教学法 832

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六法 836

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八策 836

教师运用期望的五种方法 837

提高学生积极学习时间的教学策略 839

附:超循环“成功期望—绩效—激励”教学模式 842

附:加拿大中小学的积极教学法 842

附:激励学生学习的二十四条教学策略 846

课堂教学激励十四法 848

表扬激励的艺术 854

表扬四法 855

培育学生积极学习增力的几种方法 856

附: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十点因素 858

附:一分钟鼓励效应 860

情绪培养教学的脱敏模式 860

不同动机与乐学 862

情绪培养教学的直率性训练模式 862

学生乐学动机的激发原则和方法 863

附:学生乐学的外在八条件 865

课堂教学中的快乐因素七个来源 867

实现“乐学”的审美化七法 868

让小学生体验到学中有乐的八条措施 869

附:语文科愉快教学十一法 870

“激趣——快乐式”教学(附案例) 872

构建乐学教学模式 873

附:“愉快教学”操作二十八法 874

附:欣赏教学法的课堂操作程式 878

附:“乐教乐学”课堂教学模式(例说) 879

附:激发培养科学好奇心的方法 880

附: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七种方法 882

学习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883

稳定学生情绪,增强学习信心的策略 885

附:怎样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886

附:弗雷内自治教学法 887

学习品质培养的六条措施 887

附:赞可夫的实验教学法体系 891

习惯的形成 893

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895

附:复式班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时间观念的培养 896

附:魏书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五步程式和方法 899

附:魏书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必做的三十四件事 900

关于学与息的关系 902

学习疲劳及其对策 903

附:学习与疲劳关系的方程式 905

“彼得·潘”病症及其对策 906

情境教学法 908

教学策略的四大特征及其确立方法 917

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917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917

第十二部分 917

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教学方法 919

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919

教学方法选择的四条依据 920

教学方法的六条优选标准 922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 923

怎样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924

附: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925

附: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五个依据 925

附:依据文章的脉胳和特点确定教法 926

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927

附:一法为主多法相助法 928

附:巴班斯基论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 929

生成“最优的”教学方法的五条策略 931

最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 933

“十要素”结构式教学法 934

“七要素”结构教学法 936

附:优化课堂教学的三种看法 937

附:几种具体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