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麟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24034398
  • 页数:643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1

凡例 1

目录 1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建置沿革 29

第一章 位置 29

第二章 沿革 29

第三章 行政区划 30

第二编 自然地理 43

第一章 地质 43

第一节 地质矿产 43

第二节 地层 46

第三节 矿产资源 47

第二章 地貌 49

第一节 南部浅切割中山区 50

第二节 中部丘陵沟壑区 50

第三节 东部残原区 51

第四节 北部河谷夹道区 51

第五节 主要山峰 51

第三章 气候 53

第一节 日照 54

第二节 气温 55

第三节 地温 57

第四节 降水 57

第五节 气压、风向 59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61

第七节 物候 61

第一节 河流 62

第四章 水文 62

第二节 地下水 63

第三节 著名泉水 65

第五章 土壤 66

第一节 褐土 66

第二节 黑垆土 66

第三节 黄土性土 67

第四节 红土 67

第五节 紫色土 67

第六节 潮土 69

第七节 淤土 69

第八节 沼泽土 69

第六章 植动物 69

第一节 植物 69

第二节 动物 71

第一章 旱灾 73

第三编 自然灾害 73

第二章 涝灾 74

第三章 雹灾 75

第四章 霜灾 76

第五章 风灾 76

第六章 虫灾 77

第七章 地震 77

第八章 异常现象 77

第九章 抗灾斗争 78

第一节 抗旱 78

第二节 防涝 78

第四编 人口 79

第一章 人口源流 79

第一节 数量 80

第二节 分布 82

第三节 密度 85

第一节 性别 8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86

第二节 年龄 90

第三节 文化 95

第四节 职业 97

第五节 民族 102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03

第一节 出生、死亡 103

第二节 迁移 106

第三节 自由流动人口 107

第四章 婚姻家庭 107

第一节 婚姻 107

第二节 家庭 109

第五章 人口与土地 110

第二节 宣传 112

第六章 计划生育 112

第一节 机构 112

第三节 技术 113

第四节 规定 113

第五节 效果 115

第七章 人口普查 116

第八章 人口管理 117

第一节 户籍管理 117

第二节 特种行业管理 117

第三节 治安管理 118

第五编 农业 11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19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19

第二节 互助合作 120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21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21

第二章 农业作物 122

第一节 粮食 122

第二节 油料 127

第三节 其他 127

第三章 农业增产措施 129

第一节 土壤改良 130

第二节 肥料 130

第三节 水利建设 131

第四节 品种改良 135

第五节 植保 135

第六节 农机具 136

第七节 农业发展区划 140

第八节 扶贫、经济开发 141

第四章 养鱼 141

第五章 乡镇企业 143

第六章 经营管理 144

第一节 劳动管理 144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45

第三节 收益分配 145

第六编 林牧 147

第一章 林业 147

第一节 资源 148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52

第三节 管理 155

第四节 效益 157

第二章 牧业 157

第一节 资源 159

第二节 牲畜饲养 159

第三节 防疫 160

第四节 品种改良 161

第五节 其他养殖 163

第六节 畜牧人才 164

第七编 工业 165

第一章 手工业 1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 165

第二节 升级并转 166

第三节 管理机构的调整 167

第二章 县属工业 167

第一节 金属加工工业 168

第二节 食品工业 169

第三节 酿酒业 172

第四节 建材工业 173

第五节 建筑业 174

第六节 印刷工业 175

第八节 家具业 176

第七节 医药工业 176

第九节 服装业 177

第十节 电力工业 177

第十一节 煤炭工业 180

第十二节 关停并转企业 182

第三章 产值产品 185

第一节 产值 185

第二节 产品 186

第四章 经营管理 19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94

第二节 劳动工资 195

第三节 技术质量管理 195

第四节 计划财务管理 196

附:市属企业——北马坊煤矿简介 196

第一节 机构 197

第一章 交通 197

第八编 交通邮电 197

第二节 道路 198

第三节 桥涵 201

第四节 运输 202

第五节 公路管理 207

第二章 邮电 2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08

第二节 邮政 208

第三节 电信 211

第四节 报刊发行 213

第九编 商业 215

第一章 商业 215

第一节 机构 21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16

第二节 私营商业 216

第四节 集体商业 218

第五节 商品购销 218

第六节 经营管理 223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223

第一节 机构 224

第二节 业务 229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46

第三章 粮食 250

第一节 机构 250

第二节 购销 252

第三节 仓贮 259

第四节 粮油运输 262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62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265

第一章 财政税务 265

第一节 管理 266

第二节 收入 269

第三节 支出 272

第二章 金融 277

第一节 机构 277

第二节 货币 278

第三节 储蓄存款 280

第四节 信贷 283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 291

第六节 其他业务 295

第十一编 管理经济 297

第一章 计划 297

第一节 机构 297

第二节 业务 297

第二节 工作 299

第一节 机构 299

第二章 统计 299

第三章 物价 307

第一节 种类 309

第二节 价格 309

第三节 控制物价 313

第四章 审记 314

第一节 职权 314

第二节 活动 314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315

第一节 集市贸易 316

第二节 管理 316

第三节 打击投机倒把 323

第六章 标准计量 324

第七章 物资 325

第一节 机构 325

第二节 经营 326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27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32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29

第一节 城址变迁 330

第二节 街巷道路 330

第三节 主要设施 331

第四节 房屋建设 332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334

第六节 城区绿化 334

第七节 城区安全 335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35

第一节 集镇 335

第二节 乡政府所在地 337

第三章 环境保护 338

第四节 矿区 338

第三节 村落 338

第十三编 政权 339

第一章 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 339

第一节 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33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40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43

附:国民党地方御用咨询机关—县参议会 343

第二章 执行机关——政府 344

第一节 县署 344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349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351

第四节 公安 353

第五节 司法 356

第六节 信访 357

第七节 档案 357

第一节 机构 358

第三章 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358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59

第三节 法纪检察 359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59

第四章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360

第一节 机构 360

第二节 审判 360

第三节 调解 361

第十四编 民政 劳动 人事 363

第一章 民政 363

第一节 优抚 363

第二节 救济 365

第三节 社会福利 368

第四节 婚姻登记 370

第五节 安置 371

第六节 侨务 372

第七节 殡葬 372

第八节 地名 372

第九节 幼托 372

第二章 劳动 373

第一节 职工队伍 373

第二节 工资 374

第三节 职工福利 377

第四节 劳动保护 378

第五节 劳动待业保险基金 378

第三章 人事 379

第一节 干部队伍 379

第二节 干部制度 381

第三节 干部管理 383

第十五编 政党群团 38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85

第一节 中共麟游地下组织 385

第二节 执政后的党组织 390

第三节 思想建设 396

第四节 党风党纪 398

第五节 统一战线 400

第六节 重大决策与中心工作 40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407

第一节 组织 407

第二节 活动 408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409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10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10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411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12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13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413

第六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 413

第七节 卫生工作者协会 413

第四章 政协 414

第一节 组织 414

第二节 职责与活动 414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 414

第一节 造反夺权 415

第二节 造反派内讧 416

第三节 成立“革命委员会” 417

第四节 拨乱反正 418

第一节 兵役科、军事科 419

第二节 武装部、兵役局 419

第十六编 军事 419

第一章 机构 419

第二章 地方武装 420

第一节 团练 421

第二节 人民游击队 421

第三节 保卫团、保甲游击大队 421

第四节 国民兵团 422

第五节 保警大队 423

第六节 自卫团 423

第七节 县中队 423

第八节 民兵 423

第三章 兵役制度 425

第一节 募兵制 426

第二节 征兵制 426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427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427

第五节 志愿兵与义务兵役制 428

第四章 防空及军事设施 428

第一节 防空 428

第二节 军事设施 429

第五章 驻军 429

第六章 军事活动 431

第一节 支前 431

第二节 主要战事 432

附:清末民初民众抗匪纪略 434

第十七编 教育 438

第一章 机构 438

第一节 明清 438

第二节 民国 438

第三节 建国后 439

第一节 私塾 442

第二章 科举 442

第二节 县学 443

第三节 书院 445

第四节 科举考试 446

第三章 普通教育 44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44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4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50

第四节 高考 452

第五节 勤工俭学 453

第四章 职业教育 454

第一节 师范教育 454

第四节 农机(技)教育 455

第五节 兽医教育 455

第三节 医学教育 455

第二节 农业教育 455

第六节 综合职业教育 456

第五章 业余教育 456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456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457

第三节 普通话推广 457

第一节 教师队伍 459

第六章 教师 459

第二节 教师结构 460

第三节 教师待遇 461

第七章 教育经费 461

第一节 经费来源 461

第二节 经费使用 464

第十八编 文化 467

第一章 群众文化 467

第一节 文化馆(含民教馆、寿珊图书馆) 467

第三节 书店 468

第四节 电影公司 468

第二节 图博馆 468

第五节 剧团 469

第六节 影剧院 469

第七节 农村文化站 470

第二章 民间艺术 470

第一节 文娱 470

第二节 工艺 471

第三章 电影 472

第一节 放映 472

第二节 机械、器材 472

第三节 收入 472

第四章 文学艺术 473

第一节 书法 473

第三节 戏曲 475

第二节 绘画 475

第四节 音乐 476

第五节 摄影 476

第六节 文学创作 477

第五章 广播电视 478

第一节 广播 478

第二节 新闻通讯 478

第三节 报刊新闻 479

第四节 电视录像 479

第六章 体育 480

第一节 概况 480

第二节 体育 480

第三节 竞技体育 482

第七章 科技 483

第一节 机构 483

第二节 队伍 483

第三节 重要成果 484

第十九编 卫生 488

第一章 医疗 488

第一节 队伍 488

第二节 机构 491

第三节 制度 496

第四节 医疗改革与整顿 498

第二章 卫生 499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499

第二节 公共卫生 500

第三节 妇幼卫生 503

第三章 疾病防治 505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505

第二节 防治传染病 515

第四章 药品 518

第一节 生产 518

第二节 供应 519

第三节 管理 521

第二十编 文物胜迹 523

第一章 遗址 523

第一节 村落遗址 523

第二节 书院遗址 524

第三节 城垣遗址 524

第四节 革命活动遗址 525

第二章 墓葬 526

第三章 文物 527

第一节 碑刻 527

第二节 生产工具 530

第三节 兵器 530

第四节 生活用具 530

第五节 青铜器 532

第六节 艺术品 533

第七节 钱币 535

第八节 石刻造像 537

第九节 烈士纪念碑 539

第十节 典籍 540

第四章 麟山十二景 541

附:石林亭及刘敞苏轼唱和诗 544

第二十一编 九成宫 545

第一章 营造 545

第二章 隋帝避暑 546

第一节 隋文帝避暑时间 546

第二节 重要政治活动 547

第三章 唐帝避暑 547

第一节 避暑时间 547

第二节 重要政治活动 550

第一节 九成宫醴泉铭碑 551

第四章 胜迹 551

第二节 万年宫铭碑 554

第三节 唐功臣赞像 556

第四节 玉女潭 557

第五章 诗赋 557

第六章 遗址发掘 560

第一节 城垣 560

第二节 宫殿 560

第三节 其他 562

第二十二编 民俗 563

第一章 生活习俗 563

第一节 衣食住行 563

第二节 礼仪习俗 565

第二章 节日习俗 567

第一节 岁时节令 567

第一节 佛教 570

第三章 宗教 570

第二节 庙会 570

第二节 基督教 571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71

第四章 社会新风 571

第一节 拾金不昧 572

第二节 舍已救人 572

第三节 尊老爱幼 572

第四节 晚婚节育 573

第五章 方言 573

第一节 方言概况 573

第二节 语音分析 574

第三节 主要词汇 581

第四节 语法例句 585

第六章 歌谣、民谚、传说 586

第一节 歌谣 586

第二节 民间传说 589

第二十三编 人物 591

第一章 传记 591

第二章 革命烈士 619

第一节 革命烈士事迹录 619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620

第三章 人物表 622

第一节 领导干部 622

第二节 知识分子 623

第三节 先进工作者 624

附录: 627

一、旧志序文 627

二、名人文辑 629

三、重要文献 634

四、编志始末 639

麟游县历届编纂委员会人员名单 643